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1-8
星期四晴
这几天好像一直在写些关于蜜思看书的事,今天还是写写关于看书的。
miss爱看的书很多,从小时候的绘本慢慢过渡,到现在什么类型的书都看了。有科普的,有绘本,还有幻想小说.....miss很喜欢看厚厚的小说,每天都带一本厚厚的书去学校。比如杨红樱的,郑渊洁的,彭懿的,汤素兰的,沈石溪等等还有很多很多。我看过其中的几本,故事情节真的很不错,引人入胜。miss看书的速度已经和我等同了,但是她比我多了更多时间去阅读,所以阅读量已经远远超过我了。暂且不说从阅读中获得的多少知识,光是这份兴趣已经让身边的朋友羡慕不已了。但是最近常思考一件事:这么大量的阅读是否恰当呢?
周六的晚上,我和miss聊天时聊到精读和泛读的问题。说实话,对于精读我也不是很懂,一知半解。但是我觉得把图书仅仅作为文字进行大量阅读对写作和以后的学习,还是欠缺了一些。miss说她看书时也会被好词好句吸引住的时候,也会想想这句话为什么这么写,但是更多的时候,都是急着往下看,因为故事情节太精彩了,忍不住想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看完了直呼过瘾好看或是感动后,然后又开始新的一本。有时也会反复看一本,但是更多时候还是是停留在故事情节上面。我觉得miss已经三年级了,也算是中高年级了,已经有基本的思考能力了,应该从泛读的阅读方式慢慢添加一些精读的阅读方式了。小的时候主要培养阅读兴趣,我根据miss的兴趣购买她喜欢的图书进行泛读。但是泛读到了一定阶段,应该开始引导她开始精读了。我觉得精读对于以后学习有很大的帮助。培养了孩子的精读的习惯,也如培养其他学习习惯一样重要。
我不知道我的这种做法到底对还是错,但是就目前来说还是感觉不错的。现在miss带些小杂志去学校,比如前面有篇讲到的妙笔作文、意林、读者等等。她会一篇一篇认真的读,看到好的折个三角回来和我分享,回来后和我再看一遍或者叙述一遍给我听,然后和我分享她的心情,看了后的感受。我也和她谈谈我的想法。miss看一篇文章会先看看作者,然后快速的阅读一遍,看懂大概的意思。然后第二次阅读时把不会的生字借助字典认识生字。我会和她讨论一下这篇小短文以什么叙述方式写的,分几个段落,每个段落的大意是什么。她最最喜欢哪一段?miss最最喜欢这个环节,总爱问我:“妈咪,你最喜欢哪一段?”我们还会聊,如果让我们写的话会写些什么呢?miss经常会反问我。我俩会因为这些小问题回忆一些和小短文相关的事。也可以根据书中的情景进行还原来游戏,这样让孩子更好的理解意思。或者看个头,然后我们自己来发展故事的发展和结局,我觉得这样有助于孩子的想象力。(这也是一种很好的亲子互动,增强亲子感情。) miss前天向我推荐一篇短文《不能跳舞,我还可以歌唱》。
其实我最近在想,可以尝试几个孩子在周末一起聚聚餐,各自向伙伴们分享自己最喜欢的一本书,然后说说自己为什么喜欢,然后推荐给伙伴。把各自推荐的书记录下来,下次聚餐时,看看哪些是最受欢迎的。或者聚餐前是看书时间,几个孩子和家长一起阅读同一本书,或交换看一本书,聚餐时享受美食的同时,可以在自由的环境下畅谈一下自己的想法和观点。这样和伙伴们互相分享,也是一种很好的阅读氛围,孩子们在这样无压力的环境中既认真阅读又能锻炼语言表达能力。我在想要不要向老师提个建议,在班里可以进行这样的阅读形式。大家不仅仅限于各自看书,还要和大家分享。
阅读无处不在,不光是在书籍中可以阅读,生活中也有很多阅读机会。比如生病了要吃药,药盒子上的说明书就是孩子很好的阅读机会。miss在四五岁时蛮喜欢自己看药盒子,看了后会问:“妈咪,这个是不是一天吃三次,每次一支呀?”有时会问:“为什么要这样吃呀?”我会告诉她不按照医嘱吃会产生的后果,然后会夸张的说:“一定要看仔细哟!不然会出大事的哟!”我做miss爱吃的菜时,不会做的要看菜谱,那么有时会让她帮忙看,然后帮我记着,要买什么东西?要注意什么?步骤是怎样的?虽然很多时候不能全部记住,但是也让懂得了一个过程:先要干什么后干什么。如果不认真看菜谱可能就吃不到自己喜欢的美味了。又比如去景点玩,她自己拿着地图和攻略,自己来规划先去哪后去哪。不仔细看地图的后果可能会找不到自己想去的地方。通过这些生活上的阅读,miss知道阅读的重要性。
无论是精读还是泛读,都要建立在愉悦的基础上。孩子快乐阅读,才可以深入的去谈阅读的真正意义。
泛读看这里亲子阅读,快乐成长 如果你有好的建议,请给我留言!非常感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