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珍爱红楼――宝钗与黛玉
(2008-02-27 08:50:44)
珍爱红楼――宝钗与黛玉
宝钗一进贾府,就会注意到黛玉。一是因为黛玉本身的优秀,凤姐赞黛玉通身的气派像是老太太的嫡亲孙女,宝玉眼中黛玉是两弯似蹙非蹙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ь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
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二是因为在别人眼里宝钗是客人,所以特别关照一下,必竟大家都知道宝钗是王夫人的亲戚,二只有黛玉的眼神不是那么欢喜的。交往下来,心细如发的宝钗自然清楚黛玉眼神中的冷淡。
当然这不能怪黛玉,本来因了贾母的宠爱她是府中最受尊敬的客人,可现在来了一宝钗,大家一相对比,不想如今忽然来了一个薛宝钗
,年岁虽大不多,然品格端方,容貌丰美,人多谓黛玉所不及.而且宝钗行为豁达,随分从时,
不比黛玉孤高自许,目无下尘,故比黛玉大得下人之心.便是那些小丫头子们,
亦多喜与宝钗去顽.
因此黛玉心中便有些悒郁不忿之意,宝钗却浑然不觉.那宝玉亦在孩提之间,
况自天性所禀来的一片愚拙偏僻,视姊妹弟兄皆出一意,并无亲疏远近之别.其中因与黛玉同随贾母一处坐卧,故略比别个姊妹熟惯些.既熟惯,则更觉亲密
,
既亲密,则不免一时有求全之毁,不虞之隙.这日不知为何,他二人言语有些不合起来,黛玉又气的独在房中垂泪,宝玉又自悔言语冒撞,前去俯就,那黛玉方渐渐的回转来.
宝玉黛玉二人矛盾也是自宝钗至之后,那宝玉本是一样的对待,并无别意,只是黛玉敏感,已经有了心事。应该说这也是宝钗与黛玉矛盾的一个根结。黛玉不放心,宝玉不多心,宝钗不上心。宝钗与黛玉的故事是少不了宝玉的。只是都不能说,也只能心中暗恼。多情却被无情笑。
平日里一样的姐妹,宝钗与黛玉也是说说笑笑的,应该说宝钗是一直克制着不能与黛玉冲突,因为黛玉的身份特殊,她不是贾府的小姐,却比贾府的小姐在贾母那里更有份量。看黛玉与宝玉无所顾忌的吵架,而王夫人一直沉默,就是一例。而且要保持一处稳重的形象,如何能与比自己小身世比自己可怜的小姑娘冲突呢。
就是在庙里,贾母因看见有个赤金点翠的麒麟,便伸手拿了起来,笑道:"这件东西好象我看见谁家的孩子也带着这么一个的."宝钗笑道:"史大妹妹有一个,比这个小些."贾母道:"是云儿有这个."宝玉道:"他这么往我们家去住着,我也没看见."探春笑道:"宝姐姐有心,不管什么他都记得."林黛玉冷笑道:"他在别的上还有限,惟有这些人带的东西上越发留心."宝钗听说,便回头装没听见.黛玉的冷笑 ,加上那句惟有这些人带的东西上越发留心,直指金锁,这话是很有份量的。可是宝钗也只装作没听见。这样的场合,沉默是最好的选择,宝钗明白也作了。可是并没有得到黛玉的好感。
到了三十回,宝玉拿宝钗比杨妃,终于让宝钗发作了一次。宝玉没甚说的,便向宝钗笑道:
"大哥哥好日子,偏生我又不好了,没别的礼送,连个头也不得磕去。大哥哥不知我病,倒象我懒,推故不去的。倘或明儿恼了,姐姐替我分辨分辨。"宝钗笑道:
"这也多事。你便要去也不敢惊动,何况身上不好,弟兄们日日一处,要存这个心倒生分了。"宝玉又笑道:"姐姐知道体谅我就好了。"又道:"姐姐怎么不看戏去?"宝钗道:
