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珍爱红楼—贾母与袭人和晴雯
贾母安排了两个丫环给宝玉,自然是因为关心这个孙子,所以才把自己的丫环给了他。第一个是袭人,袭人的个性本不投贾母的缘,贾母喜欢的类型是容貌美丽,言谈爽利,而袭人是少言无话的,当然这是贾母的错觉,袭人能言,但不在无用的事上。也可以如此说,贾母喜欢的是外向型的个性,而袭人恰是内向型的。而袭人能够让贾母指派去,是因了她的肯干踏实,伏侍谁时眼中心中便只有一个主子,这样的人物,也有她的用处,所以担心自己的宝玉身边无尽职之人的贾母,便给了袭人一个机会。
第二个是晴雯,这晴雯恰合贾母的缘,她眉目像黛玉,自然容易得贾母的欣赏,加之言语爽利,当然她在贾母面前的爽利,与后来在怡红院的爽利是有不同的。对上的爽利是活泼可爱,对下的爽利自然便有了锋芒。贾母对于晴雯的安排,是感觉如此美丽的丫环,只有宝玉配使。所以便给了宝玉。
贾母给袭人的月钱是一两银子,月钱从贾母那里出,是老太太的名例,而晴雯是一吊钱,现在考虑一个问题,为何晴雯的月钱如此低,只有两个可能,一种是晴雯至贾母处时,贾母身边一两银子的丫环已经满员了,另一种是贾母把晴雯划给了宝玉,而宝玉的丫环最高月银便是一吊钱。不管是哪一种安排,给人的感觉,袭人在怡红院的身份是高于晴雯的,第一袭人先至,第二袭人钱多。在贾府资历和钱,都是有价值的。
贾母心中袭人是好仆人,晴雯是个好的姨娘人选。二人的发展也结,也是久经世事的贾母不曾相到的。袭人进了怡红院,很有主人意识,也有远大目标。应该说她的确用心用力照管宝玉了,也让宝玉对她有了依赖。每晚用自己的手帕将玉包好,为的是第二日带的时候,不会冰了宝玉的脖子。这样的细节都想了,可知用心。虽说人家是大丫环,可是大事小事都作在前面,连小丫环都服气,说袭人得十分也应该。而且袭人的聪明在于,她是最先看清自己也看清府中形势的人。她明白贾母不喜欢她,所以另选靠山。也明白王夫人才是宝玉的最大利益人和关心者。于是借了宝玉挨打的事,向王夫人表明了自己的想法,二爷的声名体面是最要紧的。并且袭人乐意承担这样的重任。于是得了王夫人的任可,一句我的儿,叫的那个亲切。让袭人进了王夫人的心,于是王夫人用姨娘的待遇,把袭人从贾母的阵营拉了过来。
而晴雯,天生丽质难自弃,她的美丽让她有了高于袭人的自信与自大。在怡红院里,晴雯是有家的感觉了,非常有安全感。所以才会直来直去,说话行事不考虑后果,可以打骂小丫环,可以讽刺袭人,可以不服从袭人的工作安排。这样的晴雯连宝玉也敢冲撞,让少爷脾气上来的二爷要撵人,还是袭人考虑怡红院的大局,跪下求情,才解了围。晴雯的世界单纯而美丽,也想了长长久久在一起,所以才有了那样的天真与任性。她是有些任性的,与碧痕吵架,能把黛玉拒之门外,能数落宝钗三更半夜的不走,让她们不得睡觉。这样的晴雯,哪里是丫环的性子,真的是小姐的率真。比黛玉还有份天娇,而黛玉毕竟是书香门第的大家小姐,在贾府上有贾母,又有宝玉的呵护,可晴雯原是无所依的。是宝玉恼了,便有权撵的丫环。有时候你心里喜欢一个人,便以为对方可以接受自己的一切,会理解自已会包容自已会保护自己,可是晴雯错了。她可以一片痴心勇补孔雀裘,带病一夜的挣扎。可是宝玉不理解她,撕扇的美丽只是风景,至于包容也要看二爷的心情,保护更谈不上,王夫人一脸冷漠,宝玉便无一言。哪怕是就此别去,再见无期,宝玉也是沉默。所以晴雯从始至终没有明白,宝玉的事,谁说了算。其实宝玉说了不算,贾母也不算,那个王夫人才是最厉害的角色。
所以贾母眼中的好丫环,成了王夫人内定的姨娘,而她的姨娘人选,被王夫人打压下去,先撵后死。桃花开在大观园,芙蓉花落在园外。这样的的结局,贾母是如何的感想,事事如此,她不曾明白宝玉如何会接受了袭人,而任晴雯凋零。可是已经这样了,贾母也只能对王夫人一笑了之。必竟贾母不会为了一个丫环和另一个高层开战。而她也许不得不承认,她看错了袭人,也看错了晴雯!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