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珍爱红楼---迎春和香菱(我本真心托明月)

(2006-12-13 11:49:59)
         珍爱红楼---迎春和香菱(我本真心托明月)
      迎春和香菱从生命线上是本来是没什么关系的,你看一个是贾府的二小姐,一个是乡绅的小姐,可是命运却真会开玩笑,她们的结局却是那样的相似,好像是一个人的两面。
     香菱本来是父母的掌上明珠,聪明漂亮的女孩子,具备了一切招人喜爱的条件,父亲的个雅人,母亲是大家闺秀,这样的家庭是最能出人才。家里的气氛是非常重要的,温暖安静,最是利于一个女孩子的成长。可是正当我们为这个小女孩子庆幸的时候,她命运中最可怕的转变发生了,她被家人带去看灯,不知道她家怎么会用了那么一个不负责任的家人,把孩子丢了,也不回去报告,自己就跑了,真是可恶。香菱一生命运皆因此人而起。她落入了人生的低谷。有时候你生命中的一个小人起的破坏作用大于100个好人对你的帮忙,破坏力永远比建设力的杀伤力大,香菱就是一个好例子,她的好父好母也没能阻止她的命运走向黑暗。她先是被拐子拐走,然后在惊恐中长到十二三岁,被带了出来重卖,先是卖给了冯公子,这是个好人家,那是个小乡绅,而且人也温和,这样的归宿让香菱安心,好像看到了阳光,可是又冒出来个薛蟠,可恶的拐子,卖一次还想挣二次的钱,结果香菱眼见冯公子被打死,自己好梦成空,进了薛家。就这样她和贾府有了一丝关系。她的模样行事得到了宝钗和姨妈的怜爱,应该说最初的几年还是平和的,那时候金桂未入门,她的日子还是稳定的。能去园子里转转,后来薛蟠出门被宝钗带进了园子住了一年,这一年是她一生中最美丽最光华的一年,她和黛玉学诗,她的灵性得到了复苏,她在诗歌中找到了自我,应该说真正的香菱重生了,这一刻她是水中绽放的莲花,美丽高洁温柔安静,那样的时候是她一生的灿烂吧。如果可以她多想让那段时光停住。黛玉她们一直生活的时光于她眼中竟是那样的美好,是她拼了命也想要多留下的。金桂的出场,让她的人生跌到了低谷,一个是历经人生波折,却唯独不改其天真单纯的香菱,只是没能从命运的捉弄中学会好好的保护自己,她的心始终如水晶,透明晶莹只是不能给自己安全,另一个是娇生惯养生活在富贵家中的唯独不懂的尊重别人的悍妇,几个回合下来,香菱就是命在一线了,曹公让她回到了宝钗身边,只是生命已是苍白。
     迎春是二小姐,大小姐入了宫,她成了家中的长女,可是她天生的与世无争,她的淡已不是泊而是懦弱了。连丫环和奶妈都能欺负她,她的首饰被拿走当了,她也是无可无不可,她的丫环让人撵走,她也是垂泪无语。全没有探春的刚烈,就是小惜春的冷漠也原比她这样能给自己一个空间。她的性格害了她。她是贾赦的女儿,但从感觉上她更像是贾政的女儿。她和贾赦从无一句对白,宝玉见贾政时,迎春探春惜春贾环皆在场,给人的感觉好像这是一家子,在乐聚天伦。贾赦对这个女儿从没一刻照管,只是用她换了五千两银子,她明义上的母亲连场面也不做,对她是冷漠到了极点,还不及王夫人做做样子,若她是贾政的女儿下场不至于那么悲凉。她是一个不会为自己争的人,所以人家吃透了她,什么最差的都给了她,她也只是安然的受着,她最快乐的时光是在园子里那几年和姐妹们快乐的游戏着,那时候贾赦还未算计到她,虽说是受点佣人的气,还不至于太出格。她的婚姻只给了她一年的生命,她死的时候必是不甘心的。她不能明白她这样一个连小花小草都不能伤害的人为什么会得到了这样的结果,表面上看是一个不负责任的父亲,又一个小人,就伤害了她所有的幸福和快乐。可实际上有着太多的复杂的原因。她自身的懦弱也是一个理由。如果她是探春鲜明的个性,别人做事会有所考虑,必竟小姐死活不依,上有贾母别人也奈何不了她,大不了打发她出家了事。惜春就是非出家也不让人操作自己的命运。这原比被人折磨死要好许多。连鸳鸯宁死不屈的也让贾赦没了办法,只是迎春太好说话,所以人家就不好好和她说话了。她终于被一个狠心的父亲一个暴君一样的丈夫给害死了,如果是现在她还能离婚,还能再谋生路,可在当时她是无路可走的。