"我怕热,看了两出,热的很。要走,客又不散。我少不得推身上不好,就来了。"宝玉听说,
自己由不得脸上没意思,只得又搭讪笑道:"怪不得他们拿姐姐比杨妃,原来也体丰怯热。"宝钗听说,不由的大怒,待要怎样,又不好怎样。回思了一回,脸红起来,
便冷笑了两声,说道:"我倒象杨妃,只是没一个好哥哥好兄弟可以作得杨国忠的!"二人正说着,可巧小丫头靛儿因不见了扇子,和宝钗笑道:"必是宝姑娘藏了我的。好姑娘,赏我罢。"宝钗指他道:"你要仔细!我和你顽过,你再疑我。和你素日嘻皮笑脸的那些姑娘们跟前,
你该问他们去。"说的个靛儿跑了。宝玉自知又把话说造次了,当着许多人,更比才在林黛玉跟前更不好意思,便急回身又同别人搭讪去了。
林黛玉听见宝玉奚落宝钗,
心中着实得意,才要搭言也趁势儿取个笑,不想靛儿因找扇子,
宝钗又发了两句话,他便改口笑道:"宝姐姐,你听了两出什么戏?"宝钗因见林黛玉面上有得意之态,
一定是听了宝玉方才奚落之言,遂了他的心愿,忽又见问他这话,
便笑道:"我看的是李逵骂了宋江,后来又赔不是。"宝玉便笑道:"姐姐通今博古,
色色都知道,怎么连这一出戏的名字也不知道,就说了这么一串子。这叫<<负荆请罪>>。"宝钗笑道:"原来这叫作<<负荆请罪>>!你们通今博古,才知道`负荆请罪
',我不知道什么是`负荆请罪'!"一句话还未说完,宝玉林黛玉二人心里有病,听了这话早把脸羞红了。
凤姐于这些上虽不通达,但见他三人形景,便知其意,便也笑着问人道:
"你们大暑天,谁还吃生姜呢?"众人不解其意,便说道:"没有吃生姜。"风姐故意用手摸着腮,
诧异道:"既没人吃姜,怎么这么辣辣的?"宝玉黛玉二人听见这话,越发不好过了。宝钗再要说话,见宝玉十分讨愧,形景改变,也就不好再说,只得一笑收住。别人总未解得他四个人的言语,因此付之流水。看看若论言语宝钗原比黛玉厉害多了,只是往日不计较,这才一开口,就让宝黛二人无话可说,只有红脸的份了。这一次是黛玉讨了个没趣,其实若论人情世故,黛玉不及宝钗,只是天真。
宝钗与黛玉就在这样的和和争争中相处着,二人也知对方的才华能与自己相比。海棠诗社里,也只有二人风格不同的诗能有一比。这个时候,双方也能发现对方的光芒。
直到了宝玉诉衷肠的时候,黛玉的心事才算放下了。宝玉的一句你放心,终于让黛玉了解了宝玉。怎会是重玉不重人呢。这也为金兰契互剖金兰语打下了基础。
黛玉在公开场合说错了话,宝钗知道而不说,给黛玉留足了面子,然后又在私下里劝解黛玉注意场合。必竟贾府是个大家子,多少双眼睛看着呢。黛玉生病,宝钗探病那一场真心的劝解,终于温暖了黛玉。这日宝钗来望他,
因说起这病症来.宝钗道:"这里走的几个太医虽都还好,只是你吃他们的药总不见效,
不如再请一个高明的人来瞧一瞧,治好了岂不好?每年间闹一春一夏,又不老又不小,成什么?不是个常法."黛玉道:"不中用.我知道我这样病是不能好的了.
且别说病,只论好的日子我是怎么形景,就可知了."宝钗点头道:"可正是这话.
古人说`食谷者生',你素日吃的竟不能添养精神气血,也不是好事."黛玉叹道:
"`死生有命,富贵在天',也不是人力可强的.今年比往年反觉又重了些似的."说话之间,已咳嗽了两三次.宝钗道:"昨儿我看你那药方上,人参肉桂觉得太多了.虽说益气补神,
也不宜太热.依我说,先以平肝健胃为要,肝火一平,不能克土,胃气无病,
饮食就可以养人了.每日早起拿上等燕窝一两,冰糖五钱,用银铫子熬出粥来,若吃惯了,比药还强,最是滋阴补气的."
黛玉叹道:"你素日待人,固然是极好的,然我最是个多心的人,只当你心里藏奸.
