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灾区报告之四----中国万岁(代后记)

(2008-07-09 15:13:05)
标签:

教育

我的一部关于灾区采访的报告文学即将出版,现先将此书后记发表如后 

中国万岁(代后记)

 

     地震发生的时刻,我正在郑榕老师家和他聊天。忽然接到朋友电话,告诉我四川汶川发生了7.8级地震。郑老师赶忙打开电视机,想知道近一步消息,然而只是口头播报,画面还看不到。

    我是唐山人,经历过1976年的那场浩劫。灾难面前,失去亲人的痛苦,我尝受过。无奈又无助,饱尝人生的坎坷。这次地震,让我一下子重新拾起昔日的回忆,我想到,在唐山大地震时,一定有四川人向我们伸出救援之手。现在同样的灾难,摆在了他们面前,我决不能袖手旁观。

     13日经过心灵的折磨和准备,最后做出了也许是我整个人生中最重要的决定:到四川灾区去,越快越好!

     5月14日往成都的飞机经过短暂的停飞复飞了,我买好机票立即出发。行前,我和我的几位好友一一打过招呼。告诉他们,我要去灾区做志愿者,并完成关于地震的采访,准备将来以见证人的视角,将这次抗震救灾的过程记录下来。

我已经年逾花甲,只是身体还行,心态也还年轻。但我也深知,采访的艰难。首先是交通不便。虽然有志愿者免费提供车辆,但对一些无路可走的地段,还是要靠双脚。从绵阳到平武的采访,就是这样完成的。车到响崖,路就不通了,要想到南坝和平武县城,就得自己翻过大山走上二十几里山路。平武外界报道的少,况且还可以从平武再到青川,我是抱着一往无前的信念和勇气,踏上这段行程的。山路崎岖险峻,我的脚很快磨出了大泡,走路钻心的痛。翻过山,以为就会豁然开朗,但我想错了-——“一山放过一山拦”,我还要步行翻山走一段很长的山路——那已经不是路了,路基已经看不到,一块块巨石狰狞地横在“路”中央,山上滑坡还在继续,我和其他几位同行人在滑坡间歇时,冒险一次次冲过了这些路段。到了南坝头,路好些了,有农用双排座的车可座,我和几个同去平武的老乡上了车,说好到平武县城,每人20元。我们上车的地方离平武城还有30多公里,等到了平武时候,司机说什么也不收钱,“你冒这么大的危险来平武采访,我要收钱也太有点说不过去了!”

   这一路采访,我多次被灾民的情义深深感动,我从青川县再经平武原路返回时,所乘座的摩托车,车手也是带着我在泥石流和滑坡中一次次冲过,直开到南坝,他也不要钱,在我的坚持下他才勉强收下了。

其次,采访的难度,表现在有些基层干部,爱上镜头,对报纸有轻视心理。我在都江堰向峨乡采访向峨中学学生遇难情况时,问一位姓付的乡村干部,学生遇难情况,她是一问三不知。后来把我“晾”在防震棚就“黄鹤一去不复返”,我到外面一看,她正对着中央电视台的记者夸夸其谈——原来她什么都知道。

采访中冷遇和不平等,让我感触万千。

    这次地震造成的破坏,比唐山严重。原因在于震区范围太大从川西北到甘肃到陕南无一不波及;再者地震形成的地质灾害也是五花八门,堰塞湖、山体滑坡、山岩崩塌、公路断绝……许多乡镇在大山深处,人员的施救极其困难。这也给记者对灾区的采访,大大增加了难度。走到这样的大山里,真有点儿恐怖。但我们的军队,深入到了所有人迹罕至的深山老林和偏远乡镇。如果没有军队,老百姓的伤亡会更加惨重。地震中,让人们看到军队和老百姓仿佛又回到过去的战争年代。在广元七佛乡,乡民顿好腊肉给辛苦救灾多日济南军区“猛虎师”的将士们,遭到婉拒。将士们站在一旁一遍遍高唱《团结就是力量》,令乡民感动的涕泗横流。这次对了人民军队的采访,用去了相当多的时间。

   我的记者生涯,多半时间的采访是天马行空,独来独往。我认为,记者就是要单兵作战,不仅仅是快捷、方便的需要,更是记者的基本功。如果车马食宿都备好,采访对象也在某地恭候,拿个话筒就去问一些什么感觉,什么感想之类的套话,那类记者好干也好当。我不会那么做,我的采访往往是即兴发挥。因为我事先不知道,能够采访到什么,或采访对象能告诉我什么,特别是这次惊天动地的大事件,让我感动的事情太多了。

   我这次有意将采访的一个重点落在学校上。学校是这次地震的重灾区,垮塌的楼房伤亡的师生都占了相当的比例。我采访的第一天,就去了都江堰的聚源中学,和向峨中学。两所学校伤亡惨重。在地震的废墟上,我是捡到学生的课本和纸条,上面留下了孩子们对未来对青春的向往。然而,一切都已经随风而去。他们生命在不该终止的时候结束了。我在废墟边上就想,为什么教室的建筑那么脆弱?为什么我们的孩子在这样脆弱的教室里断送了生命?究竟谁该对此负责?聚源的老校长在回答我的问题时也是几度哽咽,也许这是一种良心的自责吧。

    我在乡间的学校做过教师,曾把我呆过的学校比做“抗大”,书桌是泥台子,窗户是用树枝凑合,虽然那是“文革”时期,但我们什么时候向对待自己孩子那样重视过学校的建设?这次学校垮塌砖石上的灰沙,用手一捻就会唰唰全掉下来。还有的学校的预制板竟然连钢筋也没有,有的教学楼,一盖就是三、五年,如北川中学高中部的教学楼。到了地震时一样全军覆没。问有没有抗震级别要求,回答是:“无”。那天从向峨中学回来,悲愤难抑,写了一首诗,其中有一句是“面对铁丝一样纤细的“钢筋”,我们的生命是多么无奈!”我心疼那些死在废墟里的孩子。当我在东汽中学看到一个个挖出来的学生的遗体的时候,听到孩子们的父母撕心裂肺的哭声,我心里想,是谁造的孽?让孩子在已经裂缝清晰可见的楼里度过一年又一年?校长不承认有过,教育局也不认为自己有错,难道是孩子们错了?绵竹市说了等候专家鉴定结果出来再做最后处置,但愿这不是一句空话。

   这次地震,教师作为一个灾难面前涌现的英雄群体,感动了整个中国。我采访到的教师大部分都在地震中遇难了。通过与他们共事过的老师或被救出来的学生的讲述,我感到,爱不是一个突发事件,像东汽中学的谭千秋、南坝小学的杜正香、北川中学的曾在生死降临的危难时刻,选择了牺牲自己身体,护卫学生的壮举,决不是什么突然的冲动,根植于心中的爱心,告诉他们,这是一种必然的选择。是这个教师的英雄群体,给所有的人上了生动的一课,平凡孕育着伟大与高尚。

    但我们不应忘记,学校建筑倒塌的责任。说出真相,也许比鲜花和掌声更重要。

    地震已经过去一个多月了,我的心一直不能平静下来,灾区一月,让我的心灵得到净化。我为我的同胞兄弟姐妹,在灾难中大情大义而感动;我为他们在灾难中表现的坚强、坚韧、乐观而自豪。有这样的中国,有这样的民族精神,我们必将拥有一个灿烂光明的未来!

 中国万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