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珍爱红楼----宝玉与王夫人(我本真心托明月)

(2007-12-15 09:30:23)
标签:

文学/原创


      大观园是贾府的童话世界,是宝黛们的童话时光,这样的时光美好而短暂。最终跌落进红尘的人只有面对与妥协,若非如此,就只能白茫茫一片真干净了。
  因为贾母的精神支持,凤姐在管理上的和厚,大观园才有了那一段时光。所以宝黛才能在桃花下读西厢,自有心心相知的默契。后来黛玉葬花,质本洁来还洁去,其中心事纵然是悲凉,但是还是有着浪漫与自由的影子。宝钗扑蝶的轻盈与生动,与一向稳重端庄的宝钗是有着很大的区别。若非大观园的明朗与清澄,宝钗如何会有一瞬间回归少年本色。那才是她的年纪该有的俏丽与活泼。晴雯撕扇更是生动与柔媚,只有宝玉的丫环,才有这样的爽直与透明,也只有眉眼有些似黛玉的晴雯做来才觉的和谐与真实,那真的是晴雯做的事呀,一边拍手称快的宝玉,才是怡红公子本色呀。这都是脱离了王夫人视线才能有的风景呀。
  贾母比起王夫人经的多见的多,所以多了份贵族的豁达与纵容,她的智慧已经让她多了份欣赏少了份刻薄。而王夫人就不同了,她没到老太太的地位,她的头上有着邢夫人的冷眼旁观,有着赵姨娘的别有居心,所以她只能用心良苦的盯着宝玉,盯着她的未来。所以她对影响宝玉的人都不可能手软。金钏的被撵已然给众丫环敲响了警钟,只是如花一样美丽的金钏的投井,没能让晴雯猛醒,依然天真烂漫,不解危险。凡是宝玉在意的人,都是王夫人所痛恨的人。黛玉是宝玉的魂,却是王夫人的深恨。宝黛初见,宝玉就为了她摔玉。后来听说黛玉要走,就没了知觉,这样的生死之情,到了王夫人眼中却是不值一顾。相知相逢的心灵之盟,王夫人不懂,也懒的理解。她是个我行我素的人。
  黛玉进贾府,贾母正是悲喜交加,凤姐忙着奉承,众人皆沉默,只有王夫人轻描淡写的问凤姐月钱发了吗。那一句话,最是清冷,凤姐马上进入了角色,恭敬的回答。黛玉一下子由主角成了配角。那时候的感觉就是王夫人不喜欢黛玉。接下来又说不让黛玉亲近宝玉,口里自谦,却是防范黛玉。却没见她对宝钗说过类似的话。黛玉总觉寄人篱下未必不是看清了王夫人对她的态度,才有的感触。宝黛的争争吵吵,王夫人不能出面,只是一心想着让宝玉读书上进求功名的王夫人,如何不心急。看王夫人对袭人的态度,足见盯紧宝玉是王夫人的头等大事。王夫人与黛玉天然的陌生,有着老太太,黛玉还有份温暖和依靠。没了老太太王夫人对黛玉就只有冷漠了。
  宝玉最重的心事,却进不了王夫人的心。金玉之说是王夫人的所愿。最后必然一力达成。只是宝玉的梦幻成了空。却不是王夫人所虑的了。
  对于晴雯,王夫人不必客气了。她直接了当的把晴雯撵了出去,其实王夫人并没有处置晴雯的直接理由。不过此时的王夫人已经不想那么多了,她的决定就是正确。为了宝玉,她做什么都理直气壮。看着一旁沉默惊痛的宝玉,王夫人心中冷笑,她想这下子可放心了。
  晴雯死黛玉病故,这些都有着王夫人间接的影子。宝玉的心成了空,却不是王夫人所思。沁芳桥下花谢水流红,成了宝玉一世的悲哀。他终不是她们的护花使者。茜纱窗下我本无缘。宝玉也只能凭荷忆芙蓉。
  书中从没有王夫人与宝玉的正面冲突,即使是金钏投井,也只是王夫人在数落宝玉不争气,没有宝玉半句言辞。到了后来,王夫人亲自整顿怡红院,撵了那么多的人,看着晴雯于病中离去,宝玉也只是眼睁睁,无半句言语。宝玉对王夫人是一直的沉默。母子本不投缘,只是因为当时的礼法,加上王夫人是一片真心为他。他也只有低头了。不放弃却也不反目,只是心离的越来越远。她不是他的好母亲,他自然不是她的好儿子。她本着爱的名义,对他的精神世界大打出手。他为了礼数,只让退让。最后一走了之。
  十九年的母子情份,悄然远去。大观园的时光成了他心底的烟花,于最清冷的夜空绽放。温暖他日后漫漫的长夜!她不懂他,就像他不了解母亲的心。终于,远离了彼此的视线,不再是彼此的温暖!那一场大雪,把整个的大观园时代掩藏,宝玉不再是那个无忧的小公子了。他的心依然晶莹,只是没有地方收留!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