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爱红楼---贾母对黛玉的爱(我本真心托明月)
如果是失去的父母的黛玉世上最亲的人是贾母,大家都没意见吧。贾敏一过世,老太太就去信给黛玉的父亲要接黛玉入京,按说不合常理,人家父亲尚在,又是年纪青青的,她急着接人家的唯一的女儿离开,让人家父女分离,似乎不大说的通。这只能说明两个问题,第一贾母最疼贾敏,现在女儿去了,忧心黛玉会受委屈,得不到最好的照料,即使是跟着亲父,贾母也怕黛玉委屈。第二,也许真的像猜测的那样,黛玉的父亲的官场有了风险,贾家久在京中,自是知道消息,为了黛玉不受影响,所以一走了之,是为了保护她。不管是何原因,贾母对黛玉的爱是无微不至的,是世间最真挚的亲情。
黛玉进府是贾府派了男女般只来接的。黛玉家是做官的,本来自已是有能力送小姐进京的,可是贾母连这些都代办了,她对黛玉的情份可见之真切了。进了贾府的黛玉,初见贾母时,就被贾母搂进怀里痛苦不止,这是真情流露吧,习惯了泰然处之的贾母,看见黛玉的一瞬间想到了自己最爱的女儿,这一世再见不能了。她抱着黛玉好像又看到了她的小敏。她的泪再也不能控制了。所以说黛玉的身上是凝结了贾母对女儿的深情。接下来,贾母的安排马上可见,黛玉得到了与宝玉相等的待遇,超越了贾家的三个亲孙女。这一层一下子就让上上下下的势利眼明白了这个黛玉在贾母心中的头等份量。有宝玉的就有黛玉的,在老太太心中是一样的。
老太太是公开了她的喜好,她与贾政同住,让长子另住别处。这等于公开说明了,她对长子的不满。贾母对小儿子的偏心还是有了。你看她对宝玉的宠爱,这个小公子一出生,因为那块玉,蒙上了神秘的光芒,得到了贾母的至爱。他没按规矩随母亲居住,而是被老太太带了过去,一切由老太太亲自管理。宝玉的丫环是袭人和晴雯,这二位都是老太太调理出来的,都给了宝玉。每日里对宝玉的饮良起居关怀备至,宝玉为什么是贾母的凤凰。这应该和家族的矛盾斗争有关。贾母不能明着表达对贾政的支持,那么厚待他的儿子该是最好的沉默的表白了。而且宝玉是被大家从小看好的未来的贾府的希望,由贾母亲自教导,那么这个孩子自然和贾母最亲了,而且宝玉跟着老太太,那么王夫人总要有所顾忌吧。
如果说贾母出于大局的考虑,宠爱着宝玉,那么对黛玉的关怀确只是出自于血缘之爱了。黛玉和宝玉一同长子,两小无猜,相处的最好。这是贾母乐于看到的。贾母没有明确的说什么,可是对于她最爱的黛玉她肯定是有想法的。她当然希望这个天仙般的外孙女在她的亲自照管下快乐的生活,即使长大了也能像公主一样的生活,那么决定黛玉幸福的是婚姻,贾母当然想为黛玉决定 一门好亲事,她知道这个女孩子,唯一关心她的人是自己,除了自己,没人关心她,那么自己不为她打算,她的命运就真的成了浮萍,精明的贾母早已看透世情,当然不会让黛玉委屈。委屈了黛玉就是让贾敏伤心,那是贾母心中最柔软的地方。
所以她不顾忌规矩礼教,成全着黛玉宝玉的青梅竹马,就自他们吵吵闹闹,就算王夫人一百个不乐意,老太太依然不动声色的默许着。甚至于凤姐公开开宝黛的玩笑,凤儿是最懂老太太的心思,黛玉嫁进贾家原比别人家好的多。贾政总还是黛玉的舅舅,总比把黛玉嫁到陌生人家好太多。而且宝玉的性格最是温和,女孩子找到这样的人总是最好的。就算是金玉之说满天飞,就算是元妃的端午节的礼宝钗和宝玉的一样,贾母依然选择着自己的方式。她在张道士那里说的清楚:和尚说了宝玉命里不能早娶。一下子就把宝玉的婚期拖了个无期。是呀,宝玉可以等,宝钗比宝玉大,她不能等,贾母是希望薛家自动放弃,那么她和王夫人就不必把冲突明确化了。王始终是宝玉的母亲,贾母不能不考虑她的态度。所以她要优待薛家母女,不能不合规矩。贾母的心是费了,至于走到那一步,她也不知道。纵然权力如她,也要看看规矩的条框。
黛玉的每一次生病,都让她揪心。黛玉那里吃的用的,都是最好的,连糊窗户的纱的颜色贾母都要过问。诸如好菜好饭都要给宝黛送一份。她的心从来都是无微不至的。别忘了那个和黛玉情同姐妹的紫娟可还是老太太的丫环。平日里老太太拿自己的钱补贴黛玉,让这个大家小姐在金钱上无忧无虑。看看云儿,请次客拿不出钱,足见贾母对黛玉关怀之细至。黛玉在贾府那个人人一双富贵眼的环境中没有因为钱而失了身份。她的经济是宽裕的,她的丫环比别的丫环小费是多的。看黛玉打赏宝玉派去送茶叶的小丫环的钱,后来打赏宝钗那里送燕窝的老婆子的钱,可见黛玉银钱充裕。
黛玉的屋子布置的精美而富丽,这是贾母尽已所能给黛玉的最好的物质生活。紫娟试宝玉,结果宝玉大病,若换了别人老太太早怒了。因为紫娟是黛玉的丫环,本为黛玉,贾母自是心知,所以才轻描淡写的压了下,留紫娟照管宝玉,还不忘让自己的丫环去伏侍黛玉,纵是在宝玉大病时,贾母对黛玉的爱不让一分。
黛玉长大了,美丽而有才情,那份气质自然是贾敏的气派,贾母是欣慰的,只是黛玉的体弱,让人忧心。黛玉的婚事让贾母操心。她是多想能成全黛玉的心事,可是王夫人拦在那里,不能不让贾母顾忌,那个可能成为黛玉婆婆的人,是不好得罪的。王夫人的手腕,贾母自是知道。表面上的和和善善,都是形象,真实的王夫人出手狠毒。金钏跳井,合府皆知,贾母怎会不知道。晴雯被撵,那是她派过去的人,她看好了晴雯,才让她去宝玉那里,王三言两语的编派,贾母怎会不知道其中原委,只是人王夫人已经清理了,贾母又能如何,难道为了一个已经走了的丫环,而且为了那些说不清道不明的理由和王夫人大闹一场吗,当然不能。所以她只是笑笑,这个笑意味深长,知而不点透是她的哲学,糊涂如王夫人也该知道老太太是给她留着面子。这是一种大家族里的处世哲学。所以老太太只是笑。老太太为了黛玉的长远幸福不愿意和王正面冲突。
贾府的外面依然华丽,贾母早知道一切都是空的,她只是为了稳定大局在撑着,她知道她的态度影响着整个贾府的态度,她只能强撑着,她关心着黛玉也只能慢慢的操纵着。她无法表达的是对黛玉的关切。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