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珍爱红楼----妙笔生花

(2006-12-15 13:09:33)
 

  珍爱红楼----妙笔生花
  曹公有一支妙笔,写得活灵活现,多少年来人们看红楼评红楼,实在是因为他写得太生动太细致,好像真实的在就眼前。
      你看曹公讨厌 赵姨娘,大家也都跟着讨厌了,而且探春是 很不喜欢这位母亲的,她对赵姨娘的态度是相当的刻薄的。你说赵姨娘干什么坏事了,她联合道婆想害死凤姐和宝玉,结果是闹了一场,二人反倒更好了。后来的赵姨娘倒也不再用此着了。她开始联合王夫人的丫环彩云偷东西给她,要说这个人也就这点能耐,做坏事也是小打小闹的有限,可是让人痛恨的瞧不起她。究竟她也是夹缝中的一个可怜的母亲,一切都是为了她那个不争气的儿子,说起来也没的事非,但是就是让人讨厌。连芳官等人都能欺负她,当然是她自找,可是她也是有点身份的人,还有个儿子女儿是主子,可见大家多不放在眼里。看看平儿,论身份还不如她,可是赵姨娘见了都要赔笑让座。还是因了凤姐的权利。
     再说凤姐吧,她手里可有好几条人命,张金哥和守备的公子 ,因为她想要 一千两银子,而死去,虽不是她的本意,可是她却是在敛财,才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而且贾瑞的死也是她一手造成,贾瑞是该死,凤姐也是狠毒。尤其是尤二姐,这可是她处心积虑的害死而后快,连贾琏的孩子一起害死,这一层是太狠毒了。这么一个心狠意狠 的人,却是本书的重点人物,她出场的地方笑声不断,老太太宠着她,平儿帮着她,仆人小厮都怕着她,读者对她倒不是厌恶,最后曹公还是很同情她的。觉得她生不逢时,为贾府操心那么多年,最后结局很惨。可是放高利贷这些都确有其事,并无冤枉她。便是大家随着曹公的笔锋有时真的很喜欢她。
       宝黛钗之间的感情是够让人费心的了,宝黛的情投意和,却是无缘。宝钗的用尽心机也是一片真情,最后的结局却是走的走了死的死了,轵有她在红尘中等待一个不回头的人和一段无法结束的情。这个结局对于三人中一生的悲哀。可是却先写了他们三人那么多年的吟诗作画,曾经是繁华似锦,转瞬间劳燕分飞,已无踪影。大观园的红香绿玉,是成了一片空!
      十二金钗多少情,一个怡红院多年故事,美丽的机灵的调皮的,曾经可爱的女孩子在曹公笔下鲜亮生动,让人忘也忘不了。黛玉的忽喜忽怒,宝玉的痴痴情情,都让人感动。那个身在其中的宝钗的一会儿冷静一会儿深情,让人感叹。
     好美的大观园好热闹的少年时代,一切在曹公的笔下让人身临其境!常常跳过结局,只看前面的章节,那才是有声有色,不要那样的结局,黛玉和宝玉是永远的初相见,宝钗是那个让人雨夜给黛玉送燕窝的大姐姐,云是快乐的天使。探春是才自精明志自高,凤姐是锦绣辉煌的神仙妃子,晴雯是撕扇时的千金一笑,袭人是劝宝玉读书时的花解语,那才是书中的美丽!就像宝琴来时大家赏雪看梅花的精致,那样的环境那样的人物,才是人间至美!
