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珍爱红楼―――金兰契

(2009-07-15 09:34:47)
标签:

情感

珍爱红楼―――金兰契

珍爱红楼―――金兰契
  金兰契是宝黛关系重要的转折点,此前二人因了宝玉而相处的非常微妙,此后尽释前嫌以姐妹相待,自然是闺阁中最亮丽的风景。
  宝钗未至,双玉之间两小无猜,比别的姐妹更觉亲密。那时湘云虽然常来,必竟是客,而贾府三位小姐风华皆在黛玉之下,一时黛玉是占尽风光。而宝钗已出现,也是常居在贾府,而众人却将二人相比,算出结论是黛玉不及宝钗。黛玉是小儿女心态,喜怒皆是天然,而宝钗年长几岁又经薛家之变,已是社会中人,懂得人情世故,能体察人心,品格端方,容貌丰美,人多谓黛玉所不及.而且宝钗行为豁达,随分从时, 不比黛玉孤高自许,目无下尘,故比黛玉大得下人之心.便是那些小丫头子们, 亦多喜与宝钗去顽.这要的局面自然让黛玉暗恼,黛玉本也清高,自谓不输于任何人。如今情形却是给了她一个打击,虽然她心中自觉不差于宝钗,奈何众人皆无此审美能力,也是枉然。加上后来与湘云玩笑,湘云点出宝钗是黛玉挑不出毛病的,黛玉冷笑我哪里敢挑她。不是不敢是不屑,此中心结,如何来解。
  这也算了,黛玉最重原是宝玉,偏宝钗还冠之于金玉之说,玉是宝玉的代言,难怪人多心,黛玉自然另存了一段心事。所以探宝钗黛玉半含酸,宝玉刚进屋,黛玉随后而至,一个前脚一个后脚,让人猜测是巧合还是有心。黛玉心事皆在宝玉,让丫环们打听一下二爷的去向还是容易的。因宝玉听了宝钗的话不喝冷酒,黛玉便借雪雁送手炉来讽刺宝玉听宝钗的话不听自己的话。
  黛玉磕着瓜子儿, 只抿着嘴笑.可巧黛玉的小丫鬟雪雁走来与黛玉送小手炉,黛玉因含笑问他:"谁叫你送来的?难为他费心,那里就冷死了我!"雪雁道:"紫鹃姐姐怕姑娘冷,使我送来的.(紫娟之体贴,可见贾母用人之明)"黛玉一面接了,抱在怀中,笑道:"也亏你倒听他的话.我平日和你说的,全当耳旁风,怎么他说了你就依,比圣旨还快些!(可怜紫娟竟给了黛玉奚落宝玉的由头)"宝玉听这话,知是黛玉借此奚落他(一个知字,点尽二人情意),也无回复之词,只嘻嘻的笑两阵罢了.宝钗素知黛玉是如此惯了的(素知,可知不是一次),也不去睬他. 薛姨妈因道:"你素日身子弱,禁不得冷的,他们记挂着你倒不好?"黛玉笑道:"姨妈不知道.幸亏是姨妈这里,倘或在别人家,人家岂不恼?好说就看的人家连个手炉也没有, 巴巴的从家里送个来.不说丫鬟们太小心过余,还只当我素日是这等轻狂惯了呢."薛姨妈道:"你这个多心的,有这样想,我就没这样心."还是薛姨妈厉害,怎能看了女儿被人暗讽,以一个多心,点透黛玉,还让黛玉无言。
黛玉把宝钗想作了假想敌,自然生了无限烦恼,自然要处处防范。庙里那一节黛玉就非常不客气。宝钗说出湘云原有麒麟,探春夸赞宝姐姐有心,黛玉便还之以只在人带的东西上有心。这话非常的爽利,是黛玉心中所思,可是公众场合说出,却是有些刻薄。幸而宝钗沉默,有时不得不佩服宝钗之沉默,不是没有还击的能力,是深知还击没意义,还会真的陷在双玉的情缘中,若要置身于外,必要沉默。
  唯一的一次还击是宝玉说宝钗像杨妃,黛玉又借机来取笑,这才还之以颜色,以负荆请罪的戏文来讽刺双玉的故事。自然是厉害,双玉立刻无言,宝钗一笑,不在理会。
  对于双玉的心事,黛玉的敌意,宝钗自然清醒,所以一直以沉默的姿态相对,偶尔还击也是为了尊严。被人比作杨妃,可不是宝钗能接受的。但是宝钗一直寻找着能与黛玉和睦相处的机会。
  黛玉错说了酒令,宝钗事后点出,黛玉终是天真,感宝钗在公开场合未点明之情,于是低头认错。而此时双玉以证心事,黛玉对宝玉再不相疑。所以对金玉之事也已经淡然,而宝钗以姐姐的姿态出现表达关怀之情,正合了黛玉心事。
  黛玉本是极热之人,只因了处境而敏感多愁,其实心中是非常在意亲情的,而宝钗这样一个温厚细致的人物,若无金玉之事,正是黛玉所喜之人。
  宝钗久经世事,自然明白黛玉心情,一番推心之言,叹息黛玉处境,果然记得了黛玉的共鸣。这番言辞也有宝钗的心事,薛家中落不复当年,她也不能作无忧无虑的大小姐,为母分忧,为兄烦恼,那一句我也就有个母亲比你强些,点尽心中无奈。而黛玉虽出身清贵,然后父母不在,终是寄人篱下,不免叹息一草一纸皆出于贾府,如何是自由。两个才华通透兰心慧质的女子,终是在红尘中有多少无奈,只能面对。宝钗以妥协接受社会规则,黛玉清高终是三千泪水一腔心事无凭。这样的时候这样的情形,终是有些知己的感觉,能拉近彼此的距离,所以才有了金兰契姐妹情。
是世事是红尘是一样的感叹,成全了牡丹与芙蓉的相知相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