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珍爱红楼―――妙玉

(2008-09-06 08:58:33)
标签:

情感

珍爱红楼―――妙玉
珍爱红楼―――妙玉
     作者一力写的一个极神秘的人物。让人猜想。
     她的出身她的经历她与贾府的关系她与宝玉的缘份。她是苏州人,名字中也有玉。只是没有如红玉般把玉给去了。妙玉进贾府,是因了元春省亲,那天大的喜事,是贾府下了请字才来的了。王夫人在这件事上极是爽快,极是体贴人心。而这个未出场的妙玉,清贵的个性也悄然展现,由管家介绍好她的身世,世宦人家出身,因体弱才带发修行,后因权势不容,才进京。
这样的身世让人眼熟,黛玉小时候也是因为体弱要修行,只是家中不舍,母亲刚刚过世,贾府和父亲就迫不及待的让她离家进京,不像是走亲,到像是让她躲开某些麻烦。黛玉只是没了母亲,父亲还在,若无特别原因,何必如此匆忙离开。是不是借了妙玉隐写黛玉的一段历史。
   进了府的妙玉,再出场是刘姥姥二进荣国府,贾母带了她逛园子,这次出场引人注目。先是她熟悉贾母喝的茶,然后又非常自然的拉了黛玉宝钗另去喝茶,因黛玉分不出雨水雪水,说黛玉是个大俗人,而小性子的黛玉竟不恼。宝玉随后而来,妙玉给宝玉的茶杯是自己用过的。而且还说自己的器物是贾府找不出来的。其富贵程度让人惊叹,更是微现妙玉身世。妙玉对刘姥姥的态度让人叹息,多年的修行,她依然还是个大小姐,未进佛门。
      妙玉与黛玉的关系好像早就认识,黛玉知他天性怪僻,不好多话,亦不好多坐,吃完茶,便约着宝钗走了出来.这一句知他,似乎不是妙玉进了大观才知的,而且黛玉对妙玉特别的宽容与体贴。即使妙玉与宝玉说笑,又让宝玉用自己的杯子吃茶,黛玉也无特别的情绪。
      这一场戏极妙,黛玉妙玉宝玉宝钗,三玉一钗,这个场景是吃茶,这三个人都与宝玉有关联,黛玉是宝玉的至爱,宝钗是宝钗红尘之缘,而妙玉是宝玉所欣赏的人。而此场景宝钗竟无一言,好似是个陪衬。妙玉是自然的主角,一切都是围绕她转。
     看的出来妙玉是欢喜的,宝玉接了,又道:"等我们出去了,我叫几个小幺儿来河里打几桶水来洗地如何?"妙玉笑道:"这更好了,只是你嘱咐他们, 抬了水只搁在山门外头墙根下,别进门来."宝玉道:"这是自然的."在书中妙玉可是难得一笑,这笑坦然而自然。也只有宝玉能得佳人一笑。
      后来宝玉过生日,妙玉特送了贺贴,宝玉不知如何回贴,遇岫烟才知岫烟师承妙玉,
      这个清高的妙玉与岫烟却另有一份知己之份。岫烟的闲云气质,也许是映衬妙玉的超然物外。由岫烟口中说出妙玉的个性,更是亲切。岫烟听了宝玉这话,且只顾用眼上下细细打量了半日,方笑道:"怪道俗语说的`闻名不如见面',又怪不得妙玉竟下这帖子给你, 又怪不得上年竟给你那些梅花.既连他这样,少不得我告诉你原故. 他常说:`古人自汉晋五代唐宋以来皆无好诗,只有两句好,说道:"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头."所以他自称`槛外之人'.又常赞文是庄子的好,故又或称为`畸人'.他若帖子上是自称`畸人'的,你就还他个`世人'.畸人者,他自称是畸零之人,你谦自己乃世中扰扰之人,他便喜了.如今他自称`槛外之人',是自谓蹈于铁槛之外了, 故你如今只下`槛内人',便合了他的心了."宝玉听了,如醍醐灌顶,嗳哟了一声,方笑道: "怪道我们家庙说是`铁槛寺'呢,原来有这一说.姐姐就请,让我去写回帖."岫烟听了,便自往栊翠庵来.
      这段话写出了妙玉的个性与感悟,:"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头."她的自称是槛外之人',是自谓蹈于铁槛之外了,她对宝玉,是有些欣赏,却也明白她与他的距离是一槛相隔,这槛便是红尘。他们是永远的梅花与雪的关联,是欣赏却也只是欣赏。