  珍爱红楼----细节深处
          宝钗是很会做细节的。
          湘云请客,宝钗就做的漂亮,湘云一时冲动,说要请大家,可是晚上计议时,才发现,自己没钱,她当然不知如何,说出的话如何往回收,回家去要,那里做不得主。善解人意的宝钗,马上为她出主意,从自己家里拿大家爱吃的螃蟹来,再准备些酒果,这下子让湘云高兴,而宝钗确说我说真心待你,你千万别多心,咱们就白好了,说得湘云感动。是啊,谁会替她想,老太太 想着宝黛就够了,宝玉是一心一意的黛玉,家里的人更是不会替她想了,只有这个宝姐姐时时替她考虑,湘云自然感动了。她对袭人和宝玉说:有这么个亲姐姐,纵是没了父母也没什么。湘云的百分百的认可了宝姐姐。在宝钗那里她得到了 别人没给她的亲情和温暖。黛玉玉不让着她,宝玉总是忘了她,还是宝姐姐好。
        黛玉在府里,是锦衣玉食,好吃好喝的。老太太 经常把别人给她的好吃的送给黛玉,宝玉也是,凡别人送的东西,都要给黛玉送一份。凤姐也是事事想着她。应该说她的环境是很好的了。然而她多心,总怕人嫌着她。宝钗说起吃燕窝好,她就说不想给人找麻烦,让人背后议论。宝钗点头同意,最后说从自己家里拿,黛玉听了也是感动。认了宝钗做姐姐。黛玉自然 是看不上这点东西,只是感谢宝钗的多情。她也是明白人,知道什么是好心。宝钗又多了个妹妹。
     薛蟠经商回来给宝钗带了东西,宝钗分送给大家,也有赵姨娘的份、这下子让赵姨娘高兴,大约从没人这样对她,她高兴的跑去向王夫人夸宝钗。大约赵姨娘就夸过宝钗。
       小红是 宝玉的丫环,宝玉连名字都不知道,宝钗只听声音就能知道是小红,可见之了解。茗烟是宝玉的小厮,宝钗的莺儿认了茗烟的娘做干娘,两家的关系非常好。宝玉的一举一动大约宝钗是很清楚的了。
       金钏死后,宝钗拿自己的衣服给王夫人,说金钏以前常穿她的衣服。一个小姐整天送丫环衣服,那可是王夫人的大丫环。湘云送宝钗手饰,宝钗又送了袭人, 袭人是宝玉的丫环。
          宝玉挨打,宝钗第一个去送药。可是贾琏挨打,就不见她去关心。也是那用不着她。
      元妃省亲。她见元妃把红香绿玉改为怡红快绿,马上就明白她不喜香玉二字,提醒不觉悟的宝玉。
       哥哥出去经商,她提出带香菱进园子做伴,是看出香菱想进园子,便成全了她。
     给邢岫烟赎衣服,也是她有心看见人家穿的少,知道其中必有缘故。
     宝钗从小处用心与人方便,结了她的好人缘。她从不多话,却当众夸贾母,点戏点菜都是按老太太的意思去做。可见平日里她把老太太的喜爱都摸清了,那一定是从老太太的丫环那里知道的。
         黛玉和宝玉是用心良苦,宝钗也是用心到了极致,宝玉也是有福,一个是一生的泪水,一个是一生心情。!
  珍爱红楼----分身术
       书中有假宝玉便有甄宝玉,一南一北,一样的名字一样的容貌,而且性情也相似。有了金锁还有金麒麟,一个是金玉良缘,一个是麒麟伏白首双星,偏是宝玉送云儿,丢了还让云儿捡了,也算是一段缘。湘云对着麒麟出神,这对于豁达的湘云还是第一次。有了黛玉,黑色的玉,还有红玉,妙玉。
