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珍爱红楼--- ---黛玉进贾府的原因探析

(2010-08-17 09:00:22)
标签:

杂谈

珍爱红楼--- ---黛玉进贾府的原因探析

珍爱红楼--- <wbr>---黛玉进贾府的原因探析

黛玉进贾府是整个故事的开局,是双玉情深的缘起,而黛玉为何进贾府,究竟是如何的原因让千金小姐黛玉远离父亲背进离乡,进入贾府。

从书中看,黛玉是书香门第,而母亲的离世,是她进贾府的一个原因,可是这个原因并不能完全成立。黛玉父亲尚在,而且是官宦之家,谈不上抚养女儿艰难,需要投亲靠友一说。而且从如海的角度来看,没了妻子,正是父女相依为命之时,如何会把女儿送走,而且是远在千里之外,这一走可真是相见时难了。还有一个原因自黛玉口中说出,黛玉道:"我自来是如此从会吃饮食时便吃药,到今日未断,请了多少名医修方配药,皆不见效.那一年我三岁时听得说来了一个癞头和尚,说要化我去出家,我父母固是不从.他又说既舍不得他,只怕他的病一生也不能好的了.若要好时,除非从此以后总不许见哭声除父母之外,凡有外姓亲友之人,一概不见,方可平安了此一世.'疯疯癫癫,说了这些不经之谈,也没人理他.如今还是吃人参养荣丸.黛玉体弱,和尚的说法是除父母之外凡有外姓亲友之人一概不见,可是这样的话,黛玉的父亲为何置之不理呢,那贾府可全是姓贾,都是外姓亲友,明明是叮嘱了不许见外姓亲友,才能病好,如何反让黛玉置身于一个全是外姓亲友的贾府,所为何来。此时如海妻子亡故,女儿体弱,正是小心之时,如何会千里送女,此回目用的是林黛玉抛父进京都,一个抛字用的狠,全无了贾府接黛玉的体贴,这个字似乎暗藏了文章。

年少的黛玉并不想离家而行,那女学生黛玉,身体方愈,原不忍弃父而往,(一个方愈,一个不忍,可见黛玉离时之苍促)无奈他外祖母致意务去,且兼如海说 "汝父年将半百,再无续室之意,且汝多病,年又极小,上无亲母教养,下无姊妹兄弟扶持,今依傍外祖母及舅氏姊妹去,正好减我顾盼之忧,何反云不往?"(一面是非让去,一面上非让走,一个小姑娘自然做不得主,只得去了)黛玉听了,方洒泪拜别,随了奶娘及荣府几个老妇人登舟而去。这一段文字也说得让人叹息,一个大小姐没了母亲没有兄弟,就不能和父亲呆在一起了吗,这是什么样的父亲理论呀。如海一介官员,带一个女儿,如何就有顾盼之忧,忧的是什么,如何女儿一走,便能不忧。这几句话中,似乎另隐了一段文章,与贾母所接之急,如海送走之心切,连在一起,便是一个难以言说的忧虑。

所以黛玉进贾府的背景,并非什么简单的贾府相接,而是关乎了黛玉的幸福与安全。

若为黛玉的幸福,应该是如海与贾母对黛玉的未来达成了某种不明说的默契。而安全上,则是如海正面临了一场危机,不想把女儿带在身边,免得黛玉受惊吓。也就是说全为了黛玉,才会不得不让她快走。年少的黛玉,最初是不会明白这其中的原因,进了贾府之后,因了贾母的庞爱宝玉的呵护,自然也没深究此事。

但从后文中如海病重黛玉回乡,再回贾府后,黛玉的性格才有了变化。之前的黛玉,虽然有小性子但是并不是忧思多伤的性格。而此后黛玉才会暗伤神,多敏感。所以应该是黛玉回乡,明白了家中的一些事非,才会影响了她的性格。而金兰契中黛玉叹息自己寄人篱下,一切皆依附贾府。从常规来说,如果黛玉的父亲官途没有什么麻烦的话,那么探花的大小姐,那份清高还是存在的,黛玉不会介意到贾府的婆子们会不会多嫌了自己。

从黛玉的性格变化来说,应该是自家也发生了变故。如宝钗没了父亲薛家中落后,开始忧贴母怀,留心家事一般。黛玉的失落是因了父母亡故,而曾经的书香门第,也并不能成为她的依靠,她在贾府,真的是寄人篱下了。

作者从黛玉的多思多忧的角度来隐写了黛玉的家族,而这段故事,恰如香菱之家的变故一般,是个引子,而贾府日后的格局,也是如此。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