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爱红楼----本是桃花(二十)(我本真心托明月)
晴雯死了,本在意料之中的,袭人的心还是痛了一下。宝玉写了片文章来祭她,说她做了芙蓉花神。她的美丽原也配芙蓉。袭人知道晴雯的美成为宝玉永远的记忆。她的一言一笑,都成了绝美。
宝玉又恢复了本来的样子,该玩的玩该吃的吃,只是有时他会呆呆的出神,只是一瞬间又恢复了,可是那神情中落寞,让她明白,他是真的心痛过。只是他天性会遗忘,因为他舍不得不快乐。宝玉是热闹中长大的公子哥,他怕寂寞,所以他不会让自己伤心太久,或许只有黛玉是那个能让他伤心的人。
中午时分,院子里安静极了,袭人一个人坐要石凳上,呆呆的看着海棠花出神,原来这海棠花真是在喻晴雯。她人比海棠更艳,只是比海棠更娇弱。多少往事上心头,少年的晴雯,原也是天真烂漫的,长大后的她太美,那种美也只有黛玉能比,她的个性尖锐,只要遇上她的人没几个没受过她的讥讽。一切过去了,却突然发现,原来自己没有想像的那么讨厌她。也许自己明白,她那样如水晶一样的人是无害的。生存不易,同是丫环,这一点袭人从不敢忘记,不是不想忘,是不敢。
也许有人会怀疑她,大家皆知道王夫人器重她,连宝玉也有此意,可是袭人知道,她没有。她不喜欢她,不帮她,但是也不会针对她。因为晴雯从来不是她的敌人。她也只是个丫环,一个老太太打发过来陪宝玉玩的丫环。
在袭人身后是她的清醒,她的温婉会让人忽视她的清醒。可是她明白这个地方,一句话就能被撵走的地方,她如何会忘记自己的身份。
二小姐出嫁了,宝玉忧伤了几天,听周瑞家的说,老爷不喜欢这门亲事,只是大老爷执意如此,看来二小姐的日子难了。老太太没说什么,看的出来老太太对迎春不上心,也许是因为大老爷的事老太太本就不喜欢管。袭人看见宝玉伤心的样子劝他出去走走,别闷在心里再生了病,一院子人都麻烦了。
珍爱红楼----本是桃花(二十一)(我本真心托明月)
宝玉回来说,薛大哥哥要娶亲了。看来香菱的日子也要麻烦了。袭人沉默。她知道香菱的个性,和尤二姐差不多,要是遇上一个二奶奶那样的,又是一个尤二姐。
袭人去看宝姑娘,其实是想瞧瞧香菱。宝姑娘自打上次园子里清查后就搬了出去,宝姑娘自是明白人,当然不会在园子里等人说闲话了。香菱倒是欢天喜地的,一心期盼着新的大奶奶来,看她天真的样子,袭人不知道说什么。
不几日就是薛大公子成亲的日子,宝玉身上不大好,所以也没过去。袭人也没去,只听说生的姿容美丽,只是看着她陪过的丫环不是个温和知礼的,看着小姐也是个厉害人。
过了一个月,就听说香菱的名字被大奶奶改作了秋菱,大家都知道这大奶奶不是省油的灯,接下来,又听说大奶奶大吵大闹连薛姨妈也管不住,最后香菱病的很重,还是宝姑娘把香菱要了过去。袭人听了有些心惊,想到自己,不觉害怕。看看尤二姐和香菱。不知道自己的未来是什么样子。
可偏偏宝玉的玉找不到了,怡红院没人不害怕,袭人也慌了。
袭人心里着忙,
便捕风捉影的混找,没一块石底下不找到,只是没有.回到院中,
宝玉也不问有无,
只管傻笑.麝月着急道:"小祖宗!你到底是那里丢的,说明了,我们就是受罪也在明处啊.
"宝玉笑道:"我说外头丢的,你们又不依.你如今问我,我知道么!
"李纨探春道:"今儿从早起闹起,已到三更来的天了.你瞧林妹妹已经掌不住,各自去了.
我们也该歇歇儿了,明儿再闹罢."说着,大家散去.宝玉即便睡下.可怜袭人等哭一回,想一回,一夜无眠.
次日,王夫人等早派人到当铺里去查问,凤姐暗中设法找寻.一连闹了几天,总无下落.
还喜贾母贾政未知.袭人等每日提心吊胆,宝玉也好几天不上学,只是怔怔的,
不言不语, 没心没绪的.王夫人只知他因失玉而起,也不大着意.
袭人自是担心,唯一感到安慰的是府里订了宝钗,想到宝姑娘稳重和平,若她来了,宝玉的事自有宝钗去管,自己的责任也轻了,而且宝钗像是个厚道人,不至于难为自己。黛玉病的很重,可是王夫人却急急的安排病中的宝玉搬出了园子。
袭人也是担心,宝玉最重黛玉,若是明白了知道娶的不是黛玉,不知是何光景。看黛玉的身体不知何时能好。也是让人忧心。那样一个仙子一样的人,难道红尘中真的没她的地方吗!
珍爱红楼----本是桃花(二十二)(我本真心托明月)
前程往事如梦,黛玉死,宝钗嫁,宝玉也慢慢的和常人一样,大家以为他好起来了。只是袭人觉得不是,可又说不出所以来。总感觉现在的宝玉不是从前的宝玉,可是宝玉又明明在眼前。只是那神情那举止,都不是从前的样子。众人都说宝玉懂事了,袭人却觉得他的魂随黛玉去了。
宝玉科场失踪,袭人知道他在也不会回来了。他出家了。他说过黛玉死了,他做和尚。曾经的誓言他没忘。只是他也说过袭人死了,他出家,原来这是哄她的。
袭人原想和宝钗一样守着,可是她的身份没有公开,在人家里只是个丫环,那有丫环守的。王夫人命人给袭人说亲,先和袭人的哥嫂说了,由太太出陪嫁,不可委屈了她。袭人泪痕满面,薛姨妈便劝解譬喻了一会.袭人本来老实,不是伶牙利齿的人,
薛姨妈说一句,他应一句,回来说道:"我是做下人的人,姨太太瞧得起我,才和我说这些话,
我是从不敢违拗太太的."薛姨妈听他的话,"好一个柔顺的孩子!"心里更加喜欢.宝钗又将大义的话说了一遍,大家各自相安.
