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珍爱红楼――――薛家在贾府
薛家在贾府一住多年,是一个令人奇怪的现象。为何薛家能那么心安理得理直气壮,薛家与贾府虽同是四大家族,但是薛家日家中落,已非当年的盛景,如今在官场上与贾府并无关联。自己家在京中有房舍,却不去住。若论亲戚远近,住在妹妹家,而且妹妹并非当家的女主人,原不及住在娘家自得,可是薛姨妈却执意选择了贾府,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府中长来的亲威,湘云是常来常往,黛玉是常住,那是因为没了母亲,贾母怜惜接了来的。
有一种猜测是为了宝钗与宝玉的金玉良缘,可是若只是为了这门亲事,也没必要一定要一大家子住在这里呀,如果要联姻,不住在贾府也一样有可能。并不是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事情,而是终身大事,而且他们来时,已有黛玉宝玉在先。若论儿女的感情,无论如何是比不得双玉的。
而且最初薛家的目标是不是宝玉,也有猜测的可能。当然宝玉是非常好的人选,本人个性温和气质如玉,又是府中的凤凰,元妃的弟弟,的确是极佳人选。可是书中提过宝钗是待选而进京,那么这必竟是一种存在。那就是说宝钗有待选的机会和条件。这应该不是薛家编造的理由,而是确有其事。日益中落的薛家,的确需要寻找一个支点,改变现状。薛蟠是没机会了,他是不生事就算好的了。那么惟一的可能是宝钗了,这个温嫁端庄才貌双全的女子,自然会给薛家无限的希望。
不管宝钗是进宫还是嫁宝玉皆是能帮助薛家的可能。在这两种可能里,进宫的机会更大一些。宝玉人是好,可是从世袭来看,宝玉没机会。从读书看,宝玉也不喜读科举文章。所以嫁了宝玉是丰衣足食,但并不能让薛家重回当年的情形。
薛家一进京,贾政和贾母都是盛情相留,这母子二人的热情度很高。这种热情里,只是亲戚的情份吗,怕与宝钗的待选身份有关。贾府一直在至力于上层社会的人情往来,和皇亲都保持着紧密的关系。而宝钗的模样举止贾母自然心中有数,如果宝钗有机会,这朵牡丹花的发展前景还是乐观的。如果是那样的话,和元春也是个互相的依靠。
而薛家之所以放着自家不住,娘家不回,要在贾府,主要是考虑元春的份量。贾府是薛家亲戚中的唯一的皇亲。和贾府保持如此紧密的关系,自然是示好于元春,这样宝钗真的参选,元春一定会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关照一下。虽然元春没有太大的权利,但是对于宫中的情形还是清楚的,能指点一二,就够宝钗领略了。
宝钗进宫是薛家改换门楣的大事,而对于贾府,能在这之前投注一下也是百利无一害的。这就可以理解贾母说自家的四个女孩子都不如宝钗的评语了。这也是宝钗的年纪比宝琴湘云都大,她们都订了婚,而薛家母女却丝毫不着急的原因。如果不是这个原因,薛姨妈怎会不替宝钗着急,怎会沉稳的等待着。最明显的是宝琴不嫁,薛蝌不能成亲,而宝钗未订婚,薛蟠却娶了金桂,一样的薛家怎会有两样的规矩。所以只有一种可能,宝钗的不嫁是官方的原因,所以薛蟠为用顾忌了。
所以薛家能安心在贾府,这是两家的同样的一种情感联络和投资,都是为了皇家的某种可能。想想宝玉脱口而言,怪不得人拿姐姐比杨妃,原来也体丰怯热。可见众人是议论过宝钗的,也是因了薛家有让宝钗入宫振兴薛家的意图,别人才会有此一比。杨妃家借她而声势显赫,所以才有议论。当然宝钗会大怒,这等于是在讽刺薛家。
宝钗的那一句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是一种志向,也可是一种入宫的选择。当然都可作理解,必竟在那个时代,她想进宫也是正常的。元春的入宫,的确给了贾府新的机会与可能。那时的大家小姐,自己的命运是作不得主了,一切要从家族利益考虑。贾府那样的家族,一样要把嫡出的女子送进宫,而最初的身份也只是女史。能成为妃,也是经历了无数的风霜,才有机会实现贾府的目标。这样一个榜样在那里,薛家如何不在意。
所以薛家愿意住常居贾府,与皇族算是有了紧密的关联,算是一种对未来的投资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