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爱红楼―――玫瑰花影
标签:
情感 |

珍爱红楼―――玫瑰花影
探春是玫瑰花,那么芳华不再的赵姨娘应该是玫瑰花影了吧。
一直奇怪赵姨娘那样的形象,怎么会让贾政心动,后来看到探春才明白,年轻时的赵姨娘也该是有其美丽的风姿。曾经也是美丽的玫瑰花,人的性格不是一天形成的,当年的赵姨娘也是心直口快,心里有什么口里说什么,只是一个年轻的女孩子这样,总是不招人讨厌的。就如晴雯撕扇,我们看见的是她的率真与千金一笑的美丽,若是换了一个老婆子撕扇,别人就不会说佳人一笑难得了。所以有些事年轻人做,大家都说好看,换了年纪就不一样了。
从赵家一家子在贾府当差,又是哥嫂又是侄子,应该是府中家生的奴才。从年纪看应该不是伏侍贾政的大丫环,而是贾政成家后,分过来伏侍的小丫环。投了贾政的缘,却惹恼了王夫人,自然她也不得贾母的意,但是有儿有女,贾府总要给个身份。于是成了姨娘。
王夫人深恨美丽的丫环,不得不让人怀疑王夫人是受了刺激,也是吃过亏。才会如此神经过敏,过度紧张。当然为了博一个贤名,不能在贾政的姨娘和丫环身上发作,都发作到了自己的丫环身上,比如金钏,几句玩笑话,就让王夫人给撵了,生气时冲口而出,好好的爷们都叫你给勾引坏了。可见这样的事情之前是发生过的,王夫人才会如此警惕。
等到了晴雯的时候,只是因为晴雯的模样美丽,服饰不喜,就不管不顾,连老太太的丫环也给撵了。这样的防范,分明是曾经有过深刻的教训。而那个让她痛苦的教训应该是赵姨娘,所以赵姨娘年轻的时候必是美丽活泼爱打扮的。
赵姨娘的哥嫂是管帐的,可见还是沾了赵姨娘的光了。这个活计可不是随便什么人做的。贾政对具体的事务不懂,但是应该知道管帐是好活计,以王夫人的个性,才不会让赵姨娘的家里人去管帐呢。从王夫人对晴雯和金钏的态度来看,她的慈善也是有底线的,而且一旦恼了,比凤姐可狠毒多了。大有赶尽之心。
所以赵姨娘最初的日子并不好过,女儿由老太太带了走,她自然也会伤心一段时间,可是她只是个姨娘,没有发言权,后来能把贾环留在身边,不知道费了多心思,流了多少眼泪。估计是求了贾政,才有了这个机会。
她知道她这辈子是姨娘的命了,所以也认了。可是对于自己的儿女,是寄托了无限的希望。在所有的嘲讽与轻视中,她唯一的希望是指望孩子长大了,能成为她的依靠。
女儿长大了,出落的比她更加美丽和有风度,也觉得贾家上层的欣赏。她自然欢喜,可是探春的思想和她差距很大,虽然在意这个母亲,却并不理解和支持她。常常怪她不知礼数,却不知姨娘的礼数会让她喘不过气来。常生气的责备她不成体统,哪里明白,她是怕儿女们吃亏。她能用的方法,就是吵吵闹闹,她没地位没权利,又能如何。好多事情她不懂,不是她不想懂,是因为,她的身份在那里,她懂与不懂能有什么分别。有一个王夫人那样的正房夫人,有一个凤姐那样的管家,哪里有她的话语权。
所以她能为了害宝玉而勾结马道婆,因为宝玉的待遇实在比贾环高的太多,因为凤姐能指着她大骂,她不得不忧虑贾环的未来。她为贾环而争,原也是失望于贾府对于这对兄弟的待遇差之太远。如何让她心平气和的,微笑着接受。
所以她为了四十两银子,找女儿的麻烦,哭得那个伤心。她不懂什么规矩,只是不明白,好不容易探春当了家,如何不向着她,只管什么规矩。这府中不按规矩行事的人多了,偏探春不行。她不懂,探春要立威,要长远的利益。她的世界太小,只看到眼前的窘境。所以才会闹到探春那里,当然忽略了太太的密线。她从来不考虑那么多,在贾府那样的环境里想的太多了,生存也会不易。
所以为了一包茉莉粉,跑到怡红院和小戏子们打架,她知道她不被人尊重,可是贾环是主子,怎么能让小丫环如此欺负。她不甘心,她的儿子和她不一样,她是贾府的少爷。不允许被小戏子们戏弄。她要讨一个公平,一个说法。也许在别人看来,她是荒唐的,不讲身份的。可是在她心中,却是理直气壮的。
所以她奇怪这个女儿为什么总是看她不顺眼,只是依然忍不住时常去探春那里。一段时间不去,她就会惦记她。虽然她知道这个女儿并不依赖她,每次都淡淡的。可是她依然会去。
看看尤二姐进府不到一年就没了,看看周姨娘低声下气的样子,赵姨娘就心寒,这就是好姨娘的下场,不过是大气不出一声的让人算计了。她不要做什么好姨娘,她要为儿子争,为自己争。规矩是规矩,规矩也不是让别人用来欺负她的。
也许这一生,她也不懂贾府那些的事事非非,她始终要活在王夫人的仇恨中,但已经走上了这条路,她不能回头,只能硬了头皮闹下去,只是为了生存!
昔年的美丽,只有在探春身上,能看到影子,而她知道那样的岁月和心境,她再也回不去了!只有在花影里,偶尔会忆起年少时的欢声笑语和一个个天真的梦!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