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红楼---谁惜春(我本真心托明月)
整个的大观园里,谁是惜春的人呢。
那个东府里珍大爷的亲妹子,不用担心自己是正出庶出了。那是探春的心结,对于惜春是不必想了。好歹赵姨娘还会问部问探春的冷暖,就算邢夫人不管迎春,可是老太太不让迎春见南安太妃,邢夫人还会替迎春生气。可是惜春连这样冰凉的关怀都没有。从来没见过贾珍关心过这个可怜的小妹妹,那是连自己的儿子都不管的人,那里会理会一个小姑娘的心事。
她从小和两位堂姐住在荣府,后来进了大观园,贾家的客人不少,只是黛玉了云儿了宝钗都是和探春她们年纪相仿,与惜春相比都大了些,所以她们的活动惜春介入的少了。那些娱乐活动,惜春的出场是淡淡的,没有笔墨。她更像是原应叹息的一个影子。比起皇妃省亲的高贵,比起迎春的软弱,探春的刚强,她安静的像是空气。
宝玉是贾母和王夫人的心头肉,黛玉是老太太的至爱,老太太好吃的好喝的,都想着宝黛,宝黛吵了架,老太太会打发凤姐去说和,只是从没见老太太想着给惜春送什么好吃的。探春还有个整天让她忧心的赵姨娘,有时问问寒暖,宝钗是家里的凤凰,母兄的主心骨。迎春其实是自误了,她的身份年纪都能让她接触到很多东西,只是天性懒散让她顺应惯了,时间久了连奴才都期到了她头上。惜春的世界太冷清,没人管理没人关怀的环境,让她成了冰箱里的一尾鱼,久而久之,她也把自己冰了起来。她对小姐们的诗社没兴趣,大家热闹的烤肉吃,也没她的影子。只是贾母带着刘姥姥逛了次园子,非让她画画,她才被人想了起来,于是她开始了画园子的工程。这一次她得到了宝钗的热心观注,又从凤姐那里得到了支持。她还是淡淡的,那时的感觉,还不如周瑞家的送花时的状态,那时她还笑着说:剃了头如何戴花。还是一个可爱的小姑娘的形象。而此时她是淡然的,一种提不起兴趣的感觉,完全是应付贾母的任务,有一种无奈的感觉。
她说话最多的章节是凤姐她们抄园子的时候,居然是为了让自己从小到大的丫环入画离开,入画的眼泪、凤姐的讲情,都不能改变惜春的决定。相对于迎春舍不得司棋的泪水,她的绝情更让人心寒。可是她的背景是什么呢,是那个冷淡的世界给了不能相信任何人的感觉。所以她不能信任入画,一个在她身边多年,却很多事不让她知道的人。这种感觉让她更害怕。她不是胆小而是没有安全感。 从来没有得到过温暖,让她无法给自己安全的感觉。也许只有封闭才让她踏实。
她和尤氏的对话,表明了她的态度,她对宁府的厌恶,宁府对她的冷漠,这一切成了她冷漠的原因。她放弃了入画,是因为她远离了红尘。她的心是空的了。无人惜春,这一生,她只能冷清的生冷清的走了。
她是清醒的,她知道贾府是靠不住的。迎春被亲生父亲卖了,最后被折磨死了,这个世界真的让人无法相信。那么她那个哥哥比贾赦也好不了多少。她不做第二个迎春,她要做她自己,虽然那样的世界也是冷清,但是最基本的尊严还能存在。这是她能为自己选的最好的生活方式了。她走了,离了红尘,走向另一个无欲无求的世界。不是不求。只是这一生没人肯给她爱。她只能走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