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珍爱红楼--- ----宝钗与贾母

(2010-08-28 10:43:45)
标签:

杂谈

珍爱红楼--- ----宝钗与贾母

 

珍爱红楼--- <wbr>----宝钗与贾母

   人与人的关系是非常微妙的,有先天的关系,也有后天各人性格与情趣及价值观的影响。

所以王夫人在宝钗黛玉间自然选宝钗,宝钗是她妹子的孩子,而且宝钗的处事稳重言语周全,都符合王夫人的审美观念。从血缘上还是性格上,宝钗都是王夫人的选择。而黛玉之于贾母也是同样的情形,黛玉是贾母的外孙女,而且黛玉机敏活泼的性格,正是贾母所喜。

所以在这样的基础之上,宝钗与贾母的关系就非常微妙了。王夫人对黛玉是极其冷淡的,书中很少见王夫人与黛玉的对话,而且黛玉也着实不知如何奉承王夫人,所以王夫人对宝钗是一口一个我的儿,对于黛玉却只是称呼一句大姑娘,按了礼数,却无了亲情。相比之下,宝钗是非常努力的在建立与贾母的关系,是希望得到贾母的认可与欣赏。

最初薛家进府,以四大家族的关系,以薛姨妈王家千金王夫人妹子的身份,贾母都要热情相待,所以不得不留。可是留下来,金玉的传言起时,贾母自然有些恼怒,可是恼归恼,还是要客客气气的相处。大户人家的情绪怎能都写在脸上,所以贾母自然要另想些办法。

贾母热情的给宝钗过十五岁生日,是对薛家的礼遇,可是书中却不见她给薛姨妈过生日,若论身份,薛姨妈自然比宝钗更直尊重。妙就妙在,这个十五岁,过去十五岁已经算是大人了,可以谈婚论嫁了。贾母是在礼遇的面具下提醒薛家,宝钗的年纪吗。然而大面上大家皆大欢喜,说是贾母喜欢宝钗稳重和平,也就是贾母喜欢宝钗的性格,觉得这孩子好。事实上贾母不喜欢宝钗的性格,稳重那一类,是王夫人的作风,这是贾母不喜的。贾母喜欢的是黛玉湘云凤姐型的。尤其是后来出场的宝琴,也是年轻心热型的,都非宝钗这类。也就是说宝钗并非贾母所喜欢的孩子,那么这个幌子就是为了宝钗的生日而生日了。

贾母不喜欢宝钗,可是宝钗要讨好贾母呀,这一方面是应有礼节,必竟她是客人,而且是晚辈。所以她点的食物和戏目都是贾母所喜,为了成全别人的喜好,只能牺牲自己的喜好了。还好宝钗行事周全,在与自己利益不冲突的情形之下,是乐意让别人舒服的。这种成全连宝玉都看不下去了,至上酒席时贾母又命宝钗点.宝钗点了一出<<鲁智深醉闹五台山>>.宝玉道:"只好点这些戏."这一天的戏都是热闹,让宝玉自然无趣,宝姐姐的用心,他或许明白,或许不懂,只是一向体贴女孩子的宝玉,也终于说了句微词。可是宝钗自然是情趣高雅的,马上告诉宝玉这戏的妙处,此戏于场景上热闹合了贾母的意,但是曲文好,又突出了宝钗的学识。宝钗笑道:"要说这一出热闹,你还算不知戏呢.你过来我告诉你,这一出戏热闹不热闹.----是一套北<<点绛唇>>,铿锵顿挫,韵律不用说是好的了只那词藻中有一支<<寄生草>>,填的极妙,你何曾知道."宝玉见说的这般好,便凑近来央告:"好姐姐,念与我听听."宝钗便念道:英雄泪,相离处士家.谢慈悲剃度在莲台下.没缘法转眼分离乍.赤条条来去无牵挂.那里讨烟蓑雨笠卷单行一任俺芒鞋破钵随缘化!宝玉听了,喜的拍膝画圈,称赏不已又赞宝钗无书不知

看起来这宝钗见解自是不凡,所以宝玉能赞她无书不知。而宝钗也深知宝玉喜欢热闹,所以说这戏点的妙,让贾母看见热闹,宝玉看见情趣。可知宝钗识人识戏的聪明处了。这让贾母的一老一小都满意的功力,可不是谁都做的。

