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珍爱红楼―――迎春的婚事

(2008-10-28 10:10:16)
标签:

情感

珍爱红楼―――迎春的婚事
珍爱红楼―――迎春的婚事
      迎春的婚事贾赦是回过贾母的,贾母当时连对方人家也未作打听,就以生父作主,而置之不理了。贾赦回明贾母是礼节,一则贾母是长辈,二则迎春姐妹都是自小随贾母长大的。
所以说贾母是有话语权的。
      贾政对孙家印象不好,所以到是极力劝阻了几次,无奈贾母不管,贾赦自然不把这个书呆子弟弟的话放在心上。贾母对迎春婚事的冷漠,到人不解。贾母不喜贾赦,明知贾赦行事荒唐,官也不好好作,迎春无母,邢夫人又不关心这个孩子。迎春本人软弱没主意,并没有保护自己的能力。这些贾母都是清楚的,这些孩子的个性她是最明白的。而且在迎春的婚事上,唯一能改变她命运也只有她,非不能也,原不为也。
      迎春的婚事有一个背景,是当年的五千两银子。孙家有不能了结的事,才投在贾府门下,为了办事给了五千两银子。后来本是想靠贾府腾达,不想未能如愿。结亲之事,是贾赦为了笼挌孙家巩固在贾府的地位。而孙家也考虑到元妃的身份,也许将来或有机会。所以有了这门亲事,贾政知孙家行事不妥,自然不乐意断送迎春。无奈贾赦另有所思,执意行事。
       迎春是省事惯了,一开始相信命运自有安排,所以是风吹到哪就算哪里,自己的事也不劳心打听,其实贾府是大户人家,儿女婚事,必有太多程序要走,若有心一打听,必然是能知道详情的。可惜迎春从来没有自我意识,对于父命是言听计从。并不知道她是父亲五千两银子打发到孙家的。如何还能被孙家尊重,除非贾府势大,迎春机敏,才会有出头之日。偏贾府后来的形势并非如此,她又软弱,自然任人欺负了。
       贾母对大房没好印象,可是迎春也是她的亲孙女,在她眼前长大,她也无心过问。贾赦够狠,贾母够冷。所以迎春的婚事就凭人作主了。贾母是没看好迎春,知道迎春不会成为第二个元春,给贾府带不来什么荣光和依靠,也不比探春自有风采,也是一步好棋。从南安太妃来见小姐们,贾母只命探春出来,可知贾母已经放弃了迎春。只给了探春机会,也是给了贾府一个未来的可能。贾母对迎春的态度,自然也影响了众人,大家心知肚明,贾母是弃了迎春。
       迎春也算是大家小姐了,在如何场面还是有的,嫁妆呀,丫环呀,还是体面的嫁了过去。唯有宝玉,对她也算是有些兄妹之情,还写了首诗,想念她从前下棋的光荫。而对于贾赦贾母这些人来说,怕是懒得过问她的生活了。她不来听话,别人就把她最不当回事,她的婚事是最明显的例子。
       她第一次回家,就表达了她的无奈和痛苦。这是她第一次口出怨言,万般伤悲只不解,缘何皆在她身上。如今的她,还是没有学会抗争,以为只有顺从,就有好的结局,其实只是加速了她的悲剧。她不明白命运如何如此待她,就像探春当年叹息她如何放任下人欺负她一样。
       从懦小姐不问累丝凤,到后来的折磨而死,她的命运好像从那时就已经显现出来。那时还有探春和众人帮她,可是孙家却是无人理会她的。迎春死了,不知道贾母有没有后悔,当初对她婚事的冷漠,而贾赦是不在意的,他得了五千两银子,便不会在意女儿的死活了。而贾赦之为人,八百两银子买一个姨娘,五千两银子卖一个女儿,一千两去买几把扇子,人品可见一二。荣府此人世袭,也该没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