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爱红楼――三春的命运

标签:
文化 |
珍爱红楼――三春的命运
贾府有个进宫的大小姐,成了府中的后台,所以府中对女孩子还是重视的。贾母把三个孙女都接到自己身边居住,安排他们读书识字,三春各有一样专长,配和了大小姐正是琴棋书画,也是贾府的一片苦心吧。当然不是人人都有元春那样的资质与机会的。但还是正规培养了。
所以黛玉进府时,见到了三位小姐,这三位各有千秋,但当时给人印象深刻的是探春,文采精华见之忘俗,可谓气质不凡呀。三春也许清楚也许不明白,她们从出生就承载了贾府的另一种使命,只是要看有无那样的机会。
迎春老实惜春小,只有探春算是出众的了。这样的认识是府中的定论,所以南安太妃要见姑娘们的时候,贾母只命探春陪同几位亲戚家的孩子出现在公众场合,也等于是否定了迎春与惜春。迎春太过老实自然不计较,到是她名义上的嫡母邢夫人着实恼了。而惜春心意不在红尘间,自然不介意如此的安排。宁府也不会因她而在意什么。出场的探春果然让南安太妃极为赞赏,贾母自然知道南安太妃的审美眼光。所以自然会博一采。
也许在那个时刻,某些命定的东西,已经悄然决定了。迎春的婚事随后提上了日程,贾赦的眼光连贾政都不接受,反对与孙家的联姻,而贾母却懒得过问,就象对待南安太妃见姑娘们的要求一样,她已经放弃了迎春,所以一切但凭贾赦作主,她自然明白贾赦的水平,也知道邢夫人的冷漠,这样的夫妇俩能替迎春作的决定,不想也知。可是贾母的眼光在高处,如何会在意迎春的幸福与否,她既然弃了迎春这颗棋子,自然不会去理会别人的安排。现在贾母关注的是探春,探春的婚事也许会有一个成为元春的可能,那才是贾府注意的目标。
而惜春,终不是迎春的木头个性,她年纪小,一直与众人不太合群,探春说她太过孤介,也是实情。有父亲主张的,也不过如此,而她的父亲早已不过问世事,她的哥哥更是荒唐,所以惜春不要别人操纵自己的命运。她终于寻了个机会,对尤氏说了她的决心。起因是抄捡大观园,查到了入画,入画收藏了哥哥的年赏,惜春借机撵入画,凤姐知道此事可大可小,必竟入画是东府的丫环,而东西又是贾珍有赏赐,当然要给东府面子 ,于是反劝惜春不要小题大作,惜春也是玲珑心地,自然明白其中原委,于是请了尤氏来。尤氏不知惜春心事,还替入画讲情,引出了惜春的冷言。谁知惜春虽然年幼,却天生成一种百折不回的廉介孤独僻性,任人怎说
,他只以为丢了他的体面,咬定牙断乎不肯.更又说的好:"不但不要入画,如今我也大了,连我也不便往你们那边去了.况且近日我每每风闻得有人背地里议论什么多少不堪的闲话,我若再去,连我也编派上了."
宁府声名,果然累人。一个尤三姐,已经是一个哀伤了。尤氏道:"谁议论什么?又有什么可议论的!姑娘是谁,
我们是谁.姑娘既听见人议论我们,就该问着他才是."
尤氏真是糊涂,惜春开了口,怎么会轻易的收回。惜春冷笑道:"你这话问着我倒好.
我一个姑娘家,只有躲是非的,我反去寻是非,成个什么人了!还有一句话:
我不怕你恼,好歹自有公论,又何必去问人.古人说得好,`善恶生死,父子不能有所勖助',何况你我二人之间.我只知道保得住我就够了,不管你们.从此以后,你们有事别累我."尤氏听了,又气又好笑,因向地下众人道:"怪道人人都说这四丫头年轻糊涂,我只不信.你们听才一篇话,无原无故,又不知好歹,又没个轻重.虽然是小孩子的话,却又能寒人的心."众嬷嬷笑道:"姑娘年轻,奶奶自然要吃些亏的."惜春冷笑道:"
我虽年轻, 这话却不年轻.你们不看书不识几个字,所以都是些呆子,看着明白人,倒说我年轻糊涂.
"尤氏道:"你是状元榜眼探花,古今第一个才子.我们是糊涂人,不如你明白,何如?"惜春道:"状元榜眼难道就没有糊涂的不成.可知他们也有不能了悟的
. "尤氏笑道:"你倒好.才是才子,这会子又作大和尚了,又讲起了悟来了."惜春道:" 我不了悟,
我也舍不得入画了."尤氏道:"可知你是个心冷口冷心狠意狠的人."惜春道:"古人曾也说的,`不作狠心人,难得自了汉.'我清清白白的一个人,为什么教你们带累坏了我!"
惜春委屈,本不曾得宁府的关照,如何要与宁府同受连累。尤氏心内原有病,怕说这些话.听说有人议论,已是心中羞恼激射,只是在惜春分上不好发作,忍耐了大半.原是理亏。今见惜春又说这句,因按捺不住,因问惜春道:"怎么就带累了你了?
你的丫头的不是,无故说我,我倒忍了这半日,你倒越发得了意,只管说这些话.你是千金万金的小姐,我们以后就不亲近,仔细带累了小姐的美名.即刻就叫人将入画带了过去!
"说着,便赌气起身去了.惜春道:"若果然不来,倒也省了口舌是非,大家倒还清净."这才是惜春的本意,就是要断了与宁府的关联。尤氏也不答话,一径往前边去了
在这一点上惜春还是果决的,比迎春懂得自保,知道宁府不会给自己什么好的安排,干脆不与往来,免得被人算计。也强如迎春日后被折磨而死,贾赦竟不过问。性格决定命运,原来一个人的顺从与软弱竟是别人伤害的理由。所以惜春如此处理也是自保的一种方式。
探春本来一心要振兴贾府,可是夜抄寒了她的心,她终于明白她在意的不是高层在意,在她忧心如焚的时候,人家还在忙着内斗。她还能说什么,所以她痛心。她的命运是贾府的另一个赌注,如当年对元春。元春是个榜样,只是不好复制。探春知道自己的命运不在自己手中,也只能顺其自然。
最后的结局是远嫁,奴去也莫牵连,人生的风雨难料,而她也明白一去难回。此后各自保平安,各自珍重。她竟如风筝一样,不能落在自己的故乡里,只能在异乡漂泊了。这是贾府小姐的命运,是她不能逃避的选择。是必要承担的责任。她担了下来,风雨三千,也只有自己一个人面对了。诗社里那些过往,园中那些繁华,是她心中最美好的记忆了。都在梦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