珍爱红楼----性格与爱情
标签:
杂谈 |
珍爱红楼----性格与爱情
有的人天生爽利,她爱恨分明,对一个人的好恶都写在了脸上,所以清透如泉水,有的人天生沉稳,喜怒不形于色,对所有的人都一样的温和亲切,永远不知她心上的冷暖。
最明显的是黛玉和宝钗,年少的黛玉,有太多的纠结,少小离家,没了父母,其实在贾府,真也不曾有人慢待她。贾母宝贝一样的庞爱着,丫环是自己培养出来的,把她带在身边,与宝玉一样的待遇,规格早在三个亲孙女之上了,贾母就是要表明一个态度,这孩子在她心上,和宝玉是一样的。两个玉儿,是她对双玉的称呼,赞宝钗时点明比自家四个女孩子都强,这其中的一个是黛玉,而非进宫的大小姐,元春是皇妃,身份不同,自然不会在贾母口中与谁比论。没人当得起,皇妃的比试呀。宝玉更是在黛玉身上用心,好吃的好喝的好玩的,都好好的收着,黛玉不喜,才会给别人。黛玉做的荷包,更是贴身收着。宝玉对黛玉的心,原比对那个几个姐妹来得实在贴心的多。可是纵然如此,那终不是自家呀,一个客人的身份,总是那样的深刻在了黛玉心上。就连袭人说起各人生日时,随口而出的是黛玉不是自家的人。袭人一个丫环,把自己定位成了贾府的人,而黛玉这个外孙女却终是客人。这话说了出来,真真心惊,原来无论怎样的庞爱与呵护,她的身份是表小姐。作者借了袭人的口点明了一个事实,若黛玉不是宝二奶奶,终究不是贾家的人,前尘旧梦里,芙蓉花娇,她也终是一个客人。这样的身份,放在湘云身上,是能乐且乐,是真名士自风流,春花明艳的时候,就是美丽,何管它是谁的风光。可是黛玉不同,她清高过,目下无尘,所以人说不及宝钗,她敏感过,才会动不动泪下,思家乡想父母,可是终也是叹息。这样的黛玉,她的人生里,敏感多心,性格中真实的成份居多,人情处,自然也随心了些。心中因了金锁对薛家有了介心,对于薛家的宫花,才会挑剔那个送花的顺序,她怎会真的介意那花的次序,只是在意,那是薛家呀,心中的惆怅难言,只得借了别物表达。她在意宝玉,就在意在明处,那怕世人皆知,她与宝玉争吵,宝玉摔玉,弄得合府皆知,贾母也伤心叹息,不是冤家不聚头,那一场情深,如何不在试探中才让自己,也让别人都看了清醒。她的病与泪,皆因太真,情太深,容易看见伤痕,这伤痕日久年深,只是没一个明证,让她成全了心事。题帕三绝时,自己才看清了自己的心事,原就是为了宝玉好,才会好,她为的是宝玉的好呀。
她待人原就是一片天真,与丫环紫鹃情同姐妹,她明白紫鹃对她的关心与照料,是真心实意,所以她也回之真情,待如姐妹。紫鹃劝她说她,她都听,那时候的黛玉,就是一个闺中的小姑娘。这样的情感,是府中别的房中的主仆之间所无的缘份。也唯有黛玉这样的性情,才有这样的丫环。她信了宝姐姐,便认作了姐姐,什么心里话都说,那心中的烦恼寄人篱下的伤悲,都乐意说出来,她信了她,便是真诚。认薛姨妈为母,一口一个母亲,她的心上,是何等的羡慕人家的家中亲情呀。
她不喜欢的人,便懒于敷衍,聪明的看透了,却不屑于低头,是她菊花的清雅吧,芙蓉的清愁,终是一生的相随。
宝钗恰是相反,只看她对赵姨娘的态度,赵姨娘是王夫人最厌恶的人,凤姐是一力打压,宝钗却温厚相待,所以正月里贾环会在这玩。送礼的时候,也送赵姨娘一份,赵姨娘马上感觉宝姑娘人大方会做事,赵姨娘这样的人,原是如此容易满足呀。
周瑞家的是王夫人的陪房,宝钗见了她,一口一个周姐姐,原也是看了王夫人的面子吧,那样的礼仪周全,难怪人皆赞之。
她聪明知世事,所以能体贴湘云在家不得作主替她请客,能看出岫烟的经济困境,替她赎衣。她能送黛玉燕窝,免得麻烦贾府的人。所以她的人缘是好于黛玉的。
只是宝钗行事,终是明哲保身的机敏。凤姐说她不干已事不开口,一问摇头三不知。夜抄大观园后,她马上搬走,不在贾府的混乱里容身。王夫人相留,她坦言,园中这一项开支可以免了,大有大的难处,节俭应从早开始。
不同的性格,对待爱情的态度自然不一样,黛玉托的是生命,爱在人在,爱失了人去了。而宝钗,托的是世事,红尘中有你是牡丹,无你,花依然是花,岁月依然是岁月。黛玉的爱里是唯一,宝钗的爱是生活一个梦,一个是莫怨东风当自嗟,一个是任是无情亦动人。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