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爱红楼――另一场尘缘
 (2009-03-17 08:28:55)
	
			
					(2009-03-17 08:28:55)		| 标签: 情感 | 
珍爱红楼――另一场尘缘
  作为宝玉最早的青梅竹马,最小的玩伴,她是最早进入贾府的。也难说,贾母没做过这方面的考虑,过去的孩子订亲早,还有指腹为婚的,湘云的有利条件是她是史府的千金,作为史府的娘家人,自然得了贾母的心意。贾母当然也希望巩固史府与贾府的关系,让自己的孙媳妇出自史家,这自然对史家有莫大的好处。所以早些年对湘云是极宠爱的,才有湘云活泼开朗无所顾忌的个性,穿了宝玉的衣服哄贾母,穿了贾母的衣服跌进了泥沟里,才有指派贾母的丫环袭人翠缕去服侍湘云,这样的待遇是极高的,湘云和袭人的友情便是那时建立的,二人无话不谈,那些多年后想起会脸红的话,怕是与宝玉有关。只是好景不长,湘云的个性王夫人必是不喜,而贾母也对湘云的直爽明朗也感到了忧愁,担心她能否挑起大家族少奶奶的担子,贾府的宝二奶奶是要当家主事的,是要作得起女主人的,湘云单纯与天真让贾母也犹豫,于是湘云回到史府,黛玉进府。
   黛玉宝钗先后入府,对湘云影响大的是黛玉,因为黛玉和湘云的关系后台是贾母,所以贾母转向黛玉,这自然影响了湘云在府中的份量,而且宝玉对黛玉更是投缘,一下子把注意力集中到了黛玉身上,湘云在来,宝玉便不是从前和她一起玩耍的宝玉了,是心心念念黛玉的宝玉,湘云自然是恼的,她恼也恼在明处,直说你们成天在一起,我来了也不理理我,既是委屈又是无奈。所以对于黛玉的打趣,她也不客气,指出宝钗比黛玉更完美,黛玉挑不出宝钗的毛病。这自然是黛玉的软肋,湘云不是真的傻,她也能感觉出府中的悄然变化,只是她不去深究,一切顺其自然,她还是愿意快乐一天算一天。
   金玉之说,她自然也是听说的,一边是金玉一边是双玉,一下子但没她什么事了,一边是王夫人的暗中支持,一边是贾母的大张旗鼓,凤姐的玩笑夹缠在其间,只是没有了湘云的影子。那首海棠诗,最显三人个性,宝钗的珍重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黛玉的半卷湘帘半掩门,
碾冰为土玉为盆.而湘云的蘅芷阶通萝薜门,也宜墙角也宜盆,已经显现出个各人的心态,宝钗的稳重黛玉的轻灵湘云的随意,宝钗是红尘之海棠,黛玉是冰是玉,而湘云是也宜墙角也宜盆,三颗海棠心事,只一个怡红公子,终是落寞。
   庙里提亲那一节,极是突然,宝玉的婚事本在暗中,元妃赐礼也是各种猜测比可,可是张道士却是第一个明的说了出来,那位年方十五的小姐,若论门第根基原也相配,应该是湘云吧。宝钗有王夫人有元妃的支持,自然无须去请张道士,而黛玉有贾母的支持,自然也不必了。只有史家,也许想到了在府外找一个从试探一下史湘云有没有可能。贾母自然是明白的,也巧妙的推了,她的心意未定,只是已经放弃了湘云,所以便小宝玉年纪小为由,向后推了。
   接下来湘云订亲,皆以为是卫若兰,也是才貌可比宝玉的人物,也是一桩良缘,只是判词中却是好梦易醒,终是伤悲。湘云在来,王夫人点明湘云已有人家,说明已与宝玉无关,偏此时,宝玉又拿着金麒麟让湘云感动让宝黛姐妹猜测,又让人怀疑是不是命运的辗转后,就如那失而再得麒麟般她与他还是有一段尘缘。
   到了芦雪庵的时候,借了李婶的口点出带金的姐带玉的哥,引湘云那句是真名士自风流,这样的片段,无限的温暖与欢喜,有着雪中如梅般的芳香与清幽,想来也是难得的佳景。宝玉与黛玉有读西厢的场景,与宝钗有看金锁的片段,可是都不及这一场更生动更活泼更多欢乐,这样的时候,还是愿意他年后,起初不经意的他与她,能再历经红尘后,能微笑着相遇相守,共渡人生的风雨,若是那样,便是满天的风雪,也是一场欢喜。自有红梅相伴,自有佳人在旁,那宝玉的心事,也算落了尘埃。而她,少年的那段心事,藏了多年不与人知,连自己也不想明白的,最后还是相遇了!
 

 加载中…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