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爱红楼――柳絮词

标签:
情感 |
珍爱红楼――柳絮词
先是湘云无聊,因见柳花飘舞,便偶成一小令,调寄<<如梦令>>,其词曰:
岂是绣绒残吐,卷起半帘香雾,纤手自拈来,空使鹃啼燕妒.
且住,且住!莫使春光别去.自己作了,心中得意,便用一条纸儿写好,与宝钗看了,
又来找黛玉.黛玉看毕,笑道:"好,也新鲜有趣.我却不能."湘云笑道:"咱们这几社总没有填词.你明日何不起社填词,改个样儿,岂不新鲜些."黛玉听了,偶然兴动,
便说:"这话说的极是.我如今便请他们去."说着,一面吩咐预备了几色果点之类,一面就打发人分头去请众人.这里他二人便拟了柳絮之题,又限出几个调来,写了绾在壁上.
看黛玉的<<唐多令>>:
粉堕百花州,香残燕子楼.一团团逐对成.飘泊亦如人命薄,空缱绻,说风流.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叹今生谁舍谁收?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众人看了,俱点头感叹,说:"
太作悲了,好是固然好的."一样的景物,在黛玉心中便是如此的情景,众人一个太悲,似乎皆明她与宝玉的情缘,终是太悲。开头第一句粉堕百花州,暗合了葬花词,今葬花人笑痴,
他年葬侬知是谁?也许在黛玉心中,对宝玉的爱越深就越悲凉,对未来就越有着深刻的不确定性。宝玉诉肺腑,说了知己之言,黛玉对宝玉已经放心。慧紫娟情辞试忙玉,满府皆知宝玉对黛玉的深情,可是黛玉仍一样的没有安全感,她的命运她作不得主,同样的宝玉的婚姻也不是宝玉能作主的,她信宝玉,可是信不过命运,信不过红尘,肯不肯成全。寄人篱下的境遇,多病的身体,都让她茫然而伤感。看着漫天的柳絮,想起自身的境遇,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她怕的是自身的命运,亦如无根的柳絮,不知谁舍谁收。
宝琴的是<<西江月>>:
汉苑零星有限,隋堤点缀无穷.三春事业付东风,明月梅花一梦.几处落红庭院,谁家香雪帘栊?江南江北一般同,
偏是离人恨重!最是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宝琴,明丽美慧,得了贾母的喜爱,有与宝玉订配之心,无奈已经许于梅家。这样的宝琴,在诗中依然有着无限惆怅,那一句明月梅花一梦,她是园中唯一的梅花于风雪中,仍有嫣然一笑的风神,是唯一的脱离了十二钗命运悲剧的那一朵红梅。是多年后,白茫茫大地真干净,她能站在风雪中遥想当年,琉璃世界白雪红梅,何等繁华何等热闹,而后物是人非,众姐妹风流云散,当年情景如梦一场。那一句离人恨重,也只是枉然了。
宝钗的<<临江仙>>道是:
白玉堂前春解舞,
东风卷得均匀.湘云先笑道:"好一个`东风卷得均匀'!这一句就出人之上了."又看底下道:蜂团蝶阵乱纷纷.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尘.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风频借力,
送我上青云!众人拍案叫绝,都说:"果然翻得好气力,自然是这首为尊.果然风格独特,给了柳絮另一种意态。是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的宏图大志,是任它随聚随分的平和淡然。青云之志,平和之态,这是不是才是宝钗想要的人生。岂必委芳尘,那个大观园,那个金玉良缘,也许并不是她的目的与追求,她想要的也与探春一样吧,是另一片天空,是另一种可能,而不是只是眼前的大观园。
探春与宝玉的是二人的合作,空挂纤纤缕,徒垂络络丝,也难绾系也难羁,一任东西
南北各分离.李纨笑道:"这也却好作,何不续上?"宝玉见香没了,情愿认负,不肯勉强塞责,将笔搁下,来瞧这半首.见没完时,反倒动了兴开了机,乃提笔续道是:
落去君休惜,飞来我自知.莺愁蝶倦晚芳时,纵是明春再见隔年期!此词点明探春远嫁,一任东西南北各分离,她与贾府的命运是也难绾系也难羁了,那时贾府已经中落,她的婚姻自然不是贾府和她甘心情愿的选择,却也是不得不听命于人。最后一句,纵是明春再见隔年期,似乎指探春还有重回京城的可能,只是隔年期,贾家恐怕到时已经不存在了。只余探春的叹息了,只能是飞来我自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