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珍爱红楼――贾母与宝钗
(2008-11-01 09:47:53)

珍爱红楼――贾母与宝钗
如果抛开金玉之说,贾母对宝钗也该是欣赏的态度吧。
贾 母做为贾府的最高贵的女主人,经历过风霜,见过世面,所以宝钗的稳重平和,更适于作大家族的当家人。这一层贾母其实也明白。
贾府未必看重薛家,同属四大家族,但薛家是商,这于皇亲贾府来说,自然轻看了一层。所以黛玉在出身上,原是胜于宝钗的。但人情往来,有些面子,还是要顾的,大场上都要照应到了。而且还有一层关系,薛家的女主人是王家的小姐,这王家必竟不可小看,是四大家族中最有实权的家族。而且比竟还是贾家二爷夫人的妹妹。王夫人在贾府近三十年,也已经充分巩固了自己的地位,凤姐嫁入贾家,就是王夫人的妙计。凤姐虽未做成王夫人的儿媳妇,但仍一心一意靠拢这个姑母,对于婆婆只是应个景,用凤姐打压赵姨娘,对抗邢夫人,王夫人得了贤名,又压制了敌人。王夫人不敢等闲视之。
王夫人的手腕,贾母乐得成全,因为在这一点上二人有着共同的审美观,王夫人不喜欢的人贾母也恰巧不喜欢。而且贾母实在是喜欢凤姐,总感觉贾母年轻的时候,该有凤姐的性格,张扬开朗精明能干,只是比凤姐更稳重些。贾母在凤姐身上看到了是自己年轻的影子,自然乐得帮王夫人扶持凤姐一下。让这个年轻活泼会讨她欢心的孙媳妇登上管家的舞台。但是正因为如此,多年后才发现,王夫人已经成功的控制了府中的大小事务,而贾母不得不礼遇三分,谨慎行事了。
薛家中落,薛蟠不成器,还要靠雨村了结官司,这样的薛家,自然令贾母在内心更加轻视,所以与这样的人家结亲,贾母先就不乐意。史府是贵族出身,贾母自然排斥薛家。而且有双玉在前,自然要严防薛家于后。
只是不得不承认薛家有个好女儿,美丽大方稳重平和,而且深懂人际关系,没多长的时间,就得到了上下一致的好评,应该说贾母可以不喜欢宝钗,但不得不佩服这个小姑娘的聪慧与心计。
一般来说你可以不喜欢宝钗,但是与她相处你实在找不到讨厌她的理由。如果不是黛玉在先,那天然的血缘关系,我认为贾母完全可能抛开薛家接受宝钗,但是有了黛玉,她就成了双玉最大的难题。当然宝钗无错,她之所以能深知人情世故。是因为她比十二钗任何一个小姐,都懂得生活。父亲过世,家道中落,从无忧无虑的大小姐,变成一个体贴母怀,为母分忧的孝顺孩子,这其间是一个人成长的过程,所有的成长都有其无奈与心酸。而她不只失去了一个父亲,还失去了薛家的繁盛,失去了一个无忧无虑的世界。不得不和母亲一样考虑薛家的日后,哥哥只会生事,不会持家,成事不足败事有余,这样的情形下,薛家才不得不进京,弃了生长的环境,走向一个陌生的地方。只是为了薛家能有一个更好的未来。能拘束一下放荡任性的哥哥。借着亲戚的势力,而保全薛家,对于宝钗这样的女子,认识到一层何尝不是伤悲。
幸而她豁达从容,不勉强不痛苦,从容的面对一切,世事无常,她已经明白。所以顺势而为,逼着自己一下子成长起来。接过薛家这一副担子。
在贾府连赵姨娘都赞她忠厚,连小丫环都说她心地宽大,这一点她比凤姐聪明,凤姐直白的结仇于赵姨娘,小人岂可轻得罪,差一点被马道婆与赵姨娘算计,大病一场。而丫环们更是怕凤姐,当家管家肯定要得罪人,可是管得恶名在外,也非安稳之测。凤姐盛时,居安不思危,没有早做安排,才得罪了邢夫人,后来又被王夫人贾琏冷落,才有日后的哭向金陵事更哀。宝钗因为看到了自家的变化,所以对人生有了沉重的危机意识。做人上才留有余地,力求做不成朋友,也不做敌人。这样的心态,恰好符合做客之道。也适宜一个大家族的管家之道。她其时一直在所自己打造成贾府的未来的管家人。
应该说贾母支持黛玉,而王夫人也一定给薛家暗示,双方都太乐观的估计了形势。那个金锁,是薛家与王夫人的盟约。而双玉同吃同住是两小无猜的情缘。双方在沉默中各自行事同,相见时谈笑风生,回头时相顾无言。一个宝玉,多少牵挂。也曾今见姐姐忘了妹妹,也曾经因了妹妹摔玉。直到最后才明白,他的知己只一个黛玉。
贾母一直是礼遇宝钗的,出钱给宝钗过生日,同意宝钗参与管家,在可能的范围里,她一直是力求不伤害这个美丽聪明的女孩子。后来贾母假意给宝琴提亲,也是向薛家明说,她从不曾考虑宝钗。而薛家也在宝玉因黛玉一句回家大病人事不知后,渐渐改了口风,薛姨妈甚至说出双玉的事。半真半假皆无奈,都在世事中,薛家比任何人,都懂得命运的强大,虽然她们一直力求改变这种命运。
宝钗公开赞贾母会说话,说凤丫头不及老太太,听到这里有些微微的失望。一个晚辈一个客人,纵然是要讨好主家,只要点贾母爱听的戏爱吃的菜,就可以了。没必要如此称赞一个老太太,而且是如此明白直接。非宝钗一向为人也。而贾母也赞贾府四个女孩子皆不如宝钗。听起来到也和睦,只是未免有些假了。人情的艰难,真令人叹息。
就如王夫人不能越过贾母订宝玉的婚事,而贾母也一样不能不考虑王夫人的态度而成双玉。所以双方互有所虑,都在暗示。而宝钗也许是真的想明白了。她听见宝玉睡梦中不要金玉只要木石的话。怔在那里,怔的什么,怔的宝玉如此的心事,怔的薛家最初的梦是一场空,怔的她悄然在意的情缘,只能悄然放开。
因为宝钗心境的改变,才有了后来的金兰契互剖金兰语,贾母自然乐得宝钗黛玉能互为欣赏。对于黛玉来说她也的确需要一个宝钗这样能给人温暖和安定的姐姐。
宝钗虽有青云之志,但不是勉强之人。她天性中知道顺其自然。不会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而贾母自然也不会为黛玉树敌于王夫人。所以若得成全,自然是最好的,若不得成全,宝钗也自安然度日。
最后的结局,金玉终是良缘,也不是宝钗的刻意求之,也不是贾母的心愿,但若事以至此,贾母也自然接受宝钗。虽不是她最初的心愿!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