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珍爱红楼――金玉缘中的元春
元春的身份是特殊的,所以她的态度对贾府是有一定的影响力的。
她自小随贾母长大,所以与贾母的感情是很深的,另一方面她知道父母对宝玉寄托了无限的希望,所以宝玉几乎是贾府的未来。宝玉的婚事,自然是头等大事。
元春与外界的联系主要是通过每月的二次例行见面,但是那样的环境里是见不到宝钗和黛玉的。她与宝黛唯一的一次相见是省亲那一次。
当时宝黛二人如姣花软玉一般,很省元春的欣赏。后来看众人的诗,也是赞宝钗黛玉,贾妃看毕,称赏一番,又笑道:"终是薛林二妹之作与众不同,
非愚姊妹可同列者."应该说在元春心中,这二人是才貌双全的。
我们先看一下二人的相貌,宝钗是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脸若银盆,眼如水杏.罕言寡语,
人谓藏愚,安分随时,自云守拙.黛玉是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
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也就是说都是美丽的,但是细看之下还是有区别的,宝钗富态,黛玉娇弱。
元春见了二人,马上见宝玉,元春也算阅人不少,宝黛之美自是世间少有的。况且二人皆是近亲,都是知根底的。所以若则宝玉之婚事从二人中取一也是合理的。
长姐自知宝玉的夫人,不仅是宝二奶奶,也是贾府未来的女主人,也就是说管理处事能力要不低于凤姐方可,所以不能不急也不能太急。省亲之后赐礼宝钗黛玉是一样的。
接下来,端午节再赐礼就不一样了。宝玉宝钗一样,黛玉与三位小姐一样。这时候元春已经选了宝钗。
元春自然知道贾母的心思,也清楚王夫人的心事,这二位是元春的至样,她自然都要考虑,但我以为她选宝钗是自己考虑的成份居多。
久在宫中,她深知人情冷暖世态炎凉,所以她更看中的是处事能力。所以她会详问二人在府中情形。宝钗那上下一致的好人缘,就是贾母也挑不出一个不字来。黛玉的牌是宝玉在意她,可是元春是不会问宝玉的意见的。
而且黛玉的体弱一定是王夫人可拿来说事的理由,这一层元春一定也会顾忌,宝二奶奶是个操心的身份,不是家中的小姐,所以没有好体质是不能胜任的。说到为人处事,黛玉也不及宝钗。
所以元春最在意的两层,是宝钗胜了。贾母一定会夸赞黛玉的,但是她的夸赞并不能让元春取中黛玉。黛玉是好,但不是宝二奶奶的合意的人选。
元春有了自己的意见可是又不能不顾全贾母的态度,于是只好不说,用礼物的方式来暗示。
其实有心人自然是明白的,黛玉先就多了心,宝钗其实也是明白娘娘的意思,只是贾母采用了推的办法。
在庙里贾母公开说,和尚说了,宝玉不能早娶,等一等吧。这说一半是说给张道士听的,一半是对娘娘的回话。
元春身份在那里,贾母不能硬驳。只好先缓一缓再说,这也是没办法的办法。
王夫人虽然得到了女儿的支持,只是一样要考虑贾母的地位,也只好先缓一缓了。三个不能决定事情发展方向的孩子,只好等待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