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易中天在和谁进行“道德”颷车

(2009-08-03 22:44:47)
标签:

文化

                              柳 

 

 

 自从学者李辉揭了文怀沙的老底,易中天就摆出一个道德家的架式,称李辉是与文怀沙进行“道德飚车”。此文从头到底,都是在讲所谓“道德”仿佛他就是天下第一的“道德评判家”。然而还是他,在前不久北京电视台上做节目时,却毫不留情面地称主持人提出“最愚蠢的问题”。当场拒绝回答,弄得主持人尴尬语塞或是眼含泪花。

   事后,易某人非但没有丝毫歉意,反是洋洋自得。如果我们不健忘,还都记得易中天恰是靠电视媒体播出他的“品三国”而发家,如今有了点小名气,就翻脸不认人。这是最要不得的文人劣行“狂而不直,侗而不愿,悾悾而不信,吾不知之矣”。易已经完全没有宽容或是包容之心。他可以耐心为女儿做饭,助其完成高考,为什么就不能耐心听听主持人的提问并作出回答呢?不要认为主持人一定要提出多么高深的问题,娱乐节目,主持人是代表观众发问,怎么就不可以提出在易中天看来“愚蠢”的问题,在百姓看来却是并不是愚蠢的问题呢?况且,易中天自视过高,他已经忘记他能吃几碗干饭。错把电视娱乐节目当成学术讲堂。这真应了“小人得志,忘乎所以”的说法了。

人们说易中天在电视台“发飚”,易很有些反感。至于他在大庭广众之下,一味施展自己个性,并自我感觉良好。他完全不顾及主持人的人格尊严,不考虑此举的后果,他哪里是“发颷”,简直是抽风。

   如果他是学习晋代“竹林七贤”,他就错了。那七贤发颷是独啸山林,并不是当众去给别人难堪;如果他是趁机表现“幽默和聪明”他就过于愚蠢。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如果我们用易中天那一套待人之法来对待易中天,我相信他一定会成为“暴君”。

   事后,倒是媒体对易中天表现了“宽容和大度”,北京电视台先检点了自己,认为主持人应加强学习,缩小与像易中天这样的“大学问家”之间的差距,以免惹得“易中天”不高兴。其实我想主持人的学习是必要的,但没有必要专为易中天而学,人与人学问的差别是永远存在的。易中天的学问就是“三国”。但真要细论起“三国”的学问,他赶不上前辈陈迩冬。这一代的文化人,整体素质越来越差,因之他们吹捧出来的“人物”也就没有什么多高的水平。能吹能白乎的,能用排比句煽情的,能劝人自己先流泪的,说南京大屠杀中的日本人比中国人还有人性的,写白字也能当书协主席的……都一一亮镜成了“名人”。有些人成名之后就频频游走各大电视台之间,到处大放厥词。然而,正是在这频频亮相之后,他们暴露了真实的自我,或者说迷失了自我。易中天就是其中一个,你仔细想想,他到底有多大学问,无非是“三国”加上伶牙俐齿,至于“三国”,又有多少是他自己的“研究成果”(之后专门论述)?他也不过就是一个普通教授罢了。出名是他的幸运,而不是靠自己“研究”或是“劳动”后的“必然”。

    易中天在评论李辉揭露文化骗子文怀沙时说李辉与文怀沙进行“道德飚车”,那么他在电视台“发飚”,又是和谁“飚车”?和“竹林七贤”吗?还是和李辉抑或文怀沙?没有道理的情感宣泄,没有尊严的言辞表达,已经远远离开了“道德”的约束。变成了不能摸的老虎屁股。古往今来 ,天下做学问者,皆以“道德文章”为己任,“道德”永远是第一位的。现在不然,自己无德,先讨论“德”,蒙骗世人,难道真应了孔子“不有祝鮀之侫,而有宋朝(人名)之美,难乎免于今之世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