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爱红楼-----四大家族的千金们

史家的千金出场的代表人物是贾母和湘云。
二人的个性都是开朗型的,很有亲和力的那一种。贾母颇有贵族的风范,懂生活会享受,在权利上懂得抓大放小,平时和和气气,真遇上抓园中治安的事情,雷力风行,快狠准,手段还在凤姐之上。听曲子要借了水音,给凤姐过生日要凑份子,这样的知情识趣的老太太自然是好过了王夫人邢夫人百倍。无法见贾母年少风华,但从其在贾府五十多年,从一个重孙媳妇做到当家的太君,自已也有了重孙媳妇,可知其能力个性都在凤姐与宝钗之上。所以贾府的风波,她是明眼人,不看不听,也能知其一二,其中的勾心斗角,都是经历过的。因了明白,所以懒得较真,有人的地方就有纷争,贾母乐得事情不闹至眼前,就装糊涂,和孙子孙女们每天乐着混日子。桃花源的日子,大约除了年少时节,就是至了眼前的岁数吧,所以贾母喜欢那些年轻美丽活泼单纯的脸庞,那是大观园的生活,是她枕霞阁的岁月流光。她愿意在暮年的时候,抓住年少的灿烂与欢喜。权利能收能放,都在掌握,平生憾事,大约是最爱的女儿早早的去了,而外孙女又体弱多病的样子,本想着双玉的婚事,能给自己一个安慰,可是又好事多磨,偏生出一个王夫人横在其间,又是宝玉的母亲,不能得罪的,只好拖着罢了。贾母想得开,瞧得透,明白一切强求不得,还是顺其自然。只求眼前双玉欢喜,自己乐得如此。
而湘云,是真名士自风流,天然一段晴朗。她的出场,总是随了欢笑与热闹。这些很有些贾母的风范。只是年少天真了些,过于淘气了些。夹在宝黛钗的双玉金玉里,只有她的出场,能让人松口气,才看见少年的光影。自小没了父母,豪门的岁月自然少不衣穿,可是亲情就淡了,有的是场面与规矩。只是这样的环境里,她自天然本色,如海棠花般娇艳明丽,真真是可爱。凡有她的场景里,诗情画意里便多了些明朗的本色。她在贾家是客人,自然少了些约束,同样的客人,黛玉多心宝钗守礼,而只有她,能任意的喜笑怒骂,客人做至如此,也是一种境界。一片痴心,认了宝钗作姐姐,便是一心的维护。她如何懂宝钗的世事洞明,她只是感动于那些人间的温暖。
史家的女子,都有些大气的底蕴,是明快的轻松的。
王家的代表人物是王夫人与凤姐,都是厉害角色。荣国府里的大事小情,都在这姑侄手中。王家的女子个个精明强干,只是在文雅一流是若了些。王夫人的审美眼光明显差了一层,对于美丽的事物没有宽容度,对于宝玉身边的人过度的防范,有些病态的惶恐。才有了金钏跳井,晴雯病死,芳官出家。凤姐本是直来直去,既管了家,也不怕讨人嫌,张扬都在眉稍,对了贾琏,也是如此。也难怪贾琏后来对尤二姐有了情意,把自己的私房钱给了二姐,惹得凤姐连环计里除之后快。
王夫人在贾府底气十足,娘家争气,女儿争光,儿子又是人见人爱,贾政和她说话也是客客气气的,充足了正房的面子。只是偏有一个赵姨娘,弄得鸡飞狗跳的。王夫人的身份自然不好直接过问,会失了水准。聪明的凤姐,便跳了出来,替姑妈出口气,打压赵姨娘头也抬不起来,见了凤姐的丫环都要面带笑容。这二人在贾府配合的时间不短,可是随了宝玉长大,宝二奶奶人选的出现,凤姐终是王夫人的弃子。所以一遇了事,先疑凤姐,邢夫人打压凤姐,王夫人忙着配合。真真好手段。
王家的女子,都是能干型的,很适合豪门生存。
贾府的四春,自然也是好的。元春进宫封妃,自然让贾府一门荣光。探春的结局也是王妃,不管是如何的境遇,身份是在那里。从这一层来说,贾府的女子,是相当可以了。百分之五十的比例都嫁进了更高的豪门。这与贾母的培养是分不开的。贾府的女子地位是很高的。也是缘于此吧。
元春当年的风彩是不得见了,探春自然是有思想有见识的。闺阁女子,一个经济承包责任制,就让凤姐落了下风,可知其才。夜抄时,痛打王善保家的,真真大快人心。这样的女子,有谋有勇,自然是让人不敢轻视。纵然是庶出,却是贾母亲命出来见南安太妃的人。
迎春惜春是落了下风,只是迎春个性平和,文雅大方,若非遇了小人,本也是宜室宜家的。惜春年纪小,却长于绘画。只是后来贾府变迁,才有了出尘之心。
贾府的女孩子,琴棋书画,各长一样,重在一个雅字。
薛家出场的人物是宝钗宝琴。
先写宝钗,明写宝钗才貌双全人缘好,深得贾家上下好评。而且诗社中,风头明显压过三春。而且还长于俗务,对于持家理事,自然有一套。小惠全大体,收买人心上,明显高于凤姐和探春。以牡丹评之,自然是任是无情也动人。
这样的写宝钗,却在宝琴出现之时,明写宝钗不及这个妹子。可知那宝琴是何等人物。贾府上下惊之,如果说宝钗的好,是众人能赞,而至宝琴,只用一个惊字。贾母命王夫人认作女儿,自己亲自带在身边。又有为宝玉提亲之意,可知宝琴真真是合了贾母的意。宝琴订亲于书香门第的梅家,自然是一个清贵身份。
那宝钗自是牡丹风彩,那宝琴,只当得一个梅花了。雪中红梅,何等娇艳,真真是压了众花一层。
薛家的女子,自然是极好的了。那种好,难描难绘,全在一个美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