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pic.qiannao.com:83/r.jsp?fn=//uu1001/share/2009/10/9/31255081951158.jpg
珍爱红楼―――贾府联姻
从书中看,贾母这一代,四大家族是通过联姻来巩固彼此之间的关系。贾赦贾政这一代,贾赦的夫人邢夫人,不是四大家族的人选,也非书香门第。有两种猜测,一种是邢夫人家族原先也兴过,后来是没落了。另一种邢夫人不是原配,原是续弦。而贾政的夫人王夫人,是四大家族王家的小姐。宁府贾敬的夫人,没有交代。作为宁府的女主人,若要门当户对,自然也是四大家族的小姐了。
而贾珍的夫人尤氏,门第还不及邢家,令人费解,但可以肯定的是她不是原配,贾珍的夫人是贾蓉的生母,所以还能理解。当然作者重笔不在宁府,所以对宁府两代女主人的身份,都无交代。
贾琏娶的凤姐是王夫人的侄女,四大家族的门第。而贾政的长子贾珠的夫人是书香门第的李家。这与贾母最心爱的女儿贾敏联姻的家族是一样的,都是书香门第。联想起贾政执意要逼迫宝玉读书,可知贾府后来的目标是与书香门第结交。而书中宝琴(薛家)的夫家也是书香门第。看来四大家族都有共识,那就是书香门第。
宝玉是贾母最宠爱的孙子,又是嫡出,元妃的兄弟,他的婚事,自然成了焦点。贾母最先的考虑也是四大家族。目标是史家。湘云与宝玉年纪相合,又是宝玉最早的青梅竹马,而且自小被贾母接来,也是贾母亲命自已的丫环照管。可见当年湘云的地位也是与宝玉一样的,超过了贾家三位孙女。先是袭人后是翠缕,而袭人是后来由贾母安排至宝玉处的丫环,可知当年贾母对湘云的重视,完全是等同于宝玉黛玉的规格的。只是后来事情发生了变化,贾母渐渐放弃了对湘云的考虑。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出于家庭的考虑,湘云虽是史家的千金,可是必竟没了父母,而且后来贾府在联姻上是考虑书香门第的多些。第二种是湘云的个性,天真活泼本是好事,可是湘云的爽直,与大家闺秀的风格相差太远,令贾母有些犹豫,加之王夫人并不认可。此时贾敏过世,黛玉浮出水面。黛玉是贾母的亲外孙女,在血缘上更近于湘云,而且黛玉是书香门第的清贵出身,对于贾府是非常有益的。从书中看贾政与如海的关系一直非常密切,可知贾府一直在书香门第上做文章。李纨虽然并未得到贾府高层的喜爱,才有凤姐当家一出,可是贾府是很做了经济文章,给足了李纨物质补贴,才有后来凤姐在众姑娘面前,说出李纨的月银比她多几倍,又有地可以取租。贾府对李纨特别的物质补偿,正是贾府出于对出香门第的另一种尊重。黛玉进府,贾母又怜又爱,马上待若宝玉,一下子把三春比了下去。黛玉的丫环紫娟,自然也是贾母的安排。此时贾母的重点人物是双玉,她就是要成全双玉。才会让双玉同吃同住,奠定了双玉的两小无猜青梅竹马的局面。而王夫人的考虑则是妹妹的孩子宝钗,宝钗是四大家族薛家的小姐。而薛家也在往书香门第靠拢,所以家中才有诸多藏书。而宝钗也是博览群书,这自然也是薛家的另一种培养。应该说薛家对宝钗的培养,最初的目标并非贾府。应该是有更高的安排,比如进宫,比如更高一层的门户。宝琴能嫁进梅家,宝钗自然不输于宝琴。只是薛家掌门人的过世,让这个计划落了空。薛家中落,薛姨妈并非凤姐之流人物,自然不能持家,而薛家大公子,又是吃喝一流,自然撑不起薛家的大门。于是才有进京,自然也有投靠的心事。
应该说王家外任,而且估计王家并无合适的人物,所以薛姨妈才会常住贾府,放着自家宅院不去,在贾府做了多年客人。薛家是后来才有意于贾府的,入宫不成,别攀无望。而眼前的贾府,便是最好的安排了。王夫人喜欢宝钗,宝钗的沉稳大气,更投王夫人的缘。在这点上宝钗比凤姐更任王夫人接受。而薛姨妈对于宝玉自然也是满意的,而且女儿进了贾府,自然有王夫人的照料,也是安心的。结了这门亲,贾府自然会关照薛家,贾府自元春封妃后,身份自然看涨。这样的情形下,金玉之说自然是薛姨妈与王夫人的心事。
贾府联姻最精彩的便是宝玉的婚姻。先是否了史家的湘云,接下来贾母持黛玉,王夫人重宝钗,于是暗生波澜。
当事人的考虑,自然无人顾忌,王夫人纵然爱宝玉,可是更在意的是宝玉的声名体面,能不能担得起她后半生的依靠。而贾母自然不乐意贾府的大权都落在王家,黛玉的出现,是贾母的苦心安排。自然不会轻易放开。双玉的深情,宝钗的从容大气,一时大观园里风刀霜剑。
到了抄捡大观园,晴雯死芳官出家,怡红院里先就落寞了,宝玉的人生,他原是做不得主的。黛玉的忧伤,薛家的等待,宝玉的痴情,都在等一个结局。而这个结局,一个是枉凝眉,一个是终身误。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人生意难平。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