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珍爱红楼――那一块金锁

(2008-10-31 10:17:54)
标签:

情感

珍爱红楼――那一块金锁
珍爱红楼――那一块金锁
   金锁是和尚给的,还是薛家打造的,无从查证。但总是金玉之说的一个由头。
   薛家进京,有人欢喜有人忧,王夫人欢喜非常。娘家人来了,她也多了个说心腹话的人,有了事情还有人商量一下。王夫人虽然让凤姐管家,但凤姐从来不是她的知己。她对凤姐又用又防,并不省心。
   而自己的妹子则不同,二人有共同的目标,成全金玉之说,让王夫人放心,薛姨妈安心。二人想法挺好,亲上加亲。两个孩子,二人皆满意。只是黛玉已来,贾母令双玉同吃同住,完全违反了王夫人当时对黛玉说的远宝玉的话。这一层,上是婆婆,而黛玉又是贾家的外孙女,都不是王夫人好直接管理的。
   所以那个金锁就必须带了。那是一种可以公开的暗示。在当时的情况下,你的想法不能表达只能借物了。她们说是说了,贾府总不能让人家沉默吧。贾府只好沉默了。贾母见多识广,这小把戏,自然明白。她以不变应万变,以静制动。反正贾府不应对,随你折腾吧。
   宝钗不喜花粉,以静以淡为主,从最初薛姨妈给贾府姐妹宫花时就对王夫人说,宝丫头古怪着呢,从不爱花呀粉的。后来贾母逛园子,到了宝钗的屋子,雪洞一般,把贾母吓了一跳,直说太素净了,让人看着不象。可见从穿戴到居住,宝钗的审美倾向都是素净为主,只有这个金锁,她很无奈的戴着。这个金锁另有深意,尤不得她的爱好了。这一点说明了,她也是作不得主了。在现实面前,她的爱好只能让位于薛家的整体利益。
    薛家进京时,正逢元妃省亲,贾府之盛时。那样的场面与繁华,不能不让薛家坚持最初的方案,金玉联姻,对薛家是个依靠。而王夫人需要一个能干可靠的儿媳妇,二者各有所得,互惠互利。
    父母之命,王夫人认为自己有权决定儿子的婚事,偏老太太插手,让她不得不另寻方法。宝玉的婚事,对王夫人的影响是重大的。宝二奶奶要理家要管事,关系了她这一房的利益。上边有长房,下边有赵姨娘母子,王夫人自然要考虑周全。这不是一门婚事,是一个长久的权利保卫战。
    那一块金锁,凝结了王夫人多少心事。她扶持了凤姐管家,可是凤姐总是长房的儿媳。有她不得不多想的因素,这不是长久之计。还是自己的儿媳妇踏实。这个人选,是以后的人生依靠。王夫人不擅长管事,所以才更在意这个人选。
    没有宝钗,王夫人也不喜欢黛玉。抛开她与贾敏可能的矛盾来说,黛玉也有诸多条件是她不能接受的。看看邢夫人在贾母面前灰头土脸的,儿媳妇凤姐却是张扬威风,如果婆婆不喜欢儿媳妇却宠孙媳妇,那夹在其中的滋味不好受。王夫人是大户人家出身,有儿有女,自然不是邢夫人可比的。怎能受这个气!当然也不会让这种事情发生。贾母宠黛玉可是更甚于凤姐。
    第二条黛玉的身体状况太差,作为客人,王夫人没意见。作儿媳妇可就令她烦恼了。凤姐那样的体质,管家还累成那样,何况黛玉,美人灯一个,风吹吹就坏了。王夫人要的是帮手,不是反过来令她操心。一个李纨已经不是持家的人选,所以宝玉的夫人,一定要能担当起这副担子。如果不是如此,那么将来没了老太太的庇护,二房如何能在与大房和赵姨娘的斗争中取胜。王夫人不是傻子,不会看不清形势。所以自然要作打算。这也是她为什么重用袭人的原因。她要宝玉平安。一个金钏跳井,就让赵姨娘母子造谣生事,令宝玉挨了一顿打,若没老太太前去,王夫人未必能劝阻住贾政。这样的事再有第二次,王夫人怕是先就晕了。
    第三条宝玉黛玉在一起,给人的感觉是光吵架了。虽然二人情深意重,但外人看起来,另有想法。王夫人会认为影响宝玉上进求学,所以抄捡大观园后,宝钗已经搬走,王夫人却急着看日子让宝玉第二年搬离园子,为的是远黛玉也。宝玉因黛玉回家一句戏言,大病一场,一定让王夫人存了心思。
    那一块金锁,含了薛家和王夫人多少心事,所以宝钗不得不戴着,但求能成全她一个美好的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