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珍爱红楼――黛玉与宝钗

(2008-12-06 11:34:15)
标签:

情感

珍爱红楼――黛玉与宝钗

               珍爱红楼――黛玉与宝钗

      在电视剧中宝钗进贾府的场面比书中的有意味。

      众姑娘迎向宝钗,黛玉走在最后面,也许在黛玉看见宝钗的那一刻,就感到了不安,宝玉也迎了上去,可是回身看见黛玉,忙又折了回来,拉了黛玉的手,一起走到宝钗面前。那个场景叫宝黛钗初会迎春楼。

      刚出场的宝钗真的很美,与书中所写相符合,张莉的扮相果真美丽。温婉大气沉静端庄,就那样微笑着静静的站在那里,如牡丹花轻绽在风里,而宝玉拉了黛玉的手,也微笑的望着宝姐姐。大约就是金玉一生的写照。不管笑的多真,不管内心有多欣赏,他与她始终有一步的距离。这距离看的近,却是永远也跨不过去。而黛玉,始终就在他身边,在他心上。是任何的世间变化,也不能改变的情份。

      黛玉因了宝玉在身边,也微笑了。也许于黛玉来说,不管红尘多清冷,只要宝玉在身边,她就可以安心了,她的人生就是水秀山明了。所以她也坦然的望着宝钗。那一刻,三个人都是年少,都是未知以后的风云,都是美丽的。

      宝钗未至,黛玉的时光是欢喜恬静的。贾母待她极宠,宝玉事事呵护着她,贾家的三位姑娘,都是守礼和气的。所以那时的黛玉是轻松明净的。直到宝钗入府,才有了微妙的变化。

      宝钗一来,人皆谓黛玉所不及。宝钗美丽,黛玉也美丽,两种不同的美,宝钗美在红尘,黛玉美在神韵,而知牡丹者多,喜芙蓉者少。所以黛玉在世人眼中略低。宝钗年长几岁,又经历了家中变故,本身也如凤姐般操心家务,所以人情上原比黛玉精明通透,所以为人处世自然是随和从容。所以人接近宝钗者多,远黛玉者多。

       本来黛玉是贾府的明珠,突然间来了一个宝钗,令她失了颜色,她自然微恼。若只如此也还罢了。她不过是失落一下。也许因为她们是客居贾府,所以人们爱拿她们对比。对比之后,黛玉落了下风。

而此时的宝玉还未到情悟的时候,待众人皆一样。所以也一样的近宝钗,只是不远黛玉。可这已经让黛玉生气了。本来黛玉对别人是发作不得的。只有对宝玉不同。宝玉是她心上的人,与自己一样的。所以恼得怒得哭得,此时的黛玉已经开始因了宝玉近宝钗而泪下了。所以宝玉多了项任务哄妹妹开心。

       终是孩子心态,黛玉天真纯正。不过是一时之气,终究还是平和从容的。只是和宝玉吵闹的多了,在众人眼中看起来,就是脾气不好的佐证了。而宝钗此时已经是成人心态了。她本是要入宫待选的,当然要树立形象了。所以她表现出来的就是标准的大家闺秀形象了。所以最初贾府上下就认可了宝钗。

       而且黛玉进贾府,其时重她的就是贾母。而宝钗家中应用皆是自出,而且姨娘和表姐才是贾府真正的管事人,所以众人对薛家其实是非常礼遇的。而黛玉众人是怕贾母,才会客气三分。所以宝钗个性可以平和,因为没人能敢欺负她,而黛玉则不同,连紫娟都知,没了老太太,姑娘只怕是要任人欺负了。黛玉如此能不尖刻。她不得不用自己的个性自保。看看迎春的经历就知道,人若软弱了,连奶母都要算计她。

       都是客人都是寄居,都是亲戚,而且在贾府的复杂人事中,都有自己的苦衷,所以其实各有心事。只是都不能表现出来。宝钗用浑然不觉来表达,其实她的精明远在凤姐之上,如何不懂别人的眼色与话语,只是有时候,最好的保护方式就是装糊涂。而黛玉用直接的态度来表达自己的委屈。当然主要是针对宝玉了,谁让她心中宝玉是自己最亲的人。

        就在黛玉不得不适应宝钗到来的变化,接下来金玉之说又在府中流传。这才是黛玉的心痛。必竟黛玉所重的其实是宝玉而不是那个贾府。而薛家是都看重。

        此后金玉成了黛玉的心病。而宝玉为了让黛玉放心,也一样听不得这话。探宝钗黛玉半含酸,是最热闹也最活泼的章节。宝钗浑厚,黛玉机敏,而宝玉夹在其中,倒也从容。三人说说笑笑,机锋尽现。期间还穿了紫娟令人送暖炉,知紫娟与黛玉亲厚。而宝玉的李妈妈时不时出来搅局,惹得三人无奈。薛姨妈对宝玉的爱护,也跃然纸上。

         此后的岁月,宝玉到也不寂寞,在姐妹间,上下维护,原是想众人和气,当然也有失利的时候。宝钗生日,因为湘云说出戏子的模样像黛玉,宝玉忙使眼色与湘云,结果得罪了湘云和黛玉,灰心时写了寄生草,却是原于宝钗所点的那出戏,伏下了将来宝玉出世的心境。

        湘云恼黛玉与宝玉不和她玩,说出黛玉挑不出宝钗的毛病,却中了黛玉的心事,黛玉最无奈就是宝钗一直以完美形象示人,果然是挑不得的。

        应该说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黛玉都把宝钗当作了敌人。这一层她自己也不愿意承认,她其实更在意的是宝玉的态度,到不是宝钗,她怕的是宝玉在意宝钗。所以每每试探,结果宝玉摔玉,黛玉也大哭大吐,惹得贾母伤心,凤姐劝和。

       在这样的局面里,宝钗也有动气的时候。宝玉说她像杨妃,黛玉暗喜。宝钗大怒,于是用负荆请罪,讽刺宝黛,算是让双玉失了一局。宝钗在公开场合一直不与黛玉冲突。即使在庙里,黛玉说她只记得别人带的东西。宝钗也只是沉默。

       宝玉对黛玉说出你放心的话,让黛玉安心。而宝钗一直想寻机会与黛玉推心置腹,终于找到了机会,黛玉说错酒令,宝钗事后指出,用低姿态规劝黛玉,记得黛玉的认可。

        后来金兰契互剖金兰语,黛玉诉说心中委屈,终是寄人篱下之苦,原是宝玉也难明白的漂泊之苦。宝钗也深有同感,寄居于别人家,各有心事难描。二人前嫌尽释,姐妹相待。此后黛玉视宝钗如姐,真心以对。

       到了后来,宝钗喝过的茶,黛玉居然从容端起,可知二人心结已解,比旁人的关系还要亲密。令宝玉都要纳罕。

       若二人的关系永远停留在这个阶段也是最好,必竟牡丹与芙蓉各有芬芳,二人互为欣赏,原比互相冷落要好的多。女子之间的友谊原是最为深厚。这样的温暖,是宝玉对黛玉的体贴也不能够取代的。

       清查大观园后,宝钗马上离开,是不愿意搅在贾府的混乱之中,黛玉此时也知贾府局面不如从前,心内也一样的忧虑。而她的悲哀是她无处可去。只能在贾府中等待。她与宝钗隔园相望,此时也是相对无言。宝玉是她们都关心的人,只是她们都有自已的限制,很多话,反不能对宝玉说了。

       不管最后的结局如何,是双玉还是金玉,都不能改变,她们曾经的金兰契相知相伴的岁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