宝钗自然是寻了机会与贾母拉近距离,宝钗一旁笑道"我来了这么几年,留神看起来,凤丫头凭他怎么巧,再巧不过老太太去(这话夸得直接,只是不知宝钗如何称呼凤姐为凤丫头)"贾母听说,便答道:"我如今老了,那里还巧什么.当日我象凤哥儿这么大年纪比他还来得呢(看来贾母的性格与凤姐有相似之处).他如今虽说不如我们,也就算好了,比你姨娘强远了.你姨娘可怜见的不大说话,和木头似的,在公婆跟前就不大显好.(贾母不喜欢王夫人)凤儿嘴乖,怎么怨得人疼他." 宝玉笑道"若这么说,不大说话的就不疼了?"贾母道:"不大说话的又有不大说话的可疼之处嘴乖的也有一宗可嫌的,倒不如不说话的好."宝玉笑道:"这就是了.我说大嫂子倒不大说话呢老太太也是和凤姐姐的一样看待.若是单是会说话的可疼,这些姊妹里头也只是凤姐姐和林妹妹可疼了"贾母道:"提起姊妹,不是我当着姨太太的面奉承,千真万真,从我们家四个女孩儿算起(宝钗是外人,黛玉是自己人),全不如宝丫头."薛姨妈听说,忙笑道 "这话是老太太说偏了."王夫人忙又笑道:"老太太时常背地里和我说宝丫头好,这倒不是假话。贾母说的是不如宝丫头,但没说哪里不如,而王夫人说的是宝钗好,可知差别。贾母对宝钗只是一种礼节,而不是喜欢和疼爱。

这种感觉在宝琴来了更显分明。从前是黛玉湘云宝钗,贾母总不能插手三人之间关系。到了宝琴,贾母的表现就分明了。这都是薛家的人,贾母要是夸赞宝琴,薛家自然说不得什么。先是让王夫人认作女儿,跟着自己起居,待遇直逼双玉,又把不舍得给宝玉的衣服给了宝琴。而且令自己的丫环去给宝钗传话,不可委屈了宝琴。这样的话弄得宝钗很是难堪。只见琥珀走来笑道:"老太太说了,叫宝姑娘别管紧了琴姑娘.他还小呢,让他爱怎么样就怎么样要什么东西只管要去,别多心."宝钗忙起身答应了,又推宝琴笑道"你也不知是那里来的福气!你倒去罢,仔细我们委曲着你.我就不信我那些儿不如你."说话之间,宝玉黛玉都进来了,宝钗犹自嘲笑.这话的风格不似宝钗,听起来有些吃醋的感觉。宝琴的出场的确让宝钗有明显的挫败感,她在贾府经营多年,上下满意,连黛玉都一口一个姐姐,可是宝琴来了,贾母如此隆重张扬的庞爱,都是薛家的女孩子,宝钗才貌不在宝琴之下,如何连宝琴的一半庞爱都无。问题在于当年的黛玉对金玉之事有看法,还能对她讽刺几句,而今宝钗却不能显半点不喜,也真真是无奈。

最令宝钗无奈的大约是宝玉宝琴雪下折梅,贾母婉转提亲了。 贾母因又说及宝琴雪下折梅比画儿上还好,因又细问他的年庚八字并家内景况薛姨妈度其意思,大约是要与宝玉求配.薛姨妈心中固也遂意,只是已许过梅家了,因贾母尚未明说自己也不好拟定,遂半吐半露告诉贾母道:"可惜这孩子没福,前年他父亲就没了.他从小儿见的世面倒多,跟他父母四山五岳都走遍了.他父亲是好乐的各处因有买卖,带着家眷,这一省逛一年,明年又往那一省逛半年,所以天下十停走了有五六停了.那年在这里,把他许了梅翰林的儿子,偏第二年他父亲就辞世了,他母亲又是痰症"凤姐也不等说完,便も声跺脚的说:"偏不巧,我正要作个媒呢,又已经许了人家"贾母笑道:"你要给谁说媒?"凤姐儿说道:"老祖宗别管,我心里看准了他们两个是一对.如今已许了人,说也无益,不如不说罢了."贾母也知凤姐儿之意,听见已有了人家,也就不提了,这话是明显的告诉薛家,即使贾府联亲,考虑的是宝琴不会是宝钗,姐姐在贾府多年,妹妹才来,就提亲了,可知不是不考虑,是不考虑宝钗。贾母是何等人,若真喜欢宝琴,早暗中打听了,怎会公开场合去问,必然是心中早已明白宝琴与梅家之事,故意拿宝琴拒宝钗。这是最妙的方式,用薛家的人拒绝薛家,薛家与王夫人怎能有意见。这才是贾母的手腕,不拒而拒,大家都留了面子。

宝钗的聪慧如何看不透,只是人在其间,难免有些患得患失,只是她还个性平和,风雨阴晴任变迁,一切随缘。只是贾母对她的态度,她自然是看的明白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