         真假宝玉从并未相逢,一南一北相隔遥远。双金到是好说好笑的姐妹,黛玉和红玉并无交情。作者多用暗示。书中写道宝玉有五个朋友。第一个是北静王,他常送宝玉东西,一次是念珠,宝玉送黛玉,黛玉不要。第二次是编的下雨天穿的雨具,很是精美,宝玉又送黛玉,黛玉说穿上像渔翁渔婆,还是不要。宝玉总是得了好东西想着黛玉,这两样他认为极好的东西,黛玉都回绝了。北静王名为水溶。黛玉为芙蓉花是水芙蓉,诗中说芙蓉开在秋江上,莫向东风怨别离。芙蓉是要融于水,才要生命。看来黛玉和宝玉无缘,而北静王是她的归宿。她与宝玉别离,当是为了救宝玉,而后忧伤而死。
         红玉与贾芸是手帕定情,这一点与宝玉送黛玉几块半新不旧的帕子相同。红玉是宝玉的丫环,因受晴雯秋纹等人的排斥而离开怡红院,主动去了凤姐那里,成了凤姐的女儿。贾芸做了宝玉的儿子,红玉为红色之玉,芸是香草,宝玉是玉,黛玉是仙草,好似二人一段成真的俗缘。红芸二人是积极争取,不等不靠,在当时是难得的,这像宝黛的心情。
        宝钗是金钗而且是白色的。湘云是麒麟,是金色的。钗是静,麒麟是动,二人一静一动,都是与宝玉从小长大,却不是宝玉的知己,但都有红尘的缘份。双金也该应对 真假宝玉。宝钗配了宝玉,湘云嫁了甄宝玉,从此一南一北天各一方,一样的宝玉不一样的人生。
      宝玉把袭人的汗巾送了玉含,又把玉含的送了袭人,后来袭人嫁了玉含,蒋玉含,将玉含,看来玉含是宝玉的另一个俗缘,另一个化身。袭人其实是随在红尘中的宝玉身边,她与精神世界的宝玉无缘。
  珍爱红楼----宝玉的朋友
     宝玉有四个朋友。
      第一个是北静王,是世交,比他年纪大不了多少,从外表看和宝玉是一类人物,二人过往挺密,北静王也送他些很实用的东西。他也拿王爷撒谎,比如在凤姐生日那天,他就说去看王爷了。王爷很 看重的一个戏子叫琪官,原是忠顺王府的戏子,北静王与忠顺王不和,后来琪官从忠顺王府跑了,想必也有北静王的意思,用一个戏子,暗示两大不和的政敌,结果宝玉挨了打。
         第二个是秦钟,二人算是亲戚,一见如故,成了学友。在学堂里一齐惹事生非,秦钟这个人物匆匆出场,又匆匆死去,倒让宝玉哭了几场。他姐姐是可情,他是钟情,二人皆与情有关,都是宝玉所在意的人,可是都匆匆的去了,可见宝玉与情无缘。
         第三个是柳湘莲,是个侠客,又能唱戏,与秦钟也是朋友。本来好好的闲逛 送,贾琏与他说了门亲事,他也同意了。后又反悔,去问宝玉,尤三姐的人品,结果宝玉一句:你既深知,何以问我”生生是断送了这份情。湘莲跑去退婚,要回订礼。结果三姐失望而至,自刎而死,湘莲又大悔,然而出了家。此人是有反复之处,开始痛打薛蟠,后又救他,还成了兄弟,相处很好。一时高兴定了亲,一时又反悔。最后出了家。书中说三姐与黛玉容貌相似,而湘莲也是宝玉一类人,看来是说黛玉先死,宝玉出家。其中是好梦成真又生变故,也是宝玉的原因。
                   第四个是琪官,他是个戏子,能让两位王爷青目,应该说是名满天下,他与宝玉一见如故,后来因为汗巾的缘,又娶了宝玉的大丫环袭人。 比起秦钟和湘莲的结局是好多了!
