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珍爱红楼--知在谁边(我本真心托明月)

(2007-10-16 11:42:19)
标签:

随笔/感悟

 


珍爱红楼--知在谁边(我本真心托明月)
               宝钗本是以无情明礼而著称,可是一到了宝玉那里,还是会有情失礼。
               人生若只初相见,她是大家闺秀的温婉女子,是他的表姐。他是玉树临风的怡红公子,贾府的小凤凰。她过早的知道了人世的炎凉,心中已经想着如何为母分忧,为哥哥担心。而他最是年少轻扬时,无忧无虑,一切都有个外祖母替他担着。她沉静美好,他淘气天然。本也不是投缘的人。
              若说金玉之说是宝钗的策划,未免太牵强。那时的宝钗对这个小表弟未必多么有心,贾府纵大,能大的过宝钗的高远之志吗。人家是有待选的资格,若一切顺利,她的未来不会输给元春。宫中的大小姐,应该是美丽的。只是若说论智慧才学也未必就在宝钗之上。看后来宝钗在贾府的人缘,连赵姨娘那样的人都敷衍的好,连小红那样的丫环都说她心地宽厚。看她电光石火之间就能想出 金蝉脱壳的妙计,可见其机敏豁达。这样的人放到宫中也不会逊色。而且她现实不多愁,对高处有着天然的欣往,不似元春对宫并不热情。这样的宝姑娘,前途真不是一个贾家能限量的。所以金玉之说应确有其实。薛家最初当然对女儿自看很高,对宝玉倒不一定是非君不嫁了。
             只是进宫无望的岁月里身边 有着这样一个天真聪明 的小弟弟也是件好事,那样一个宝玉,又善良又调皮,又能体贴女孩子,比起那个薛蟠不知强多少倍。宝钗的世界也因此多了些亮丽的色彩。本来一个小姑娘,每天像个大人一样,也有累的时候。现在终于可以轻松一下了,对她来说恍若雨后彩虹。虽然不是天空的主颜色,但总会让心情美丽一下吧。
             宝黛的情份她是明白的,也没想着如何。规矩不许,她的心中比起黛玉还是多了太多的规则,所以只要不伤害她的尊严她都能一笑了之。她的世界远比宝黛要想的多,她的责任要大的多。宝玉不肯面对的责任,她却不能放开。黛玉的世界唯情而已。宝钗不是,她的人生有太多的责任。所以她以礼为重。
             她有着天生的洞察力,所以怡红院一个小丫环的性格,她也能清楚。她不喜欢的人(赵姨娘)也能和颜悦色。对于上层她是经常走动,其实暮年的贾母沉闷的王夫人,怎会对宝钗的心,只是那是礼数,于是她比谁都周全。金钏一死,她马上去安慰王夫人,并替王夫人分忧解释,这于她是一种做人的规责,倒不一定是她多想奉承王夫人。王夫人自然喜欢她,她有太多的事不能对人讲,凤姐是将,却不是谋。周围多少人就有多少防范,只有宝钗让王夫人安心,一则宝钗的身份在那里,二则这个聪明懂事的女孩子,三言两语就能让王夫人心情舒畅。总感觉王夫人是把宝钗当作了元春,元春是她的长女,一入宫门再见无期,她的心里多少思念多少感慨,只是无奈,皇家规矩违错不得,眼前的宝钗,也许眉目之中还有着元春的形容,那性格却是有三分相似。王夫人怎会不多几分怜爱。她对宝钗是真心的喜欢。一半是亲情,一半是投缘。所以后来的金玉之说王夫人从全局考虑选 中宝钗,也就是情理之中了。
            宝钗对湘云对岫烟都能善解人意,及时巧妙的解决她们的困难,又能维护她们的自尊心,一半是计巧却也有一半爱惜。宝钗是见多识广的人,知道人生难料,也是有欣赏力的人,对美好的事物也有着天然的成全。宝钗一直以来小心维护着与黛玉的关系,只是黛玉对金玉之说的敏感,令她们成了莫名的敌人。终于宝玉诉说心事,宝钗又主动借黛玉说错酒令而示好,黛玉放下了心事,二人成了金兰知己。总感觉那样美丽的两个女孩子,应该是成为最好的朋友,也许在某种程度上她们的相知更超过了与宝玉的相知。黛玉不能说的忧伤可以说与宝钗,她在贾府的寄人篱下感伤说给宝玉,宝玉也不能体会,这个万千宠爱的小凤凰,不能明白住在别人家是什么感觉。他对黛玉是体贴,可也是不能感知一个小女孩子的敏感与多愁。所以这些话不会说给给宝玉听,只能说给宝姐姐了。成长的岁月 里一个姐姐的作用是非常大的。所以湘云那么赞宝钗。有时候宝钗真的如春风一样温暖了她们的世界。
     相对于那些闺中的小姐们来说,宝钗更知道世事的艰难。她们家的生意从盛 到落,她知道生意中的欺诈,知道会拿次货充好。知道要请伙计们吃饭。这些都是那些小姐们不会知道的世界。总感觉刘姥姥二进大观园,饭局中的那个让大家大笑的笑话,她没笑,不是她不觉的不可笑,而是她更懂得人世的艰难和不得已,刘姥姥那样的年纪,为了生存不得不承欢豪门。 这份辛酸,宝钗自然明白。所以她无语,后来大家看她的房间,一色玩器全无,屋中如雪洞一般。全无装饰。她又劝岫烟不要带那些无用的饰品,一切当从实而已,家中不比从前。她一面是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一面是务实的人生态度。在理想与现实之间她是清醒的。好梦固在,现实更重要了。
             她和黛玉的关系是高山流水的清凉,只是夹了个宝玉在其间,她真的没想过伤害谁。婚姻之事在当时,本不是当事人能作主的事,她是顺其自然的人,不会去抢,不会去拒。宝黛的情意没人比她懂,可是现实的力量,她自知她无力反对,所以也无从想。
            只是少年相处的岁月里,她对宝玉是有情的。宝玉挨打,她也哭红了眼睛,亲自送药,若是礼节,完全可以让莺儿去。可是她自己去了而且一反常态说了那么多关心的话,让宝玉高兴的连痛都忘了,只想着化烟化灰的梦。回到家中还和哥哥发生了争吵。这样的宝钗和从前的宝钗是判若两人。宝钗也只有遇到宝玉的事会失态。她和袭人的关系极好,又送袭人东西,又抢着为袭人作宝玉的针线。又让莺儿认宝玉的小厮的母亲作干娘。宝玉连名叫不上的丫环,她却知道其为人性格。她的点点滴滴她的事事非非,从始至终,她明知宝玉不读书,却还劝宝玉,结果让宝玉生气而去,这样的宝钗明知不可为而为,那里是那个明哲保身的宝姑娘,因为对方是宝玉。那一个午后,他睡在床上,她坐在旁边作针线,听见他梦里的话,不要金玉,要木石姻缘,她怔住了。那一个的恍然。她无泪无言。她的心事原是不要自己明白的。可是他却让她明白了,她不是他的梦中人。她连叹息也不能,一往情深,原来只是一个午后的梦。
              此后相见,是如何的从容,是如何的无所谓。你明明在我心中,我却只能忘记,让自己相信已经忘记。只是花谢花飞,多少轻愁。不能言。
             慢慢的长大了,她愿意他是宝兄弟,他乐意她是宝姐姐。这样也好。他若能随心娶了黛玉,也是一段佳缘,她也会为他们高兴。多年后,他会记起那个美丽的姐姐,如牡丹花一样的姐姐,他会想着她,多好。可是命运百转千回后,却成全了金玉之说。最不该成全的成全。多少人随了心,可是她的心中如何释怀,明知他的情深不在她,可是如何的漠然。最后她得到了姻缘,却失去了,多年后,他最深情的回眸!
         那个芙蓉花一样清丽的女子,生前,她是他的最爱。就连去了,也是他梦里最美的花。秋雨后,他听荷。春来了,他也没去看牡丹!

