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宝
最先看亦舒的书就是<<喜宝>>,那时刚毕业,读来只觉得文字过于冷清,爽利是爽利了,简单直白。全无文字的缠绵,一切说来都太现实,就如喜宝这个人,实际而爽直。故事情节还是引人的,所以也通读了下来。
过了几年,再读发现感觉全变了,喜宝一下子明丽生动起来,她所有的追求也只是想要好好活着,看似俗艳的后面却是心酸的底色,令人不由得替她心酸,也替我们自己。那不识人间烟火的美固然典雅的倾城,可是不是谁都能有这样的际遇的,也只能是心深处一个完美的童话罢了,红尘中有太多的尘埃,我们不可能避的开,只能一面笑着一面哭着,期盼着生活的美好。
而喜宝不过是看透了物质于人生的意义,可是她所有一切都是自己苦苦拚来的,虽然她太过功利,太过张扬,可是又有什么错呢,不是所有的环境都能打造出优雅和高贵的。她太过平凡甚至卑微,可是又是那么顽强,她的生命力是刚硬的,让她在任何的际遇面前都能撑下来。粗糙而快乐的生活着,无论被打磨出什么的形状,都有着不变的对生活的热爱。
她的人生富过穷过,只是一直都在辛苦的劳动着,对于生活的本质,她看的达观,一切只能靠自己,所以无论如何她不失望,虽然大哭大闹,但是泪水未干,她又去算计眼前的一切了。
这也许是一种生存的底色,最本质最通达的底色。能让人安稳的底色,有的时候纵然得意,失的时候也有着承担的硬气。于生活这也是一种方法,能哄得自己开心的方法。
也许她不够智慧,没能把握自己的机会,只是她能把握生存。当然若再有些人生的大气,也许会是另一种境遇,而亦舒就是写小人物的生存故事。并不想让她的人物如何的波澜壮阔,只是描述一种现象,让人们知道还有这样的人和故事,在这些故事里也许你能有些启发。看到一些什么,从而想起些什么。
如果是这样,那作者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她的文风从容凝练,看似平和却是一针见血的冰寒。读来自然另有一种感慨!
“原来不是白就是黑
只不过是天真的以为
要醉得清醒要无辜的犯罪
现实的世界只有灰
坚强得太久好疲惫
想抱爱的人沉沉的睡
卷来的风暴凶猛里有种美
死了心痛就没感觉
灰色空间我是谁
记不得幸福是什么滋味
无路可退你是谁
怎么为我流泪
梦见发着光的草原
一身伤回到很久以前
我选择不恨带着平静走远
醒来后夜还是长夜
紧抱着我流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