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初见桂杰
(2008-12-18 08:15:49)
标签:
桂杰家庭铁头文化 |
张建云 |
见到桂杰了。
正如武清人的淳朴,饭桌上谦恭让酒,满口老师、叔叔的称呼,不做作,还率真;也如北京人的大气,与更多的高层领导有过接触,行踏祖国多处采访,报道深刻,文笔深厚,却不张扬。不像有些酒后之人,善于引经据典、高谈阔论,从而引起全桌注目。安静怡然,似湖之柔美,有些豁达,让无奈飞扬。
是一个不卑不亢、柔中带刚的女人,是一个有智慧、也实际、脚踏实地还心存浪漫的女诗人、女记者。
昨日中午应克山老师约,到“江河酒楼”赴宴,同庆桂杰新书发行。
早就想约请桂杰夫妇,文友中总有提到桂杰名字,尤其蔚兰老师很少夸奖人,但提及桂杰,欣慰、佩服之情溢于言表。又听说汶川地震期间在“青年报”上做了一版“汶川诗抄”的果敢作品,既体现对灾区的深情惦记,又是生者对逝者的深切怀念,当然还是一个绝对大胆且人性的工作作风,既影响了自己,还感染了别人。我佩服!
敢说敢做,敢想敢干,敢担当,有责任,既与现实融合,还能独树一帜,跟我的风格有些相似。
梁子(桂杰丈夫)是湖南人,也就职于“青年报”,听说在家洗衣做饭看孩子样样精通。酒桌上有人说模范,我倒不完全同意,这实际是一种爱情的默契,男人的大度。
克山老师谦虚的很,为女儿得意的庆贺却埋藏得较深。没有高声和喊、酒热脸红,只是从容敬意,满身诚恳。我知道,能为女儿从小开始剪报留存,就是对女儿的最大鼓励;能为女儿摆上一桌轻功宴席,把好友知己约到一起畅饮几杯,不正是父亲伟大而宽厚的爱吗?
好家庭自由好儿郎,桂杰挺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