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似饮琼露,如食甘饴——咀嚼佳嘉萱子的《忘忧自结丛》

(2013-03-27 11:12:36)
标签:

文化

 注:前些天写了一篇短文《忘忧自结丛》随手发在了环渤海论坛的文学沙龙里,结果非常荣幸的得到了网友笨鸟先飞先生的推崇,还特意写了这篇读后感相和,深表感激。特于此收藏留存


      似饮琼露,如食甘饴——咀嚼佳嘉萱子的《忘忧自结丛》 
                                                                         作者  笨鸟先飞
       婉丽清奇,卓尔不凡。这是我昨晚读这篇文章的过程中,就有的第一印象。在读完这篇文章之后,我还是在在这篇文章面前长久地坐着——就那样呆呆地、一动不动地,任凭这篇文章中的书香卷气,浸润着我的全身,侵入我的肺腑,直到今天上午,我在写这篇文章的感想时,那种香气还一直萦绕在我的周围。
      那么,通过读这篇文章,我都看和得到了什么呢?
      首先,我看到了作者在写这篇文章时的严肃认真的面孔,她的目光犀利,炯炯有神,手握笔杆,在灯下挥挥洒洒。尽管这样,并不吓人,不会使旁观者感到拘谨,因为,在读者看来,那严肃认真的面孔,是美丽的,是一种沉静的美丽。这就叫我有了对作者的猜测和揣度先于写感想的做法。作者到底是一位什么样的人呢?把文章写得这么婉丽清奇,卓尔不凡?靠什么来猜测?当然是感觉。
     我的第一感觉这是一位女士,因为,文如其人。文章虽然写得很有力度,但缺少的是男子汉的那种骠悍的阳刚之气,多了的是那种花一样的柔和之美。所以,我断定这篇文章,出自于女士之手。
     那么,这位作者,又是一个什么样的女士呢?在读这篇文章是过程中,她的形象在我脑海里渐渐地清晰起来——第一,她有一双灵巧的秀手。这是一双不论干什么,都几乎不会出废品的手:当缝纫师,出来的服装,件件免检;当工厂技师,不出废料;当会计师,把那阿拉伯数字摆弄的严丝合缝;当领导,果敢、干练······第二,她的面容,严肃而不失随和,常常带有思考状。她梳着一条不长不短的很优雅的马尾辫,或是那种很有气质短发。第三,她的服装很有品位,但绝不是价格上的品味,而是,效果上的品味。所以,她的穿着经常是简洁、得体、大方,她绝不会允许那些昂贵臃肿的服装,来掩盖自己身上固有的素养和气质。第四,她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同一件服装穿在别人身上,很不起眼,也许会扔掉。可是,穿在她身上,就会令那件服装大大增值,就会有人问:这服装在哪儿买的?花几千几百?······

         我之所以有了这么多闲话,是因为作者把自己比作那貌不惊人,身不压众的萱草。 呵呵,闲话多了,现在咱转入正题—— 

 作者的这篇文章很有特点,以散文的形式出现,却像极具审美价值的论说文。论点论据都很充分,并且优美。逻辑思维大于形象思维,而不板结,又像渐渐开放花朵。“据记载,萱草在中国古而有之,《庄子.**》中“椿萱并茂”便代指父母安康。可见,早在康乃馨被誉为“母亲花”之前萱草便成为了母亲的代称。”这可能是我国古代人们最早认识萱草的论说,作者据此,让人们知道萱草在人们心中的历史,也就是说,萱草作为一种草本植物,也和其他著名花卉一样,早就有了其历史的价值。
      有人赞美作者是芙蓉花一样的女子,作者不屑一顾,很不情愿。芙蓉花多好啊,美丽大方,人见人爱,并且“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古代有多少文人墨客,大家骚人,都对芙蓉花进行了赞扬和褒美。都说芙蓉花的那种美,不是后天修饰的、打扮的,或者装出来的,是先天的,与生俱来的,那是天姿!再者说,由于芙蓉“出淤泥而不染”,也得到了佛祖和菩萨的青睐,他们不也是盘坐莲花,而讲禅吗?虽然,有着这么充足、美好、甚至带有禅性的理由,我们的作者就是不屑一顾,不为所动。不但是芙蓉花,而且,对其他的花卉也不钟情,就是对萱草“三千宠爱在一身”了。
       作者这么选择,是作者的阅历、素质、修养、性格使然。“萱草抗旱耐寒、适应性极强,生命力非常旺盛,不挑剔水土随处可种、随遇而安。在墙角、岸边、山石的缝隙、城市的花坛、乡村的篱旁都可以觅见它的身影,可以遍植成片,也可以独自结丛。虽没有清丽脱俗之姿,也无雍容华贵之容,却自有一份不攀附、不依赖的卓然风骨,置于荒野与杂草也能相处,移入园中与繁花亦可比邻,不卑不亢,不娇不媚,却也怡然自得。”作者爱的是萱草的”贫贱不能移“的风骨。佩服的是萱草安贫乐道风格,崇仰的萱草不屈不挠的精神。作者也想做萱草那样的人。
        在这里我们不但读了一篇好的散文,还学到了好多的知识,比如,萱草的习性、品格等,还有它的药用价值。啊?原来我们在炒木须肉的时候,用的那干菜,就是萱草呀!看到这些后,我感到真是既惊喜又新奇。
      是啊,作者最后感慨道“这才是我眼中的萱草之美。”当读者读完这篇文章后,何尝不也是这样的感慨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
后一篇:一锅四卤味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