 
  珍爱红楼----机灵黄金莺
       强将手下无弱兵,看看凤姐身边的平儿,其处事大气和气细致妥帖,是凤姐的最佳互补。而老 太太的鸳鸯更是精明果断,刘姥姥来了, 和凤姐一起让刘姥姥哄老太太高兴,贾琏周转不开和她借钱,她回了老太太,用自己的名应了下来。是个敢做敢当的女子。
      而一向于谋略取胜的大家闺秀宝钗身边的莺儿也是不显山不露火的精明着。比通灵金莺微露意,宝玉探病,是个好机会,宝钗提出看看那块宝玉,莺儿不失时机的进言,这上面的话和姑娘的金锁上的是一对,引起了二爷的好奇心,争着非要看,这下子引出了金玉之说,自然而然让宝玉见到了金锁。后来黛玉不期而至,但还是晚了一步,宝玉看了金锁。
      后来宝玉挨打,她去打络子,就在宝玉面前大夸姑娘有世人没有的好处。她倒是忠心的很,一有机会就在宝玉面前为宝钗进言,为了金玉良缘,她一样的用心良苦。
       但是莺儿是个有性格的人,贾环和她们玩点子,输了赖帐,莺儿可不像宝钗那样当没事一样,马上说了出来,后来贾环哭了,宝钗训莺儿,莺儿还说:上次宝玉赢了那么多都赏给了小丫环,没见个爷还赖我们的钱。一下子让贾环没理了,贾环说:你们都和宝玉好,欺负我不是太太生的。宝钗忙劝他。你看宝钗忙着树立好人缘。莺儿对自己看不上的人就是 不客气。
       园子里搞承包。莺儿摘花和叶子编篮子玩,春燕对她说:她姑娘看的紧。莺儿便说:各房都有花送,是她们房不要,说是需要的时候再送,可究竟也没要过一次,所以别人摘使不得,她摘就使得。你看莺儿多理直气壮。宝钗是不想沾贾府的光,用贾府的东西,免得让人言三语四的,可莺儿不这么想,她觉得该有她们的。
       莺儿跟着宝钗也学了很多 东西,宝钗是琴棋书现样样精通,你看莺儿的手多巧,在园子里出了名的。每次宝钗给园中人送东西也是她负责执行。
      书中莺儿给人的年纪好像比宝钗小,但是能得到宝钗的重用,自是机灵的很。

  珍爱红楼----字字是情
       书中的前些回,多看见的是黛玉的小性子。宝钗病了,宝玉去看病,这是人之常情,宝玉看望在自己家中做客的表姐是很正常的。那宝钗可是王夫人的妹妹的孩子,宝玉若不去则不知礼数。宝玉去了,黛玉随后而至。不知黛玉是知道宝玉来随后之来, 还是巧合。黛玉一见宝玉便说“早知他来我就不来了”宝钗忙说“这是为何”黛玉说“今儿他来,明儿我来,不至太热闹,也至于太冷清”看黛玉回答的多妙,宝钗岂是怕热闹和冷清的人,她是什么环境都自然的人。这句话分明怪宝玉来也不告诉一声的意思。宝玉只是笑。
       后来宝玉喝冷酒,让宝钗劝的改喝热酒了,宝玉如此听话,让黛玉不喜,但是当时无话可说,等到她的丫环送手炉时,她找到了机会,说丫环听只别人的话,平日里自己的话都当了耳旁风。说的宝玉无话可说,而宝钗知黛玉是这样的惯的了也不说什么。
      最后二人一起离开,说说笑笑回到住处,黛玉的小脾气才没继续发作。黛玉本是不满宝玉独自去看宝钗,更不乐意宝玉听宝钗的话,所以连讽带刺,说的绵里藏针的,让其余听的人也不好说什么。
      湘云来了,宝钗和宝玉一起过来的,让黛玉见了,更是不自在,便说我说呢,让人绊住了,要不早飞来了。宝玉说只许陪你玩,不许陪别人玩。黛玉恼了,这话她是难回,便说我没让你远着她,那我成什么了人,我为了是我的心。你看争不过了,就说为了是自己的心,自己的心是什么,是情,是重宝玉胜一切的情。
      后来宝钗过生日,为了人说戏子像黛玉,黛玉又看见宝玉给云儿使眼色,又听见宝玉对云儿说自己小心眼,不想让云儿得罪了自己,黛玉更是生气了,明白着宝玉是怕湘云得罪人。黛玉问宝玉问得好:她得罪人与你什么相干,莫非她和我玩笑自轻自贱了。宝玉不发一言而去,宝玉哪能说得过机敏的黛玉。自是回房郁闷去了。黛玉不放心又来看宝玉,瞧见他写的贴子,拿去宝钗湘云同看,然后三人一起来说宝玉,让他去了“悟”的念头。
         去庙里那一回,因张道士说要为宝玉说亲,宝玉又拿了麒麟要给湘云,黛玉更是心里不悦,见宝玉不去看戏,问宝玉为何不去看戏,二人大吵了一架,又是砸玉,又是大哭,还惊动了老太太,二人冷战了几天,还是宝玉去道歉,才算没事。湘云来了,黛玉也跟到怡红院,怕因麒麟有什么故事,却听见宝玉在人前大赞她,心中自是喜悦,只是不好进去相见,回身往回走,宝玉见到黛玉,把心里话说了出来,二人这一次算是说的真话,不是平日总是真真假假的试探。
         宝玉挨打,黛玉哭 肿了眼睛,以至不能让人看见,免的人家打趣她。宝玉让晴雯送了三块手帕子,黛玉题诗,此情深定。这以的黛玉不再像以前那样试探宝玉,她相信了宝玉,所以和宝玉的冲突也少了。
       想想黛玉的小性子还都是为了宝玉,后来的大度也是为了宝玉,曾经的争后来的和也是为了宝玉。眼泪是情字字是情句旬是情!
