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红楼第一回

(2007-08-23 14:30:31)
标签:

随笔/感悟


    红楼梦的第一章标题是:甄士隐梦幻识通灵 贾雨村风尘怀闺秀.一般来说书的回目都是本节的点睛之笔.点明主人公及本节中心.
   甄士隐将真事隐去,贾雨村名为假语村言。这二人从名字上来看是相反的意义,自是不同的两种人生感悟。开篇第一段就以交代为闺阁昭传,在作者的年代是男尊女卑的时代,过去的小说家多以男子为主题,像曹公这样以女子为中心的作家并不多见,可见作者见识不凡,自有品味。
作者提醒读者本书中回中凡用"梦"用"幻"等字,是提醒阅者眼目,亦是此书立意本旨。看来作者用字是要真真假假了,真意自要读者个中自品了。也因此让本书有了另一种光彩。
   接下来用空空道人与石头的对话幻出此书来历,于平淡中不忘写出曹公自语: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回目中二人出场。一是士隐,二是雨村。二人此时身份,一个是当地望族,一个是落魄无钱赶考的书生。交代二人身份志向。士隐中写出爱女英莲。本书中第一个出场的女子,粉妆玉琢,乖觉可喜。模样原是不俗,更觉日后经历应怜。与士隐梦中写出木石前盟,神瑛侍者与绛珠仙草的前缘,正是日后宝黛情缘的缘起。是本书的仙幻缘由。以还泪偿恩始,以泪尽而结。中间夹带着石头幻化成的通灵宝玉。也要红尘一趟,历经人世繁华与世事情结。
士隐醒后,于街边见僧道渡脱英莲,点出英莲一生经历。
惯养娇生笑你痴,菱花空对雪澌澌.
好防佳节元宵后, 便是烟消火灭时.
   其中有命无 运, 累及爹娘八字读来字有千斤重。道尽古今天下英雄之泪,女子之哀。千年文人不就是最怕的这八个字。其中写尽多少辛酸与鲜血,从英莲身上写出。莲花之美之韵,正是古代文人所追寻的向征物,而命运多是有命无运。曹公信手写来已是千年景观了。
    雨村出场,点出其功名之意。于士隐院中见丫环娇杏,一个咳嗽,一个起身往窗外一看。从娇杏眼中写出雨村容貌,腰圆背厚,面阔口方,更兼剑眉星眼,直鼻权腮.这丫鬟忙转身回避, 心下乃想:"这人生的这样雄壮,却又这样褴褛,想他定是我家主人常说的什么贾雨村 了, 每有意帮助周济,只是没甚机会.我家并无这样贫窘亲友,想定是此人无疑了.怪 道又说他必非久困之人. "看来雨村自有飞腾之日,娇杏三顾,雨村已是有心。注下侥幸情缘。
    月下谈诗,自有雨村之抱负士隐之豪爽。未曾到今日求助之人会是日后伤害女儿之人,若知日后事,士隐作何想法。接下来,雨村赴京,士隐家逢巨变,女儿丢失,家中失火,又为岳父算计。人生炎凉一下子显现出来。
一句偏值近年水旱不收,鼠盗蜂起,无非抢田夺地,鼠窃狗偷,民不安生,因此官 兵剿捕,难以安身.士隐只得将田庄都折变了,便携了妻子与两个丫鬟投他岳丈家去.写出百姓生计之难,当时社会之状况。像士隐之人大有存在。
    士隐再遇僧道,看破红尘出家去了。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 蛛丝儿结满雕梁,绿纱今又糊在蓬窗上.说什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昨日黄土陇头送白骨,今宵红灯帐底卧鸳鸯.金满箱,银满箱,展眼乞丐人皆谤.正叹他人命不长,那知自己归来丧! 训有方,保不定日后作强梁.择膏粱,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杠,昨 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提前写出红楼结局。
     最后娇杏在街上遇见已经荣升的贾雨村,侥幸情缘有了结果!

点评:本回目中两个重要的人物贾雨村和士隐出场,二人的境遇在本节就有了天上地下的改变,写出世无常人情冷暖。世间上锦上添花易,谁是雪中送炭人。雨村在庙中每日卖字作文为生,一卖就是数年。可知其不易。此人也算是有抱负,时逢三五便团圆,满把晴光护玉栏.
   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
若无士隐帮助,不知他的诗要念到何时,待到接了银子,便读书人不在黄道黑道,总以事理为要,不及面辞了.如此急迫,足见其急功近利之心。
士隐本是观花修竹的闲人,与世无争与人为善,本想自得其乐。无奈多次变故,让他一颗悠闲心再也不能平静。急忿怨痛,已有积伤,暮年之人,贫病交攻,竟渐渐的露 出那下世的光景来.此时再遇僧道,想起前尘往事,再想现在,方然悟道,他是第一个被渡的人。
二人一个出家了,一个做官了,这样的差距是一年前谁也不曾想到的。
英莲和娇杏,一主一仆。一个是父母的掌上明珠,造化弄人,看灯的时候丢了。另一个因为偶然回眸,侥幸了一段缘,此后身份大变。二个女子,一个成了令人伤感的女子,一个令人羡慕。她们曾同在甄家生活过,此后境遇两重天。英莲辗转漂泊,娇杏成了雨村的夫人。
木石前盟的约定,灵河岸边的水秀山明,给未出场的二位主人公蒙上了美丽清纯的面纱,什么样的相遇,什么样的泪水,注就什么样的情缘!通灵宝玉的出现,无材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
  此系身前身后事,倩谁记去作奇传?
又是什么样的情境,作者用了这样一个传说与故事,抒发的是自己如何的情怀,但凭人说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