    珍爱红楼--袭人的失态(我本真心托明月)
           有说袭为钗影。足见袭人之稳重,不管是否真的稳重,但在贾府上上下下的各色人群中 她是树立这样的一个形象的。王夫人说她沉重知大礼。宝钗赞她言语志量深可敬爱。
            宝姑娘人缘好那是有口皆碑的,毕竟她是王夫人的亲人,又是凤姐的表妹,这两位可是贾府的实力派人物。宝钗的地位自然不可小看。而且宝姑娘脾气好,又舍得花钱,想要一个好人缘是比较容易的了。可是袭人只是个丫环,能有上下一致的好人缘自是不容易了。她是外来的,本身不如家生的有层层叠叠 的关系网,一切是个人奋斗。说来也是小心谨慎求来的。
             宝玉的奶妈不愤自己的失利,把愤怒指向新得势的袭人,若换了旁人自是不甘示弱,袭人却只是委屈的哭,并不敢多说。反劝宝玉不可为她们得罪人。连黛玉都说,李妈妈要是排揎袭人真是过了。和宝钗一起过来替袭人分辩。最后凤姐出面把李妈妈弄走了。可见袭人的人缘了。小丫环 也说袭人素日殷勤小心,哪怕得十分也是应该。晴雯秋纹经常和小丫环们吵架,但袭人从来自是和容悦色的。给湘云送礼,袭人也是对宋妈妈她们和和气气的,又是赏钱又是道谢。其实那些人的地位比她低,她本是老太太的丫环,所以不比别处的丫环们。
               一直以来袭人不多事,只求诸事和气。连晴雯那样针对她和她吵架,宝玉急了,要撵晴雯,还是袭人跪下,才算化解了一场风波。忍耐的功夫袭人是做到家了。
                只是有两次袭人是与往日风格不同。一次是为了大老爷娶鸳鸯的事,鸳鸯气愤难当,发誓不嫁贾赦,平儿和袭人都骂贾赦,那大老爷说起来是宝玉的伯父,宝玉不敢去骂的。结果鸳鸯的嫂子把袭人告到了邢夫人那里,邢夫人还说关袭人什么事,要说起来是不关袭人的事,这一次可见袭人还是有起码的事非关念的。她对自己的姐妹还是有着同气之情的。
              第二次是为了晴雯的事,宝玉说海棠花是象征晴雯,袭人恼了说,晴雯哪里配比海棠花,她再好,也越不过我的次序。这海棠花说的是自己。这一次不知袭人是真恼还是假恼。也许是烦了二爷的婆婆妈妈,这宝玉唠叨起来也确实是麻烦,只是这话还是有失风度。晴雯走都走了,袭人还在一棵花上生气,似乎有些小气。也许晴雯往日对她确有得罪,袭人心中未必不介意。当时不在意,是为了顾全大局,如今人走了,似乎不用在掩饰了。袭人的个性不会去针对晴雯,必竟说起她是晴雯的主管,一个管理不好自己兵的主管也不是好主管。但是她不会喜欢晴雯,她们个性不投,没人会喜欢一个天天不服从自己管理的又会讽刺自己的人。袭人没那么宽容。连宝姑娘受不了宝玉说她像杨妃,还要大怒,反回一句让宝玉难堪的话呢。
           袭人是作者着墨很多的一个人,她的身上最具那个时代的思想与行为。她的喜怒更像一个标准的丫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