从前日你说看杂书不好,又劝我那些好话,竟大感激你.往日竟是我错了,实在误到如今.
细细算来,我母亲去世的早,又无姊妹兄弟,我长了今年十五岁,竟没一个人象你前日的话教导我.怨不得云丫头说你好,我往日见他赞你,我还不受用,昨儿我亲自经过,才知道了.比如若是你说了那个,我再不轻放过你的,你竟不介意,反劝我那些话,
可知我竟自误了.若不是从前日看出来,今日这话,再不对你说.你方才说叫我吃燕窝粥的话,虽然燕窝易得,但只我因身上不好了,每年犯这个病,f也没什么要紧的去处.
请大夫,熬药,人参肉桂,已经闹了个天翻地覆,这会子我又兴出新文来熬什么燕窝粥
,
老太太,太太,凤姐姐这三个人便没话说,那些底下的婆子丫头们,未免不嫌我太多事了.你看这里这些人,因见老太太多疼了宝玉和凤丫头两个,他们尚虎视耽耽,背地里言三语四的,何况于我?况我又不是他们这里正经主子,原是无依无靠投奔了来的,
他们已经多嫌着我了.
如今我还不知进退,何苦叫他们咒我?"宝钗道:"这样说,我也是和你一样."黛玉道:"你如何比我?你又有母亲,又有哥哥,这里又有买卖地土,家里又仍旧有房有地.你不过是亲戚的情分,白住了这里,一应大小事情,又不沾他们一文半个,要走就走了.我是一无所有,吃穿用度,一草一纸,皆是和他们家的姑娘一样,那
l起小人岂有不多嫌的."宝钗笑道:"将来也不过多费得一副嫁妆罢了,如今也愁不到这里.
"黛玉听了,不觉红了脸,笑道:"人家才拿你当个正经人,把心里的烦难告诉你听,
你反拿我取笑儿."宝钗笑道:"虽是取笑儿,却也是真话.你放心,我在这里一日,
我与你消遣一日.
你有什么委屈烦难,只管告诉我,我能解的,自然替你解一日.我虽有个哥哥,
你也是知道的,只有个母亲比你略强l些.咱们也算同病相怜.你也是个明白人,何必作`司马牛之叹'?你才说的也是,多一事不如省一事.我明日家去和妈妈说了,只怕我们家里还有,与你送几两,每日叫丫头们就熬了,又便宜,又不惊师动众的.
"
黛玉忙笑道:"东西事小,难得你多情如此."宝钗道:"这有什么放在口里的!只愁我人人跟前失于应候罢了.只怕你烦了,我且去了."黛玉道:"晚上再来和我说句话儿."
宝钗答应着便去了,不在话下
宝钗的话却是真心的关心黛玉。黛玉这样的人外表看着厉害,其实最是软弱,真遇上别人一点真心,便是感动不已了。宝钗如姐姐一样的情怀,自然温暖了她其实脆弱的心。这样的情谊比起宝玉来更贴切更合宜,她们是女孩子,又是客人。所以吃燕窝那样的话,能对宝钗说,却不能对宝玉说。女孩子的敏感心事,怎是能都开了口的。现在有个能说知心话的姐姐,于黛玉自然是好事了。
此后二人相处,自然和睦。宛如亲姐妹一般,等到宝钗的妹子宝琴来了,重人宠宝琴,黛玉居然也把宝琴看作自己的妹妹。连宝玉也吃惊,这也是因了宝钗的亲和力了。审度黛玉声色亦不似往时,果然与宝钗之说相符,
心中闷闷不乐.因想:"他两个素日不是这样的好,今看来竟更比他人好十倍."一时林黛玉又赶着宝琴叫妹妹,并不提名道姓,直是亲姊妹一般.那宝琴年轻心热,且本性聪敏,自幼读书识字,今在贾府住了两日,大概人物已知.又见诸姊妹都不是那轻薄脂粉,且又和姐姐皆和契,故也不肯怠慢,其中又见林黛玉是个出类拔萃的,便更与黛玉亲敬异常.宝玉看着只是暗暗的纳罕.
还是如此好,必竟两个兰心惠质的女孩子,能和和气气的彼此欣赏,才是人间最美的风景,也是大观园最亮丽的风光!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