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珍爱红楼―――王夫人与黛玉
(2008-04-18 08:33:42)

珍爱红楼―――王夫人与黛玉
共同在意着同一个人,却不能彼此接受。
王夫人所重者唯宝玉,抛开了与宝玉相关的人,她是能做一个有大家风范的夫人,对刘姥姥一出手就是上百两银子,刘姥姥这一生都够花了,能不说王夫人慈悲吗。可是只要与宝玉一有关系,王夫人翻脸比翻书快。一个身边十几年的丫环,不过是几句笑话,就让她撵了出去。以金钏的性格,说出那样的话不过是玩话,王夫人未必不知,可是因了宝玉,她不会有一点宽容。到了后来,矛头直向了老太太的丫环晴雯,居然能不汇报就撵人走。这样的气魄,到有些当家主事的派头。也令贾母只能接受。所以想到黛玉与宝玉,真要是成了婚,也是头疼的事。
黛玉最重的人是宝玉,她一生三千泪水是为了他,本来与姐妹在一起的黛玉,若没有宝玉的想着姐姐惦着妹妹,黛玉也是好脾气的,宝钗喝了半杯的茶,她接过来就喝了。赶着贾母最宠的宝琴叫妹妹,俨然如亲姐妹,这样的黛玉如何不是一个温柔可爱的大家闺秀。可是一遇了宝玉,就多了心。不过是道士送的一个金麒麟,明知宝玉待湘云是兄妹的情份,也前后脚的跟了去,听听宝玉和湘云说什么,真是令人累。宝玉对刘姥姥口中说的茗玉小姐留了心,黛玉也打趣他雪下抽柴。也算是一颗心在一个人身上。
可是都在意宝玉的王夫人却不喜欢黛玉。人和人投不投缘,也许也有天生的因素,也许天生王夫人不喜欢黛玉这一类型的,但也至于太讨厌。只是一个母亲不能接受儿子天天为一个小姑娘哭哭闹闹的,那读书立业可怎么办。王夫人要的是一个能帮她管着宝玉进入社会的人。不是一个天天只和宝玉玩闹的小姑娘。看着宝玉为黛玉一句回苏州而人事不知,心中恐怕是又惊又恨。只是贾母在那里,只能沉默。而心中的痛,不能平息。
黛玉是一心只在宝玉身上,从来也没想过实际问题,宝玉的事是宝玉不能做主的。而贾母真的不顾王夫人的意见硬作主张吗。那日后这婆媳如何相处。贾母年事已高,自然要考虑以后的问题,她能管黛玉多少年呀。
黛玉不曾讨好王夫人,而她与宝玉的吵吵闹闹,早让王夫人生了气,寒了心。王夫人打定了主意是金玉之说。金玉若是天意,那王夫人更要成全。若是姐妹二人订的一计,那十几年的安排当然更要坚持下去。何况王夫人在天性上是更喜欢稳重的宝钗,而宝钗对王夫人也是极力奉承的。又是给衣服,又是给人参的。一丝不曾怠慢。如何不让王夫人心里疼宝钗呢。而且金玉联姻,也能照顾了妹妹一家人。这是王夫人何乐不为呢。
可是薛家与王夫人的心事因了黛玉而迟迟进行不下去,无人敢责怪贾母,自然都暗自里怪黛玉。王夫人恨晴雯,偏要说眉眼像黛玉,说看不上那个病西施的样,那晴雯身体素来还行,可不是一直病着,那病西施分明说的是黛玉。那份恨,在王夫人心里生了根,所以终还是借了晴雯吐了口气。撵晴雯时,连人家的衣服也不让带,病着就给赶了走。那像是大家夫人的作风,那时的王夫人已经让愤怒昏了头。
而黛玉也许知道王夫人对她的态度,也许不知道,其实不知道也好。这本不是她能改变的事,知道了反是要多心更让身体吃不消。
贾母迟迟不表态,也许是明白了黛玉嫁给宝玉是好,可是有王夫人这个婆婆却是极不妙的。宝玉并不能护黛玉周全。他除了在王夫人面前唯唯诺诺,就是哭哭病病的,也终是做不了主。
所以宝玉的婚事,一直拖着,也只能如此。静等一个新的时机出现,也许会有解决的办法。王夫人和黛玉都是把心放在了宝玉身上,所以才让关系那样恶劣。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