  珍爱红楼----一怒一哭
        宝钗一向以稳重大方的大家闺秀形象出现,基本上喜怒不形于色。
唯有一怒一哭给人印象深刻!
          这宝玉好好的刚哄好了黛玉,来到贾母面前,又去没事找事的招惹宝钗。人家薛蟠生日请他去看戏,他不去(因为正和黛玉吵架没心情),已经让宝钗很不高兴了,还说宝钗像杨妃,那杨妃红颜薄命又红颜误国,是宝钗这样的大家小姐所不喜的人物,他拿来说宝钗不是侮辱宝钗,宝钗大怒,冷笑:我便做理杨贵妃,就是没一个好兄弟做得杨国忠。这时丫环来问宝钗看没看见她的扇子,宝钗借题发 挥:我和你闹过你在疑我,找那些和你素日嘻皮笑脸的姑娘们问去,这话骂得巧,素日嘻皮笑脸的姑娘不是在骂黛玉吗,也是黛玉有贾母宠着,宝二爷哄着,看见宝玉奚落宝钗就面有得意之色,能不让宝钗生气。这黛玉还明不白,反问宝钗看的戏目,宝钗微笑而答,让宝玉说出负荆请罪来正面还击宝黛,却让人挑不出毛病。看见宝黛二人面有愧色,便一笑收住 ,人家倒是能收能放,不让人欺负,点到就止,这一节看出宝钗的自尊心与清高,是不能让人漠视的。
         宝玉挨打,众人皆错怪薛蟠,宝钗和母亲质问薛蟠,人家急了本又喝了酒,口不择言说出金玉之事,又说宝钗护着宝玉,这下宝钗哭了。能不哭,自己的哥哥总不能像对外人一样连讽带刺的的说一顿,况且母亲还在旁边,可是金玉之事,让哥哥如此问自己,真是无言可对。第二天薛蟠道歉,这才哄的宝钗 笑了。此一哭是宝钗有情之表现,她不是任是无情也动人,她是有情之人,只是平日里掩藏的太深,到了特殊时刻才真心流露!
        一怒一泪竟现对宝玉的情义,虽然口上是无情,而情已在心中!这一个宝钗更生动更真实!
