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珍爱红楼----探春与赵姨娘的冲突
探春对于赵姨娘这个母亲是非常无奈的。探春个性敏感而自尊,一直努力的目标就是让人们淡忘她庶出的身份,正视她贾府三小姐的身份。而赵姨娘却过一段日子就找个由头翻腾出来让众人明白明白,这自然是让探春的自尊心大受伤害。作为三小姐的探春是以庶出为耻,而作为赵姨娘的母亲以有儿有女为荣,这是二人不同的观念形成了不同的处事方法。
小矛盾总是有的,但探春是体面人,不想把事情闹大让别人笑话,可是赵姨娘的个性则是不管不顾,有事了总是头脑发热。最大的冲突是探春管家时发送赵国基的事情。
探春管家的背景是凤姐生病不能理事,虽然让探春管家,可是又安排了李纨和宝钗。一个是王夫人的儿媳妇一个是王夫人的外甥女,若论起远近来,那二位比探春对于王夫人还亲近。其实王夫人的安排是大有深意的,聪明的探春自然明白其中厉害。王夫人怎会把实权交管一个姨娘的子女,即使交了,也要安插自己的人在旁边。在这样的背景下,探春一行一步都要谨慎行事,不能让人耻笑了也不能让人小看了,这次机会对于探春非常重要,是她树立自己威信的一次机会,是让人们重新认识探春的一个转折点。之前她只是一个个性恬淡温柔平和的小姐,此后人们才会明白,她精明不让凤姐,又读书识字比凤姐更有见识。
这次机会对于探春是志在必得,自然要大处着眼处处谨慎。而赵姨娘也是欢喜的,自以为自己的女儿当家理事,她一定能从中捞到好处,她想的是眼前的小得小利,而探春想的是长长远远的地位与体面。
赵国基的事出来,吴新登家的先回了王夫人,可是王夫人却只说知道了,让回探春。分明是要看探春如何处理。袭人的事就是王夫人亲命凤姐办理,当然在王夫人眼中赵姨娘自然比不得袭人。所以袭人的事王夫人管,赵姨娘的家事,王夫人便不会理会了。她要给探春一个难题,看看三姑娘是如何处理的。
探春自然明白其中厉害,马上详细的询问了府中的规矩,最后决定按规矩行事。这是最稳妥别人挑不理的处理方法。但是却让赵姨娘少得了二十两银子,赵姨娘听了吴新登家的信息,又有袭人的例子,自然怒火攻心,觉得自己被人欺负了,如何不及袭人。从身份来看,她比袭人地位高,她是姨娘,袭人的姨娘身份并未公开,只是个丫环。可问题是有靠山的丫环比没靠山的姨娘要荧光的多,袭人是王夫人要笼挌的人,而赵姨娘是王夫人要冷落的人,自然不同。
赵姨娘觉得别人欺负自己也算了,怎么自己的女儿也如此糊涂。自然不肯罢手,于是便闹了过来。赵姨娘不是默然垂泪的人,未进门就哭闹起来,这一举动,自然引起了众人注视。也不知道赵姨娘这是给谁难堪,无论母女俩如何处置都是旁人眼中的笑话。探春以礼相待,忙说谁欺负姨娘了,说出来我给姨娘出气。等赵姨娘说了事情的原由,探春只能经按规矩行事为理由,可是赵姨娘不理会。她只盯着那失去的二十两银子,如何明白女儿的苦恼。不去注意探春回话中那句最重要的话,环儿与宝玉是一样的地位,这才是重要的。探春笑道:"原来为这个.我说我并不敢犯法违理."一面便坐了,拿帐翻与赵姨娘看,又念与他听,又说道:"这是祖宗手里旧规矩,人人都依着,偏我改了不成?也不但袭人,将来环儿收了外头的,自然也是同袭人一样.这原不是什么争大争小的事,讲不到有脸没脸的话上.他是太太的奴才,
我是按着旧规矩办.说办的好,领祖宗的恩典,太太的恩典,若说办的不均,那是他糊涂不知福,也只好凭他抱怨去.太太连房子赏了人,我有什么有脸之处,
一文不赏,
我也没什么没脸之处.依我说,太太不在家,姨娘安静些养神罢了,何苦只要操心.太太满心疼我,因姨娘每每生事,几次寒心.我但凡是个男人,可以出得去,我必早走了,立一番事业,那时自有我一番道理.偏我是女孩儿家,一句多话也没有我乱说的.
太太满心里都知道.如今因看重我,才叫我照管家务,还没有做一件好事,姨娘倒先来作践我.倘或太太知道了,怕我为难不叫我管,那才正经没脸,连姨娘也真没脸。句句是理,偏赵姨娘这样的人物,听不得理也不懂理,不能用规矩捍卫自己的权利,只是看中利益,反落了一身的不是。
可是她还有自己的一套想法,赵姨娘气的问道:"谁叫你拉扯别人去了?你不当家我也不来问你.
你如今现说一是一,说二是二.如今你舅舅死了,你多给了二三十两银子,难道太太就不依你?
(这是什么理论,探春当家,不过是临时而已,若真的随心所欲,让人拿了短处,自然有人出来收拾,那时才叫难堪。这个府中真正的权益在王夫人手中,如何能让别人管了去。)
分明太太是好太太,都是你们尖酸刻薄,可惜太太有恩无处使.姑娘放心,这也使不着你的银子.明儿等出了阁,我还想你额外照看赵家呢.如今没有长羽毛,就忘了根本,只拣高枝儿飞去了!(她眼中似乎赵家才是探春的根本,不想探春是贾府的三小姐,若无贾府,哪有什么三小姐,若是赵家的孩子不还是丫环身份吗)
探春没听完,已气的脸白气噎,抽抽咽咽的一面哭,一面问道:
"谁是我舅舅?我舅舅年下才升了九省检点,那里又跑出一个舅舅来?我倒素习按理尊敬,越发敬出这些亲戚来了.既这么说,环儿出去为什么赵国基又站起来,又跟他上学?为什么不拿出舅舅的款来?何苦来,谁不知道我是姨娘养的,必要过两三个月寻出由头来,
彻底来翻腾一阵,生怕人不知道,故意的表白表白.也不知谁给谁没脸?
幸亏我还明白,但凡糊涂不知理的,早急了."探春反问的清醒也无情,也难怪此时此地,若不按身份点明,周边那些人,不知有什么话会传回王夫人那里,那是就麻烦大了。探春自然明白府中的人事脉络,太太的耳报神多着呢,何必让王夫人生防范之心,那时反自取烦恼。赵姨娘糊涂,探春更要谨慎从事。这份无奈赵姨娘不懂,赵姨娘的爱财之心,探春不理解。二人身份不同,见识不同,自然会有不同的目标和处事方法,自然会有冲突。只是探春是个敏感更敏捷的人,该果断的时候决不犹豫。毫不犹豫的打碎了赵姨娘借她之手风光的梦,她告诉赵姨娘的是有宝玉的就有环儿的,这才是赵姨娘的根基和未来的大事,这才是赵姨娘应该在意的。
还是平儿来了,赵姨娘才安静下来,悄然离开了。这场风波自然是府中上下皆知。而探春用自己坚决果断的处事方式,告诉了众人她是不可侵犯不可小看的,为自己管家树立了威信。但嫡庶之间的矛盾与地位之争,是她不能改变的。有今时依礼处置赵国基的事,才有后来夜抄时怒打王善保家的那一掌。这样的风格才是敢作敢当有见识有心胸的探春的行事风格。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