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爱红楼--- ----晴雯出大观园

标签:
杂谈 |
珍爱红楼---
说起来晴雯是贾母的丫环,因生的好个性爽利,投了贾母的脾气,这才被贾母放在怡红院里。晴雯的美丽是不用置疑的,眉目如黛玉,凤姐也说丫环们都没她生的好,可知她的天生丽质了。应该说得到贾母的欣赏是因了她的美丽,而这美丽恰是日后王夫人撵她出园的原因。
晴雯进了怡红园,虽然是个丫环,可是贾母的丫环,自然要被高看一等。连管家娘子也要叮嘱宝玉对于长辈房里的人要尊敬三分,不能直呼名字,要叫姐姐。晴雯自然是充分享受了这一待遇,从书中看,具体的管理工作是袭人和麝月在作,而晴雯根本没参与什么具体的劳动工作,所以指甲才能留的极长,又是染的凤仙花。袭人自然是指挥不动她,才说她平时横针不拿竖钱不动的,书中的病补孔雀裘是袭人不在的情况下,为了宝玉才作的。可就是这样,也没人不服气,袭人也没有在这件事上有什么不满,可知她的身份特殊,并非是来充作丫环的。怡红院里最不缺的就是丫环,自然贾母没必要把一个美女放过来,贾母的心意是当作未来的姨娘培养的。
这层意思晴雯是明白的,王夫人应该也是明白的,贾母把自己的丫环给宝玉使,这样的事情,王夫人怎会不关心,当然也会明白这其中的奥妙。都是大家出身,府里的规矩都是通行的,王夫人最初对这个问题和这个人并没有在意。宝玉当时还小,王夫人又重点发展了袭人,所以认为一切稳妥,有一段时间对怡红院是非常放心的。
说起来最关心宝玉的自然是贾母和王夫人。贾母对宝玉的关心以呵护为主,王夫人和宝玉是母子,宝玉的一切都会直接影响着王夫人。从王夫人因金钏一句玩笑话就能撵人,不看是自己的大丫环,就知王夫人对宝玉的事情是关注过度处理过重的。然而金钏的事情没有给众人多少影响和警示,起码晴雯没有引起注意。
晴雯在怡红院的日子是非常轻闲的,袭人自然与她井水不犯河水,如果晴雯不招惹别人,自然也没人敢招惹她,不说她一张利口,光凭贾母这个靠山,就能悠然度日了。可惜晴雯不懂低调,与宝玉为了扇子争执,弄得整个怡红院的人都来听消息,最后袭人一跪才算了局。平时里对小丫环们经常的教训,王夫人难得进园,就撞见晴雯在教训小丫环,估计教训的姿态比较张扬,所以给王夫人留下了张狂的印象。平时怡红院每每有事,她都要冲在前面抢着发言,当然都是以教训人为主,芳官和她干娘为洗头的事情冲突,她也是冲在前面,她的建议是都撵出去,不要这些中看不中用的。撵坠儿的事,本不与她相干,人家是要等袭人回来拿主意,她也抢着处理,与坠儿娘冲突,险些自乱阵脚
她得罪的这些人,自然不是什么高层,这些人平时自然不能怎样,可是真有了事,却也能起很大的破坏作用。比如王善保家的,本是邢夫人的陪房,不与她相干,不知怎样会恼了晴雯,也许晴雯得罪了她的亲戚朋友。于是在王夫人面前告了一状,让王夫人想起晴雯这个人,唤来一见,正是园中看见那个张狂的教训小丫环的晴雯,自然恼了。王夫人要排除宝玉身边一切不放心的因素,晴雯这样的自然不喜。可也真奇怪,王夫人如何这般恼晴雯,她并没有晴雯直接的罪证,只是因晴雯的模样,是因了眉目如黛玉。王夫人与黛玉的关系自然是微妙的,黛玉是亲戚,她自然说不得,可是自然是不喜的。黛玉与宝玉的关系也是王夫人的一大心病。如今看了晴雯,不过是个丫环,自然不会放过。
晴雯怎么也不会想明白,如何太太一口咬定了她会带坏宝玉,其实太太要作什么结论,不需要什么理由,一个不喜欢就够了。
晴雯原就是属于大观园,那个美丽的桃花源才能容她的芙蓉轻愁,所以离了大观园,她就凋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