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珍爱红楼――――宝黛猜想

(2009-04-18 09:18:53)
标签:

情感

珍爱红楼――――宝黛猜想

珍爱红楼――――宝黛猜想
  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历来以为是宝黛结局所写。从字面的理解是黛玉死于林中,宝钗死于雪中,一个是自杀,一个是天寒所冻。这样的理解是最直接的,可是曹公用笔多曲折,自然不会对最在意的两位主角,用如此简单的方式来写。
  玉若是黛玉,那么玉带是象征贵族之物,林中挂自然是荒凉而落寞的,那么黛玉的结局,是不是进了极贵之家,身份有了质的改变,但是却非她所求,落花人独立,是她的清愁,微雨燕双飞,人不及燕。曹公自然舍不得让她的芙蓉花去自杀,那么书中反复强调黛玉多病药不离口,自然是忧郁而去。季节应是秋天,芙蓉花开的时候,自然宝玉祭晴雯的文字原是写黛玉。茜纱窗下我本无缘,他与黛玉其实是无缘的,黛玉的三千泪痕,总应了是无缘。纵然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奈何是缘份不由人,才有了从春到夏的泪,才有了花自飘零水自流的闲愁,才有了良辰美景奈何天的伤悲。情缘终是不由人,她不得不放手,看着红尘中的安排,她与宝玉本是相知,怎会相负,自然是缘份错过了。只能眼睁睁看着别离,为了他的平安,她只能悄然离开。后来又要看他另娶她人,奈何如此。她的柳絮词,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谁是东风谁是春,都在红尘中。仙境中的前缘,是相知的源,却不是红尘的命定。这一生,你好我自好,你失我自失。她对宝玉本无所求,重玉更重过自己。
   而宝钗,雪里埋,的确让人费解,若是一样的理解,便是金埋于雪,光芒所掩,自然然落寞,好风任借力,送我上青云。她与黛玉所求不同,黛玉是质本洁来还洁去,而她是上青云,柳絮词中二人皆提到风,在黛玉眼中是嫁与东风春不管,而在宝钗眼中是好风凭借力,在二人眼中的风,于柳絮是不一样的。那么二人对事物和对命运的看法也是不同的。这一句判词所寓意的是二人的心愿皆落了空。黛玉没能双玉相随,宝钗的青云之志,也随风而散。但黛玉是精神的,宝钗是务实的,精神世界中的芙蓉花,离了水,自然凋谢。而现实中的宝钗,还是有着任它随聚随分的淡然与从容。对于人生,黛玉是一心的决然,对命运绝不妥协,而宝钗是因实而变,作者对宝钗理家时,用的评语是时宝钗,一个时字,写尽宝钗风华,时也审时夺势。这样的心境与处世理念,自然能让宝钗面对人生的变故与冷暖。
   宝钗终嫁了宝玉,这样的婚姻,于她并不是良缘。二人个性不投,志趣差异太远,但总有着当年宝钗过生日时,宝钗给宝玉讲寄生草时宝玉赞宝钗无书不通的底线,宝钗对于宝玉这类人并不欣赏但能懂得。那一句赤条条来去无牵挂,一任俺烟蓑雨笠卷单行。如何竟出自宝钗之口,人生的悲凉,尘世的变迁,她早已明白。所以她能懂,但那不是她的目标。现实中的牡丹花,还是有着红尘的底蕴,那冷香丸,终还是逼得她不得不游走在规则之中。很多时候,现实的规则更重于她自己的喜好,所以她点的食物与戏文皆是贾母所喜,而不是她的所好。她只能在自己的闺阁中,去掉那些不喜的装饰,留一份清淡于安然。可是人前的宝钗还是要看了规矩行事的。小惠全大体,那一节,宝钗行权不忘得众人之赞,终还是非常敏捷与现实的。
   续书中宝玉出家,宝钗留在贾府守候一生,虽然痛哭不改其端庄模样,如此的宝钗原也合了她当年不喜花粉不弄装饰,只是那嫣然一笑百花妍,任是无情亦动人的年华,就这样暗然了,她就是另一个李纨了。这样的结局也算是金簪雪里埋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倾心
后一篇:甄嬛与浣碧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