  珍爱红楼----被磨去棱角的黛玉
         少年时的黛玉在贾府深得老太太的宠爱是很有些锋芒的。她只看了一眼宫花,便说:我就知道别人不挑剩下的也不给我。那时的黛玉机灵俏皮,让人忍不住想笑,这哪里是受气的小丫头,分别是让人宠着的小公主。果然宝玉忙用话混 过去,周瑞家的一声也不吭。当然这种态度并不明智,给人一种小性子的感觉。
         后来去宝钗那里探病,李妈妈让宝玉少吃酒,结果黛玉反让宝玉赌气不理她。又说“这个妈妈也是,必定姨妈这里是外人,吃不得”让李妈妈无话可说,众人都笑了。黛玉的锋芒是率性的,机灵的,不招人 厌的天真。她和凤姐要茶叶,凤姐说烦她点事,她说:吃了点茶,她就指挥人。你看谁和凤姐讲理,也只有她的。别人推什么事,都用她作盾牌,凤姐要在邢夫人面前保护平儿,就说平儿让黛玉请了去。
        其实王夫人邢夫人对于黛玉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那是老太太的心头肉,又是无依无靠投奔了来的,若是说什么有失身份,也显得她们没人心小气。黛玉和宝玉吵架非是一次,王夫人早已不悦,却半个字也说不得。邢夫人更是,她们对黛玉的态度是反正一个小姑娘将来嫁了出去也就行了,何必多管她,所以由着她就是了。凤姐是喜欢黛玉,一半是为了老太太。一半是二人性格投缘。一样的机灵美丽,真性情。
      黛玉对宝玉是一言不和。就拉下脸吵了起来,哭得伤心。对宝钗也是连讽带刺。对湘云也不让着。
    长大后的黛玉个性有很大改变。尤其是和宝玉互为知己,又认了宝钗做姐姐。她的个性很是平和了。中秋夜她和云儿联诗,原是不负湘云豪情。替府里算帐,支持探春的改革。赏宝钗那里来送燕窝的老妈妈钱。宝琴来时,她对宝琴的喜爱,对薛姨妈的亲热。到后来抄大观园时,她的沉默,这都不像黛玉从前的态度。总觉得她该像探春那样有些话语在那里才对。众人原是怕她的,她在老太太那可比探春厉害,毕竟人人知道她身体不好,若是谁气了她,老太太更是不依。可是黛玉沉默着,为什么,因为她不在任性了,她开始忍耐。她的棱角被磨平了。
          她渐渐长大,开始在乎大家对她的看法,她想减少些她成为宝二奶奶的障碍,人有所求,必有所忍。人长大是要懂得取舍的。
  珍爱红楼----清高的宝钗
      曹公常用反话来写人物性格。比如宝钗,说她安分从时人缘非常的好,也常写她现实,可是又在不经意间写出她的清高。
     她生活的大观园是个繁华宝贵的地方,连丫环们还是描红着绿的,这也能看出是老太太的审美取向,你看宝玉的房子装饰的彩绣辉煌,而黛玉的屋子比上等的书 房还精致,老太太看见窗纱的样子旧了,还要让凤姐给换新的,最是讲究的一个贵族老太太,虽着年龄的增长更是喜欢热闹,这对于她来说是一种安慰,让她能看到往昔的荣华与快乐,这一层凤姐深知,所以她常为老太太制造热闹的气氛,所以老太太离不开她,从凤姐身上她可以看到自己得到了尊重,所以她开心。其实这些宝钗也知道,老太太给过她生日,她就点了老太太爱热闹的戏文,爱吃的东西,以宝钗的世故自是知道老太太喜欢什么。老太太喜欢女孩子穿得鲜艳漂亮,可是宝钗却是素服,连花呀粉的都不爱。到了她的屋子,和雪洞一般,老太太连说忌讳,可见老太太是常夸宝钗懂事明理却不喜欢她的装扮的。这一层宝钗知道而不改。你看她骨子里是在坚持某些自己的东西。为了家族她不得不忍耐很多东西,可是内心深处她还是在意自己的爱好,人生爱好 本是天然,她自是无奈,她长大后明白的规则与自己的梦想是冲突的,可是在妥协中她是有自己的不甘心的,外在守礼与内心的向往,也在折磨着她,所以她清高,她世故,两种不同的因素让她坚持又无奈。
            面对宝玉是真的明知不可能而为之,看着人家青梅竹马两小无猜 ,还非要让黛玉猜疑的围在宝玉身边,听黛玉讽刺她,看着宝玉在那里为黛玉痴狂。她是真的很是难堪,就算最后是她赢了,可是只有一个名人,从无宝玉的心,有什么用。她一生的幸福就是为了个空名伤感,结果宝玉走了,黛玉死了,她一个人看着大观园,年华如梦!
       清高的她,问心原无错,为什么现实是如此的样子,有了规则,  还是失了宝玉,为什么她的一生让宝玉将所有的清贵都粉碎!不哭不闹不等于不伤心,不放手不等于不失去,她的清高让她早就明白了这一切,可是最后清高在红尘中伤感,是为她没有坚持做自己想做的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