     迎春和香菱是书中最惨的两个女孩子,一个天然清丽,万苦不能去其美丽,一个天生柔弱,最是不会伤害别人,可是如此两个人与世无争和在当时社会最被认可的人,最是无害的人却承受了命运最深的伤害,年纪青青的就死了,真是曹公笔下最让人伤感的人物了。
           珍爱红楼---自在娇莺(我本真心托明月)
     红楼里的丫环原比小姐还有光芒,贾母的鸳鸯是凤姐都要让三分的人物,美丽聪明为人公道,深得大家的敬重,所以她的抗婚格外明亮,那一节让人惊叹,她硬是拒绝了贾府的大老爷,别以为所有的小人物都没有自己的主意,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鸳鸯就是不想作贾赦的姨娘,不要做那半个主子。其奈她何。黛玉的紫娟,能去试探宝玉对黛玉的感情,结果让贾府慌乱了半日,宝玉死了半截,何其勇也。宝玉的袭人晴雯一柔一刚,各有其亮丽,温柔和细致,刚烈的心灵手巧。就连探春的侍书骂王善保家的那名话,也让凤姐赞叹有其主必有其仆。那凤姐的平儿更是玲珑心思,左右逢源,上下皆夸其好,其聪慧与善良是丫环和小厮的好姐姐。
     那么牡丹花的宝钗,她的丫环莺儿呢。
     莺儿是宝钗自小一起长大的丫环,宝钗家祖上也是诗书传家,所以宝钗才有那么深的文化根基,她身边的莺儿自小在这样的环境里出落的自是兰心惠质了。莺儿的手巧是出了名的,探春宝玉都请她去做活,她给黛玉做的花篮子,让大家称快。最让人奇怪的是她的性格,不似宝钗那样稳重大度,她道是快人快语的,有些晴雯的直率。她当面说贾环赖钱,她说别人不能折花,她可以,因为她们从来没让管花的人送过分例。宝钗处处小心,不与贾府的事情有任何瓜葛,而莺儿却是一袭天真不解深意。贾环是主子,赵姨娘天天无事生非为贾环争取利益,宝钗是哄着贾环,客气着赵姨娘,才会给赵送礼。莺儿毫不客气的顶撞贾环,宝钗就在旁边,训了莺儿,莺儿还是理直气壮的样子。折花一事,莺儿更是如此,她的思维清晰说的头头是道,可是春燕的娘并不领情反去打春燕,最后惊动了宝玉,才算平息了事情。
     莺儿的出场时多是玩,很少见她似袭人般做针线,紫娟那样忙着黛玉,她总是一派悠闲的样子,她的个性并没受到宝钗的影响,和湘云宝琴倒是极像。在宝钗身边的她为何没成了袭人那样的人,真是奇怪。也许宝钗内心深处并不想让莺儿和她一样套上那沉沉的金锁,吃那异香异气的冷香丸,把一个天真的小孩子变成一个端庄的大家闺秀,得到了人的赞许,却没了大吃大喝的快乐,让众人欣赏却不让人亲近。莺儿身上有着宝钗童年的影子,聪明机敏一样的嘴不饶儿,还有些直言直语。可是走进贾家的宝钗只能以一个大小姐的形象出现,为了母亲为了家庭她只能做好一个人见人夸的大家闺秀。她的内心也许不止一次的回想着往昔的天真快乐,她真想放下金锁做一个自在自由的莺儿。莺儿,金莺,金锁,是莺可以自由的飞,是锁只能锁上了所有的天性,做一个别人心中眼中的好孩子。而莺儿则是宝钗的另一面,她替宝钗说了想说的话,做了想做的事,说出了金玉良缘,折花编蓝子,不满贾环,莺儿是那个可以自由一会的宝钗。
     所以宝钗成全了莺儿,也是成全了她的另一个自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