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爱红楼---惜春自惜(我本真心托明月)
书中重点描述惜春的文字不多,她像一个道具,随着迎春探春一起出现在贾府的各个地方,和她们一样的服饰衣物,一样的丫环一样的月钱。她更像一个影子,即使在热闹的诗社里,连李纨都如梅花一样绽放光芒,而她依然是淡淡的,静静的,多一个不多,少
一个不少的地位。
她是宁府的小姐,母亲早亡,父亲
似有若无,对她不闻不问。哥哥袭了官,只知道花天酒地,何曾介意过这个小妹妹,还是贾母明智,知道宁府那地方,那样的声名,不适合一个小姑娘的生存。于是把她抱了过来,和迎春探春一样的待遇,原是想给她一个好的生活环境。荣府到比宁府还装些门面,大面上的礼仪还是讲究的,于是惜春有了个好些的环境。宁府的风云暂时远离了她,上面两个姐姐,她的心境似乎还算轻松。儿时的惜春,就喜欢和姑子们玩,也放是府中没有年纪相近的孩子,丫环们倒底顾着主仆的规矩,要远些。所以与她同岁数的智能成了她的玩伴。看周瑞家的送宫花时,接过宫花,笑说真要剃了头,花往哪戴,那时她还是有着几分孩子的天真。一个笑语如花,天真可爱的小女孩子形象。
接下来的岁月里,不管是娘娘省亲的繁华盛宴还是大观园里的花柳如烟,她都只是一个孩子,一个被人忽略的小女孩子,出场有她,也只是依礼而在。所有的活色生香的主角里没有她的故事。
直到贾母陪刘姥姥逛园子,才提到她擅画。这一次因为贾母要一张园子行乐图,她被推到了前台。突然间灯光打到了她的头上。大家一齐看她做画,因为那是贾母的任务。是什么原因让她爱上了绘画。迎春探春常在一起下棋,宝黛湘云自有她们的诗,那么这个小女孩子,在孤独的成长的岁月里,什么能让她排遣心中的孤独。大约是绘画了。生活中的一切都留在画中是最好的安排了。那多彩的颜色给她一个美丽永不凋零的世界,也许是最好的安慰了。于是这个小小的身影把自己交给了那个美丽多姿的世界。
她的心中原也有一份美丽的渴望,只是被人忽略了。她悄悄的珍惜着这个唯一的爱好,因为她能表达她的心事。
让人大跌眼镜的是惜春对入画的态度。邢夫人王夫人无事生非的查抄运动,撵了不少
丫环,其实谁也没把矛头指向她。必竟她是东府的人,那两位自家管自家的事,当然管不到惜春身上。所以入画的本不大的问题,是不用放置其间的。凤姐都不在提起,可惜春不,她找来了尤氏,千说万说就是不要入画,一定要撵入画。不知道这小姑娘是怎么想的,是真的不管入画
了,自己的丫环,从小一起长大的,为什么不留一点余地,是入画做的事太不入她的眼了,她断不能留。这一生没人顾她,她也不要别的人连累她。因为没有得到过爱,所以一切可能伤害她的人和事,她也不能允许发生。她和尤氏翻了脸,从此互不往来,一语点中宁府的声名太差,不要被宁府连累。尤氏愤怒而去。
那时惜春就有了出家的心。她说若非了悟,也舍不得入画。也许红尘缘已断,那么还留下入画作什么,反正入画是不会陪她出家的。
她和妙玉走的近,她的才情不入妙玉的眼,那么都是她主动的了。妙玉是另一种生活方式,也放知道贾府的生活方式不能适合她,她看了几个姐姐的婚嫁命运,自然不要自己身陷其中。知道那个哥哥不会给她什么好的安排。她不要受人摆布。说起来要比迎春有主意,
她要做自己的主。终究那个时代能有什么方法。妙玉的生活对她来说是另一种选择。于是她选
了........
清淡天和,红尘梦远,这一世的花还没开,就安心的散了。也许这是她唯一能为自己做的
事!
也唯有如此宁府才不能伤害她。这是惜春对自己的一种怜惜吧!太明白这世间没人懂她,没人怜她,所以只有如此对自己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