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荣昌安陶

标签:
文化 |
座落在重庆市荣昌县安富镇的“安陶”,
http://s13/mw690/001nP9nRgy6N642kPeY6c&690
荣昌县安富镇,曾经是西部最大的陶瓷生产基地。也曾与广东佛山、江苏宜兴,并称为中国“三大陶都”。
http://s7/mw690/001nP9nRgy6N642rw2ye6&690
中国“四大名陶”之一的“安陶”,素有“薄如纸、亮如镜、声如磬”的美誉,被列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http://s6/mw690/001nP9nRgy6N642xSbX55&690
“安陶”,主要生产日用陶、包装陶、工艺美术陶、园林建筑陶。由于荣昌的陶土粘性和可塑性强,烧制的容器具有不渗漏、保鲜好等特点,素有“泥精”的美称。
http://s15/mw690/001nP9nRgy6N642Fd5Yfe&690
http://s12/mw690/001nP9nRgy6N642M3Nh1b&690
http://s15/mw690/001nP9nRgy6N642Tfd44e&690
上世纪八十年代,各陶瓷厂采用效率更高的模具注浆成型技术,代替传统的拉胚成型技术,掌握传统工艺的人才由此断代。
http://s14/mw690/001nP9nRgy6N642Yyw50d&690
上世纪九十年代,荣昌陶瓷厂、荣昌工业陶瓷厂两大国有企业,相继破产改制,大批制陶人才随之流失。
http://s13/mw690/001nP9nRgy6N643bmvW6c&690
由于“安陶”对工艺的要求极高,往往是一个师傅带一名徒弟,随着老艺人的去世,一些“安陶”的独特工艺渐渐失传。
http://s3/mw690/001nP9nRgy6N643gzKy02&690
工人制作泡菜坛
另外,一些生产厂家为追求经济效益,不注重传统工艺的保护和发扬,这也加剧了“安陶”独特的工艺技术的失传。
2008年,“安陶”制作工艺,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最后仅找到罗天赐、梁先才、肖文桓、张俊德等4名传承人。
http://s11/mw690/001nP9nRgy6N643nvM61a&690
http://s1/mw690/001nP9nRgy6N643uxTGc0&690
荣昌县委、县政府对“安陶”的发展高度重视,决定重振“安陶”雄风,邀请了全国数十名知名陶艺专家和学者,举办了“首届安陶发展高峰论坛”,就“安陶”艺术的发展、振兴与传承问题,向专家和学者问计求策。
http://s2/mw690/001nP9nRgy6N643Y3Yt81&690
当地党委、政府还建起了“安陶博物馆”,收集、展出了上千件“安陶”艺术精品,并引进重庆大学人文艺术学院院长、重庆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江碧波,建起了碧波陶艺工作室。
http://s5/mw690/001nP9nRgy6N6443Hk834&690
“安陶”以独特的紫砂类红、白色陶土烧成,胎体亦为红、白色,胎簿,质坚。产品按胎质精细度分粗、细陶两大类。
粗陶,多为大众化的罐、缸、坛、盆、钵等日用陶,以花盆最有代表性。细陶,素烧的称“泥精货”,上釉的称“釉子货”,多为工艺陶和日用陶,以泡菜坛、花瓶、茶壶、文房用品等著称,是“安陶”的精髓。
http://s12/mw690/001nP9nRgy6N6448W0z8b&690
http://s2/mw690/001nP9nRgy6N644eYJb31&690
“釉子货”均为红、白细腻质地,釉质莹润,施釉采用浸釉、刷釉、点花、画花等工艺。釉色品种有红釉、黄釉、绿釉、黑釉、朱砂釉、天目釉、西绿釉、红钧釉、紫钧釉、乌金釉…等等。
http://s8/mw690/001nP9nRgy6N644kW8v17&690
“釉子货”的纹饰有龙纹、卷草、缠枝、回纹、如意头、工字纹、折带纹、锯齿纹、水波纹、动物纹、人物等。其中,龙纹、卷草、缠枝居多。
http://s5/mw690/001nP9nRgy6N644pS8Ae4&690
http://s16/mw690/001nP9nRgy6N644vnHxaf&690
“安陶”的“釉子货”,观之有晶莹剔透之形,叩之能发清脆悦耳之声,设计灵巧,造型优美,大方朴质,富于变化,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
http://s12/mw690/001nP9nRgy6N644AnLJ8b&690
我们期待,“安陶”的振兴指日可待,“安陶”独特制作工艺和优质陶瓷产品,得到发扬光大,迎来新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