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爱红楼--宝钗出园

标签:
杂谈 |
珍爱红楼--宝钗出园
薛家进贾府,薛姨妈当然也是欢天喜地的,本指望能借贾府之力约束一下自已不能管教的儿子,能替女儿宝钗找一个安稳的归宿。可惜贾府之内部混乱与荒唐更胜薛家,那大公子不曾被约束,反让带的更坏了。那宝钗在贾府稳重大气多少年,得上下一致的称赞,可是直至离开大观园,也是名份未定。
薛家后来应该是搬了出去的,本来吗,在京中有房有舍,作客人的滋味如何比得自家做主人,而宝钗是留下来了,留在元妃省亲的大观园。众姐妹与宝玉进驻大观园是娘娘的旨意,而宝钗也在其中。
宝钗进了园,大观园的日子自然比薛家丰富多彩精妙的多,有诗社有螃蟹宴,有众多的游乐活动,纵然宝姑娘并不热衷于此,可是必竟也是年少芳华,被众人捧作诗仙,在人前讲讲绘画的技巧与手法,也是一件快乐的事。这时的宝钗心境还是轻松明丽的,才有偶然的失态,比如扑蝶,那样的天真活泼的一面,也只有在大观园才会出现。
宝钗与探春李纨一起管家,小惠全大体,何等聪明,能不出一文钱,而得众人称赞,宝钗之为人可见一斑。也只有在这样的人家,这样的场合,宝钗之风华才能显现,她的牡丹之美,才令人叹婉。
好风凭借办,贾家是她的风吗,送我上青云,她的青云,当然不会是薛家。在贾府一住多少年,也是有些美好快乐的回忆的。安慰湘云,得了个妹子,高山流水金兰契,得黛玉的相知,她的人生,在这个时候,原也是欢喜的。不争不斗不怨不怒,这时的人生,才是花样华年吧。
只是贾府,终非桃花源,她管过家,自然晓得其中的利弊,她比谁都看的分明,只是她选择了沉默,她只是客人身份,不适宜介入太深。夜抄是贾府内部混乱的一个高潮,这种荒唐与混乱到了极致,才惹探春泪下,痛打王善保家的。贾府之命运,此时已至中落。
人人都被抄,只因了她是亲戚,才得以幸免,是幸是不幸,原是不知。只是她明白,这样的人家,流言与猜疑共生,荒唐与腐朽并存,而风起时,她何必还要留下来弄一身泥。她留下来的日子会随着贾府内部相争而受牵连,她是明白人,这一层她已看透。
大观园有过她的美好岁月与梦想,可是当断不断反受其乱,该走不走必受其害,她最是明哲保身世事洞明,纵然是金玉再好,也要先抽身自保才是庄重呀。
应该说宝钗是非常果断的,第二天便以照料母亲为由向李纨辞行,李纨与尤氏那个笑话,自然是明知宝钗离开与抄捡相关。而宝钗对王夫人的那番话才是心中所思吧。:“再者,自我在园子里,东南上小角门就常开着,原是为我走的,保不着出入的人为省走路,也从那里走,又没个人盘查,设若从那里弄出事来,岂不两碍?而且我进园子里来睡,原不是什么大事,因前些年年纪都小,且家里没事,在外头不如进来……如今彼此都大了……徜有一些照顾不到的,皆有关系,唯有少几个人,就可以少操些心了。所以今日不但我决意辞去,此外还要劝姨娘,如今该减省的就减省些,也不为失了大家体统。据我看,园子里的这一项费用竟也可以免的,说不得当日的话,姨娘深知我家的,难道我家当日也是这样零落不成?”点明贾府管理不善,经济的庞大支出,对比薛家劝王夫人提前防范。
这话王夫人应该听进去,薛家情形她自然深知,贾府的现状与未来,她何尝不忧。只是她比不得薛姨妈能完全作主,她还要撑一个场面,但是这园的费用,因了这句伏笔,日后看来是会免了的。
宝钗进府,是薛家中落的选择。宝钗离园,是贾府中落的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