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文化教育 |
听说余秋雨的故居最近被申请为一级文物保护单位.这个故居在慈溪桥头镇,原本已住了别人,是余秋雨成名后某年回乡将故居买回来转赠给慈溪政府的.政府当然明白余氏深意,收下并开始修缮.终于在最近该市第三次文物普查时,被申请评为一级的文物保护单位.
作为一个文学家,他的责任就是点燃国民的精神之光,真诚地大胆地深入开辟人生的战场,开出一片属于中国,属于世界的新天地.他应有火一样的爱,有秋风扫落叶般的恨,用文字组成自己生命,将最真诚的爱与恨展示给国民.作家,应永远生活在社会生活的焦点中.鲁迅做到了,郭沫若也部分做到了,而我们的余秋雨,什么也不是!
余把自己的小聪明用在了让后人对自己的怀念上.他活着可能会看到其故居有这样的说明"这里是当代著名文学家作家学者余秋雨的故居,先生自小聪明过人,刻苦学习,天天向上--这是他出生的床,这是他奶奶的裹脚布,这是他用过的裤腰带,这是他留下的尿不湿...."但是,这一切是因为余秋雨还活着.而在他死后,能不能有这种场景就要是由他的作品来决定了.大浪淘沙,后人评价余秋雨是决不会顾及他出的几本书而是要真正的称称其作品的分量.向来粉饰太平的人如果真的被后人怀念,那就不仅是中国也是世界的悲哀了.但我相信,就像是魏巍结束了一个文学时代一样,余秋雨的身后也是一个短暂的文学时代的完结.这个时代的文学的特性就是马屁如云,作品不拥有永恒的生命力.如此,余氏故居,又当如何?万一某一天余氏故居被改成公共厕所也未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