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爱红楼 -------宝钗与王夫人

标签:
杂谈 |
珍爱红楼
王夫人个性恬淡,对人的喜好不轻易表现,但也能从称呼上看出一二,王夫人对黛玉的称呼是大姑娘,对宝钗是宝丫头或者我的儿,对凤姐则是凤丫头,说起来,对黛玉是客气。对宝钗和凤姐有些自家的人意外,这二位皆是她的亲戚。
从个性说,宝钗更投王夫人的脾气,王夫人喜欢稳重大方的女孩子。宝钗说话办事恰是大家的风格,自然让王夫人欢喜。王夫人自己唯一的女儿进了宫,对女儿的思念之情自然是有的。可是宫里的女儿,是不是想见就见的,而眼前的宝钗,自然给了王夫人安慰。
薛家在贾府是客人,所以宝钗对王夫人是既亲近又有着对主人的体谅与客气。宝钗在贾府,没多久就得上下一致的赞扬,连贾母也要给宝钗过生日。一则是对薛家和王夫人的尊重,二则是宝钗人缘好贾母也要敷衍一下。而这种场合,宝钗自然是会看贾母的喜好而行事,自然贾母更加欢喜。
是进府之前薛姨妈就与王夫人有了金玉之约,还是进府之后,两家大人见了对方的孩子,都是非常满意,姐妹俩才生了订亲之想。宝钗是薛姨妈的主心骨,薛姨妈行事自然不便明说,也会透露一二,宝钗聪明自然明白,想必她也是没理由反对的。贾府门第在薛家之上,因了元春又是皇亲,更加一层富贵。而姨妈便是婆母,这样的关系自然比嫁到陌生人家强太多,而宝玉又是气质如玉的贵公子。这宝玉虽说有些淘气,不过在王夫人和薛姨妈眼中并非问题,大户人家的孩子淘气,也要在前面加上精致的淘气,这精致二字加的妙,多了份雅韵。那宝玉纵然淘气胡闹,比起薛大公子可是强太多。那宝钗见惯了哥哥的胡天海地,再遇宝玉这样的温文尔雅,自然不会对宝玉有什么意见。因了金玉的心事,那王夫人与宝钗心里,更加了份亲切。
金钏跳井,宝钗是在园中听见的消息,其实她本可以装作不知,这种事是不会通过官方传达的,所以宝钗如果沉默,自然也无可厚非。凤姐说宝钗是事不关已高高挂起,一问摇头三不知的做人风格。这是错看了宝钗,宝钗是分人分事。事情在王夫人身上,宝钗便是积极主动的参与而不是沉默了。
宝钗去安慰王夫人,看见王夫人垂泪,便用话语开解,左一个姨娘是慈善人,又一个多赏些银子,以全主仆之情,最后还拿自己的衣服给金钏,王夫人还怕宝钗忌讳,宝钗有大将之风,岂会在意这些讲究。亲自取了衣服送来,这自然让王夫人感觉宝钗这孩子又贴心又懂事,怎会不喜。
宝钗在薛家自然是掌上明珠,可也是深知,薛家实际情形,日渐中落,她自然是忧心。但是也明白,母亲慈善,哥哥荒唐,都非掌家之人。而她虽然能干,可是很多事不适合一个未出阁的大家小姐出面,她也只得幕后出出主意。也深知,在这样情形之下,联姻是帮助薛家最好的法子。大户人家都深知他们的婚姻,在很大程度上,都是要考虑家族利益。而贾府的宝玉对她来说,不是最好的选择(因为宝玉不热爱仕途)。但是却是最适宜的选择,因为这个婚姻风险最小。两家本是世交,又是亲戚,又在一起长大,知根知底,这个知既是对家,又是对人。
王夫人当然中意宝钗,毕竟要考虑自己的妹子。选了宝钗,自然是帮了妹妹一个大忙,更有利于薛家与贾府的关系。而且贾府家大业大,王夫人虽然是管理者,可是凤姐并非王夫人所中意的最佳管理者,从做事上,凤姐太过张扬,不是王夫人所喜,从身份上凤姐虽是她的亲戚,可是还有一重身份,她是长房的儿媳妇,这就注定了王夫人不会长久的使用凤姐,而宝二奶奶才是最合宜的管家人选。王夫人并不想找个豪门贵族来做宝二奶奶,只想找一个聪明能干又合心的人来管家,保住自己这一方的既得利益。而宝钗恰符合这所有的条件,亲戚身份还是人物行事都是王夫人的心中人选。
所以双玉情深,而王夫人与宝钗恰是投缘。这样的深情与理智的碰撞,才使事情复杂起来。双玉有自己的坚持,而王夫人有自己的立场与理由。
凤姐生病,王夫人让探春李纨管家,可是又特特的找了宝钗来帮忙。这才是王夫人最放心的人选,探春毕竟是赵姨娘所出,李纨在王夫人眼中无才,而宝钗是王夫人心中有才有德又放心的人。宝钗管家对贾府的人际关系,对贾府的各种规矩,自然了如指掌,这样的实际管理,为她日后进入贾府的管理层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王夫人的安排,贾母自然是知道的,可是却也没有理由反对,只能装作不知。
端午节元妃所赏之物,唯宝钗与宝玉一样,黛玉与三春一样。是元春对宝钗的客气,还是另有示意,可以作各种猜想。但有一点能肯定,那就是元春是非常欣赏宝钗的,这种欣赏里一定有王夫人的授意。王夫人不能借助贾母之力,当然只能转而借女儿的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