      她是梅,所以宝玉乞梅,她赠他红梅,原是知道他是懂梅的人。众人皆知他另眼相看宝玉,却也知道他们的关系也只是园中梅与园外人的关系。所以黛玉不扰清心。
       妙玉最后出场是中秋夜,黛玉湘云联诗,她出现,极有兴致的与她们一起唱和。一语未了, 只见栏外山石后转出一个人来,笑道:"好诗,好诗,果然太悲凉了.不必再往下联,若底下只这样去,反不显这两句了,倒觉得堆砌牵强."二人不防,倒唬了一跳.细看时,不是别人,却是妙玉.二人皆诧异,因问:"你如何到了这里?"妙玉笑道: " 我听见你们大家赏月,又吹的好笛,我也出来玩赏这清池皓月.顺脚走到这里,忽听见你两个联诗, 更觉清雅异常,故此听住了.只是方才我听见这一首中,有几句虽好, 只是过于颓败凄楚.此亦关人之气数而有,所以我出来止住.如今老太太都已早散了, 满园的人想俱已睡熟了, 你两个的丫头还不知在那里找你们呢.你们也不怕冷了?快同我来,到我那里去吃杯茶,只怕就天亮了."黛玉笑道:"谁知道就这个时侯了."
    三人遂一同来至栊翠庵中.只见龛焰犹青,炉香未烬.几个老嬷嬷也都睡了,只有小丫鬟在蒲团上垂头打盹.妙玉唤他起来,现去烹茶.忽听叩门之声,小丫鬟忙去开门看时, 却是紫鹃翠缕与几个老嬷嬷来找他姊妹两个.进来见他们正吃茶,因都笑道:" 要我们好找, 一个园里走遍了,连姨太太那里都找到了.才到了那山坡底下小亭里找时, 可巧那里上夜的正睡醒了.我们问他们,他们说,方才亭外头棚下两个人说话,后来又添了一个,听见说大家往庵里去.我们就知是这里了."妙玉忙命小丫鬟引他们到那边去坐着歇息吃茶. 自取了笔砚纸墨出来,将方才的诗命他二人念着,遂从头写出来.黛玉见他今日十分高兴,便笑道:"从来没见你这样高兴.我也不敢唐突请教,这还可以见教否?若不堪时,便就烧了;若或可政,即请改正改正."妙玉笑道:"也不敢妄加评赞. 只是这才有了二十二韵.我意思想着你二位警句已出,再若续时,恐后力不加. 我竟要续貂,又恐有玷."黛玉从没见妙玉作过诗,今见他高兴如此,忙说:"果然如此, 我们的虽不好, 亦可以带好了."妙玉道:"如今收结,到底还该归到本来面目上去.若只管丢了真情真事且去搜奇捡怪,一则失了咱们的闺阁面目,二则也与题目无涉了." 二人皆道极是.妙玉遂提笔一挥而就,递与他二人道:"休要见笑.依我必须如此,方翻转过来,虽前头有凄楚之句,亦无甚碍了."二人接了看时,只见他续道:
  香篆销金鼎,脂冰腻玉盆.
  箫增嫠妇泣,衾倩侍儿温.
  空帐悬文凤,闲屏掩彩鸳.
  露浓苔更滑,霜重竹难扪.
  犹步萦纡沼,还登寂历原.
  石奇神鬼搏,木怪虎狼蹲.
  振林千树鸟,啼谷一声猿.
  歧熟焉忘径,泉知不问源.
  钟鸣栊翠寺,鸡唱稻香村.
  有兴悲何继,无愁意岂烦.
  芳情只自遣,雅趣向谁言.
  彻旦休云倦,烹茶更细论.后书:<<右中秋夜大观园即景联句三十五韵>>.黛玉湘云二人皆赞赏不已, 说:"可见我们天天是舍近而求远.现有这样诗仙在此,却天天去纸上谈兵."妙玉笑道:"明日再润色.此时想也快天亮了,到底要歇息歇息才是."林史二人听说,便起身告辞,带领丫鬟出来.妙玉送至门外,看他们去远,方掩门进来
    这样的妙玉是极少见的,如此的兴致与情绪,妙玉送至门外,看他们远去,方掩门。中秋夜,明月清风,一个美丽的女子站在门前,看着湘云黛玉远走,走的看不见了,才轻轻掩门。那时的感觉是一个静字,怕才是此时妙玉心事。
    天上明月,人间清风,而她孤寂的心事,如何才是承落。她原是美玉,却是红尘之外的光华,多少繁华过眼,却是无关。
而藏在身上的多少往事与秘密,都不能对人说,这一生注定了槛外人的身份,所有的梦与叹息都与风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牵挂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