这日丫头回道:"花自芳的女人进来请安."王夫人问几句话,花自芳的女人将亲戚作媒,说的是城南蒋家的,现在有房有地,又有铺面
,姑爷年纪略大了几岁,并没有娶过的,况且人物儿长的是百里挑一的.王夫人听了愿意,说道:"你去应了,隔几日进来再接你妹子罢."王夫人又命人打听,都说是好.王夫人便告诉了宝钗,仍请了薛姨妈细细的告诉了袭人.袭人悲伤不已,又不敢违命的,心里想起宝玉那年到他家去,回来说的死也不回去的话,"如今太太硬作主张.若说我守着,又叫人说我不害臊,若是去了,实不是我的心愿",便哭得咽哽难鸣,又被薛姨妈宝钗等苦劝,
回过念头想道:"我若是死在这里,倒把太太的好心弄坏了.我该死在家里才是.
"于是,袭人含悲叩辞了众人,那姐妹分手时自然更有一番不忍说.袭人怀着必死的心肠上车回去,见了哥哥嫂子,也是哭泣,但只说不出来.那花自芳悉把蒋家的娉礼送给他看,又把自己所办妆奁一一指给他瞧,说那是太太赏的,那是置办的.袭人此时更难开口,住了两天,细想起来:"哥哥办事不错,若是死在哥哥家里,岂不又害了哥哥呢."千思万想,左右为难,真是一缕柔肠,几乎牵断,只得忍住.
那日已是迎娶吉期,
袭人本不是那一种泼辣人,委委屈屈的上轿而去,心里另想到那里再作打算.岂知过了门,见那蒋家办事极其认真,全都按着正配的规矩.一进了门,
丫头仆妇都称奶奶.袭人此时欲要死在这里,又恐害了人家,辜负了一番好意.那夜原是哭着不肯俯就的,
那姑爷却极柔情曲意的承顺.到了第二天开箱,这姑爷看见一条猩红汗巾,方知是宝玉的丫头.原来当初只知是贾母的侍儿,益想不到是袭人.此时蒋玉菡念着宝玉待他的旧情,
倒觉满心惶愧,更加周旋,又故意将宝玉所换那条松花绿的汗巾拿出来.袭人看了,方知这姓蒋的原来就是蒋玉菡,始信姻缘前定.袭人才将心事说出,蒋玉菡也深为叹息敬服,不敢勉强,并越发温柔体贴,弄得个袭人真无死所了.看官听说:虽然事有前定,无可奈何.但孽子孤臣,义夫节妇,这"不得已"三字也不是一概推委得的.此袭人所以在又一副册也.正是前人过那桃花庙的诗上说道:
千古艰难惟一死,伤心岂独息夫人!
珍爱红楼----本是桃花(二十三)(我本真心托明月)
多年后,春日的一天,桃花开的正好,袭人立在树下,看着满树的花,心神有些恍然。
桃花也是美的,春天里明明净净的很有生命力。可是世人不赞桃花,她太普通。秋天的时候,冬天的时候,早就落了。她原是最世俗的。可是如能真的世俗了,也是一种幸福。
她不是他的芙蓉花神,她不是他的牡丹花,更不是他前世的仙草。她只是他凡尘的一种俗缘。她随了他那么多年,看着他一天天长大,他说了那么多得泪的话,原来只有黛玉的泪才是他的。他说了那么多化灰化烟的话,其实她只是个听众,她有没有走进他心里,那怕只是一瞬也好。也许有过,只是一瞬间,他就忘了。
她满园子里找他,她倚门而望,他病了,她守着,他出去了,他等着,那么多年她的心里只有他。可是他从来没想过她的心,纵然一切都是空,可是她的痴心是真的,一生的相守是真的。就算他走了,她好想能为他守一世,可是她没资格。从来她只是个丫环,连一生想念一个人的资格都没有。
于是她又跌落在红尘,春天里桃红依然,可是不是去年花。那个赏花的人走了。她只能开在别人的的院子里,花依然,人依然,只是此心已碎!
这世上没人懂她,没人懂桃花,她只能寂寂的开,寂寂的落!
桃花帘外东风软,桃花帘内晨妆懒.
帘外桃花帘内人,人与桃花隔不远.
东风有意揭帘栊,花欲窥人帘不卷.
桃花帘外开仍旧,帘中人比桃花瘦.
花解怜人花也愁,隔帘消息风吹透.
风透湘帘花满庭,庭前春色倍伤情.
闲苔院落门空掩,斜日栏杆人自凭.
凭栏人向东风泣,茜裙偷傍桃花立.
桃花桃叶乱纷纷,花绽新红叶凝碧.
雾裹烟封一万株,烘楼照壁红模糊.
天机烧破鸳鸯锦,春酣欲醒移珊枕.
侍女金盆进水来,香泉影蘸胭脂冷.
胭脂鲜艳何相类,花之颜色人之泪,
若将人泪比桃花,泪自长流花自媚.
泪眼观花泪易干,泪干春尽花憔悴.
憔悴花遮憔悴人,花飞人倦易黄昏.
一声杜宇春归尽,寂寞帘栊空月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