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爱红楼――海棠诗

标签:
情感 |
http://news.xinhuanet.com/ent/2007-09/18/xin_022090418161539031702114.jpg
珍爱红楼――海棠诗
探春清雅发起成立了海棠诗社,当时正值海棠花开美丽如锦的季节,如此的倡议自然得到了大家的响应。这几个人的态度是不一样的,宝玉是欢喜,对于他来说,只要能和姐姐妹妹们无忧无虑的玩耍是最快乐,诗词于他也是长项,虽然比不得众姐妹,现在有这样一个活动,可以让大家聚在一起,也能让他关心的黛玉散散心活动活动,他自然是乐意的。但宝玉是无事忙,跟着搅和还行,这样的想法和创意,他是没有的。宝钗黛玉的诗都是极好的,也是出众的,但二人无论是贾母还是王夫人的亲戚,都是客人,宝钗的形象是庄重大方,对于这些活动本不热心,黛玉喜散不喜聚,也不会这样的活动。湘云的诗也好,但她是住住走走,更不适宜提议了。接下来的三位小姐,原是主人,不过迎春惜春都于诗词上一般,自然没这兴趣。只一个探春,既有才情,又有组织能力,所以她提了出来,这样的活动正适宜于她。
最没想到的是李纨,最是心如死灰的她,却一反常态大力支持,帮着探春把诗作了起来。这里面也许有着她的年少往事,有着她的如花记忆。现在海棠花依然,而人事全非,这样的情怀中,李纨自然有着无限的情怀,她原意成全她们,看着她们就如看着自己的当年。
大家第一次的诗是海棠诗。且看各人的开头那一句,探春的是斜阳寒草带重门,斜阳寒草漫然无际、侵院连门,含了探春心胸开阔志在远方的精神,探春因为是庶出,在贾府并不得志,虽然人物出众美丽精神,但必竟做不得主,相对于入宫的姐姐,凤凰待遇的哥哥,她的处境自是艰难,偏心性高洁,自有精神。她的志向是出得去作一番事业自然有其道理。所以开篇第一句便是竟境辽远气象广远。她的人生也真的是一番风雨三千里,离开了贾府,是如何的天地,自然只能遥想了。
宝钗的是:珍重芳姿昼掩门,这也许就是宝钗的生长环境吧,一直以来宝钗的个性一直让人猜测,那样的年纪却成熟稳重,精通于人情世故,在贾府上下皆赞。她的世界其实是冷清的,她不爱花粉,她的房间贾母说冷清太过,不适合年轻的姑娘。美丽如牡丹花一样的女子,为何是如此的心境呢。她的人生是珍重芳姿昼掩门,掩的是什么,是年少时看牡丹亭的任意,是滴翠亭戏彩蝶的欢然与活泼,为何要掩去这些,掩了年少的天真与深情,为的是什么,是那个规则是那个无奈的家族,她只能作一个规范的大家闺秀,再不能任性不能哭泣不能天然。芳姿如梦都在门中,所有年华逝水,她的一生到底意难平,到底终生误,枉负了淡极始知花更艳的绚美。那一扇门,隔了多少梦,隔了多少情。只余珍重。
宝玉的秋容浅淡映重门,他的全诗有太真有西子,不知此时的宝玉是不是姐姐妹妹都在情,还没有知己情深的地步。但一句秋容浅淡一句重门,似乎有暗指二人于他各有遗憾,黛玉的错过,宝钗的意难平,人生于他,不知是太好还太无奈,他在意的终于错过,命运安排的牡丹花,偏不是他心中的知己。多年后,相忆海棠花,多少人生无限事,都在那一抹花痕中。
黛玉的是半卷湘帘半掩门,一个半字写尽黛玉的个性,既要面对社会的规则,这一点终是入世的,可又要保持自己的精神独立,另有情怀,偏又是世人不懂的。黛玉的个性其实不同于妙玉和惜春,黛玉还是想要入世的,她的敏感与伤怀,皆因她还是在间世间的规则与态度的。但是她又是个性超然,有着自己明确的喜好的,所以她又不能完全如宝钗一样通于世故介入其中于她又是痛苦的。半字用的妙,恰是一种心态与矛盾。
最后的是湘云,神仙昨日降都门,
恰和她的心思单纯,天真无邪,她的个性旷达,不拘泥于儿女情长,她笔下的海棠花,自然也是无拘无束,是神仙一品。另一首的蘅芷阶通萝薜门,此句却写湘云心境,其实也有黛玉的情怀,自有心事无限,只是不能表达,外表开朗而内心原是清冷无依的。但下一句笔峰一转,也宜墙角也宜盆,却是从容豁达,顺其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