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爱红楼------滴翠亭的故事

宝钗扑蝶是难得一个宝钗动的场景,宝钗是珍重芳姿所以举止一惯端庄,可是也有这样的时候,她会有扑蝶的举动。是大观园的水秀山明,是众女儿的天真活泼,让她的心境也放松了起来,有些回到了少年时代的烂漫。
扑蝶时的轻松明快,在到至滴翠亭告一段落。在这里听见了小红与坠儿的对话。宝钗在亭外听见说话, 便煞住脚往里细听(故意听之,人都有好奇心,有时候还是不好奇的好),只听说道:"你瞧瞧这手帕子,果然是你丢的那块,你就拿着,要不是,就还芸二爷去."又有一人说话:"可不是我那块!拿来给我罢."又听道:"你拿什么谢我呢?难道白寻了来不成."又答道:"我既许了谢你,自然不哄你."又听说道:"我寻了来给你,自然谢我,但只是拣的人,你就不拿什么谢他? " 又回道:"你别胡说.他是个爷们家,拣了我的东西,自然该还的.我拿什么谢他呢?" 又听说道:"你不谢他,我怎么回他呢?况且他再三再四的和我说了,若没谢的,不许我给你呢. "半晌,又听答道:"也罢,拿我这个给他,算谢他的罢.----你要告诉别人呢? 须说个誓来."又听说道:"我要告诉一个人,就长一个疔,日后不得好死!"又听说道:" 嗳呀!咱们只顾说话,看有人来悄悄在外头听见.不如把这 子都推开了,便是有人见咱们在这里,他们只当我们说顽话呢.若走到跟前,咱们也看的见,就别说了.这一段红芸手帕公案至此分明,机敏的小红借帕子与贾芸联络上,聪明的贾芸投桃报李,没有错会了意,此段暗合了痴女儿遗帕惹相思的那一场。可是二人之间并无直接对话的机会,贾府规矩极严,可是总有机会。这机会便是小丫环了,这传话送东西都是小丫环们的事,她们是有机会与外面的爷们说话的,所以这红娘便是坠儿了。这坠儿如何愿意揽这事,这事本也是犯忌讳的。也许是好奇,也许是为了谢礼。
宝钗眼前刚还是那飞扬的玉色蝴蝶,如今便听了这事。她打小是看过杂书的,自然懂得以物传情之事,所以马上明白了事情的原委。宝钗在外面听见这话, 心中吃惊,想道:"怪道从古至今那些奸淫狗盗的人,心机都不错(不是心机是自保). 这一开了,见我在这里,他们岂不臊了.况才说话的语音,大似宝玉房里的红儿的言语(厉害,听声音知人,又非她的丫环).他素昔眼空心大,是个头等刁钻古怪东西(识人在先).今儿我听了他的短儿,一时人急造反,狗急跳墙,不但生事,而且我还没趣.如今便赶着躲了,料也躲不及,少不得要使个` 金蝉脱壳'的法子."犹未想完,只听"咯吱"一声,宝钗便故意放重了脚步,笑着(从容)叫道:"颦儿,我看你往那里藏!"一面说,一面故意往前赶.那亭内的红玉坠儿刚一推窗, 只听宝钗如此说着往前赶,两个人都唬怔了.宝钗反向(一个反字,可知表演)他二人笑道:"你们把林姑娘藏在那里了?"坠儿道:"何曾见林姑娘了(实话)."宝钗道:"我才在河那边看着林姑娘在这里蹲着弄水儿的.我要悄悄的唬他一跳,还没有走到跟前,他倒看见我了,朝东一绕就不见了. 别是藏在这里头了."一面说一面故意进去寻了一寻,抽身就走,口内说道:"一定是又钻在山子洞里去了.遇见蛇,咬一口也罢了."一面说一面走,心中又好笑:这件事算遮过去了,不知他二人是怎样。这一段是让人叹息的,宝钗之聪明何苦要带累黛玉,当然一个丫环也不敢招惹黛玉,况怡红公子的丫环自然明白自家主子如何重黛玉了。可是总是让人猜疑的事情,宝钗自保,黛玉无端的被人用了去。
谁知红玉听了宝钗的话,便信以为真(被宝钗瞒了过去,其心机比宝姑娘还是差远了),让宝钗去远,便拉坠儿道:"了不得了!林姑娘蹲在这里,一定听了话去了!"坠儿听说,也半日不言语.红玉又道:"这可怎么样呢? "坠儿道:"便是听了,管谁筋疼,各人干各人的就完了."红玉道:"若是宝姑娘听见,还倒罢了.林姑娘嘴里又爱刻薄人,心里又细,他一听见了,倘或走露了风声,怎么样呢? "(可惜红玉聪明,却无识人之明) 二人正说着,只见文官,香菱,司棋,待书等上亭子来了.二人只得(只得二字,原是无奈)掩住这话,且和他们顽笑.
这一段下去,便没了踪迹,手帕自然是传了出去,宝钗自然也瞒了过去。后文中不再提及,只是一个插曲,但这个插曲,自然也伏了后面的故事。小红自然是要争取自己的事情了,宝钗是能自保之人,可怜黛玉总是被人借用,还不知其事。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