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珍爱红楼――黛玉与宝钗之间的战争

(2008-03-13 09:24:08)
标签:

情感

珍爱红楼――黛玉与宝钗之间的战争
珍爱红楼――黛玉与宝钗之间的战争
        宝钗一进贾府,黛玉就开始紧张。这宝钗年岁不大,然品格端方,容貌丰美,人多谓黛玉所不及.而且宝钗行为豁达,随分从时, 不比黛玉孤高自许,目无下尘,故比黛玉大得下人之心.便是那些小丫头子们, 亦多喜与宝钗去顽. 因此黛玉心中便有些悒郁不忿之意,宝钗却浑然不觉.又加上后来满府在传宝姑娘的金锁要找有玉的方可正配,这自然成了黛玉的一块心病。而宝玉此时待众姐妹是一样的,黛玉自然伤心。可是伤心归伤心,又不能不让宝玉和宝钗接触,人家也是亲戚。
        宝玉去看望生病的宝钗,黛玉随后就至,一进门看见宝玉便说:早知他来我就不来了。宝钗自然明白,宝玉也明白,二人倒是颇有默契的一笑,装糊涂的装糊涂,这话也就混了过去,接下来聊天吃饭,宝玉因听了宝钗的话不吃冷酒,若说起来宝钗关心宝玉是务实的,读书和生活。这下黛玉生气了,宝玉听宝钗的话,可是当场不能发作,这毕竟是在薛家的地盘上。接下来她的丫环来送手炉,黛玉找到了机会,指责雪雁只听旁人的话,把她的话当作了耳旁风。宝钗与宝玉还是一个笑一个装糊涂,这时节的宝钗是聪明的,必竟黛玉的任性只是小孩子的心性,她若是认真理论,反失了风度。毕竟这是在贾府,宝钗要考虑全面的问题。黛玉有贾母宠着,而且年纪又小。所以宝钗只是一笑了之。
        在庙里黛玉讽刺宝钗只记得别人带的东西,宝钗也只是回过头去,装作没听见。这话没法回,若真的理论起来,也失了身份。也许安静是最好的选择。宝钗是把情与人都看透了,所以不急不怒。但不代表没有底线。到了宝玉和黛玉联手的那一次她就不客气了。此时宝钗正在这里。那林黛玉只一言不发,挨着贾母坐下。宝玉没甚说的,便向宝钗笑道: "大哥哥好日子,偏生我又不好了,没别的礼送,连个头也不得磕去。大哥哥不知我病,倒象我懒,推故不去的。倘或明儿恼了,姐姐替我分辨分辨。"宝钗笑道: "这也多事。你便要去也不敢惊动,何况身上不好,弟兄们日日一处,要存这个心倒生分了。"宝玉又笑道:"姐姐知道体谅我就好了。"又道:"姐姐怎么不看戏去?"宝钗道: "我怕热,看了两出,热的很。要走,客又不散。我少不得推身上不好,就来了。"宝玉听说, 自己由不得脸上没意思,只得又搭讪笑道:"怪不得他们拿姐姐比杨妃,原来也体丰怯热。"宝钗听说,不由的大怒,待要怎样,又不好怎样。回思了一回,脸红起来, 便冷笑了两声,说道:"我倒象杨妃,只是没一个好哥哥好兄弟可以作得杨国忠的!"二人正说着,可巧小丫头靛儿因不见了扇子,和宝钗笑道:"必是宝姑娘藏了我的。好姑娘,赏我罢。"宝钗指他道:"你要仔细!我和你顽过,你再疑我。和你素日嘻皮笑脸的那些姑娘们跟前, 你该问他们去。"说的个靛儿跑了。宝玉自知又把话说造次了,当着许多人,更比才在林黛玉跟前更不好意思,便急回身又同别人搭讪去了。
    林黛玉听见宝玉奚落宝钗, 心中着实得意,才要搭言也趁势儿取个笑,不想靛儿因找扇子, 宝钗又发了两句话,他便改口笑道:"宝姐姐,你听了两出什么戏?"宝钗因见林黛玉面上有得意之态, 一定是听了宝玉方才奚落之言,遂了他的心愿,忽又见问他这话, 便笑道:"我看的是李逵骂了宋江,后来又赔不是。"宝玉便笑道:"姐姐通今博古, 色色都知道,怎么连这一出戏的名字也不知道,就说了这么一串子。这叫<<负荆请罪>>。"宝钗笑道:"原来这叫作<<负荆请罪>>!你们通今博古,才知道`负荆请罪 ',我不知道什么是`负荆请罪'!"一句话还未说完,宝玉林黛玉二人心里有病,听了这话早把脸羞红了。 凤姐于这些上虽不通达,但见他三人形景,便知其意,便也笑着问人道: "你们大暑天,谁还吃生姜呢?"众人不解其意,便说道:"没有吃生姜。"风姐故意用手摸着腮, 诧异道:"既没人吃姜,怎么这么辣辣的?"宝玉黛玉二人听见这话,越发不好过了。宝钗再要说话,见宝玉十分讨愧,形景改变,也就不好再说,只得一笑收住。别人总未解得他四个人的言语,因此付之流水。
       这一回自见宝钗的机敏与口才实在黛玉之上。黛玉是孩子气的任性,而宝钗是久经人情世故的敏捷。几句话就让宝玉和黛玉无话可说了。
       正如黛玉所说:"你也试着比我利害的人了。谁都象我心拙口笨的, 由着人说呢。"宝玉正因宝钗多了心,自己没趣,又见林黛玉来问着他, 越发没好气起来。待要说两句,又恐林黛玉多心,说不得忍着气,无精打采一直出来。看来夹在宝钗与黛玉之间的宝玉的日子也不好过。好在他脾气好,总是想着别人高兴他也就高兴了。
        这一次是宝钗与黛玉唯一的一次正面冲突,当然以宝钗的胜利告终。此后黛玉没在和宝钗正面冲突过。她也领教了宝钗的厉害,非不能也,是不为也。宝钗若出手,她是没余地的。黛玉只是个率真的孩子,天真而任性,而宝钗已经是个成人的思维了。
        在对宝玉的问题上,黛玉是心心相映。而宝钗更在意的是宝玉的前途与未来。这也是宝玉选中黛玉的原因,黛玉去宝玉那关心的是宝玉读什么书,而宝钗所要求的宝玉考功名结交达官的实际人生,是少年的宝玉所厌恶的。这也拉开了他与宝钗的心理距离,在宝玉的问题上,一个得到了人,一个得到了心。只是都是悲伤。有心的无缘,有人的人散,一样的结局。一样的水中月镜中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琴声起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