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三河古镇回味三河大捷

(2017-11-08 20:45:20)
标签:

旅游

文化

三河古镇回味三河大捷
再次出游选择了安徽,我的计划是围着巢湖转一圈。第一站是三河古镇,一个我曾经多次路过却一直没去过的地方。从合肥坐直达车(18元),一个多小时来到三河古镇沿着“英王路”走了几百米,首先看到的是“大捷门”。这是古镇的入口,今天的三河镇,英王陈玉成永远与“三河大捷”紧密地、光荣地联系在了一起。
三河古镇回味三河大捷
我首先到三河大战风云馆参观,这里是反映三河大战的场馆,是当年太平军三河驻守的地方。
三河古镇回味三河大捷
门口有口古井叫“得胜井”,当然和三河大捷有关系啦。
三河古镇回味三河大捷
进大门首先看到的是英王陈玉成和忠王李秀成的塑像,他们是那场大捷的指挥者。
三河古镇回味三河大捷

风云馆分为四个展厅,利用声、光、电技术打造展馆亮点,再现三河大战的战争场景,让我系统的重温了这段历史。
三河古镇回味三河大捷
小时我有本小儿书,名字就叫“陈玉成”,从那时我就知道这位少年英雄。陈玉成(1837年—1862年6月4日),原名陈丕成,洪秀全赐名玉成。广西藤县客家人,是太平天国后期重要将领,骁勇善战,被封英王。他两眼下有痣,远望如四眼。1862年为太平天国叛徒奏王苗沛霖诱骗中计,解送清营被杀。终年26岁。
三河古镇回味三河大捷
介绍陈玉成的画像。
三河古镇回味三河大捷
三河大捷清军的主将是李续宾(1818年—1858年11月16日),字如九、克惠,号迪庵,湖南湘乡(今湖南娄底涟源)人,晚清湘军著名将领。咸丰八年(1858年)十一月,在三河之战中陷入太平军的重兵包围,最终战死(一说自杀),所部尽覆,使湘军元气损伤颇大,谥忠武。
湘军统领曾国藩的胞弟曾国华(1822年7月14日—1858年11月15日),字温甫,一号深斋、跟随李续宾力战死,赠道衔,予骑都尉世职,谥愍烈,入《清史列传》忠义传。
三河古镇回味三河大捷
回味三河大捷的经过,“先清皖北,再图皖南”,一个月时间,李续宾连克安徽太湖、潜山、桐城、舒城四县。1858年11月3日下午,安徽庐州三河镇内外人马喧嚣,六千湘军屯兵镇外,与驻守三河镇的太平军彼此虎视眈眈。
三河古镇回味三河大捷
李续宾一军抵达三河镇的当天,就发起了进攻,一连三天,在付出了1000多人的代价后,终于将太平军在小南河圩埂上的9座砖垒拿下。太平军守军损失7000余人。三河初战,湘军和太平军的战损比是1比7,李续宾却眉头紧锁:援军迟迟不到,湘军现在打不起消耗战,尤其是作为军中主力的数百善战勇士,死一个就少一个,他十分恸惜。心思缜密的他,这两天也一直在琢磨:为何太平军会在河的南北两岸都设立砖垒?难道是专候我们渡河后包抄后路?于是,他将主力北渡的同时,将南岸的砖垒拆去,命令部将李续焘驻守南岸——李续焘是他的族弟,十分亲信。11月7日,正当湘军北渡时,陈玉成出现在三河镇西南30里的金牛镇。随后数天,太平军蜷缩三河城内的4000老弱残兵,依仗三河的坚墙和工事,抵住了湘军的攻势。李续宾犹在感叹:“贼亦能守,惜其为贼!”一个星期后,李秀成赶到了三河镇东南25里的白石山。陈、李两军,号称10万之众,连营数十里,湘军前路不通,而退路已绝。太平军的包围圈,每天都在缩小,从最初的三十里,转而缩小到十里,一个星期后,数里之外,湘军将士就能听到太平军人马的嘶喊。被困湘军兵力粮草都近枯竭,所能依仗的,只有此前占据的几座太平军砖垒。李续宾困守大营,眼睁睁地看着自己三分之二的兵力,在烟墩岗被陈玉成一口口吃掉。太平军合围之后,将丰乐河的河堤掘开,河水将圩田灌成了水洼,湘军突围举步维艰。身陷重围,主力被歼,亲信将领叛逃,战局的极端不利令李续宾心急如焚,11月15日晚上,李续宾与众幕僚将佐商议,有人建议趁着大雾逃脱,李续宾摇头竟还大言不惭道:“军兴九年,皆以退走损国威,长贼志,予当血战,多杀一贼,即为民多除一害。”他知败局已定,写下了遗疏稿,又草草写了几行家书,将其交给部将周宽世,嘱咐他突围后,带给在湖北的弟弟李续宜。随后“仗剑怒马出,僚佐以下从者六百余人,赴贼深处”。
这是他戎马生涯的最后一战。1858年11月15日,湘军将领李续宾在三河战役中壮烈殉国时年41岁。李续宾阵亡后,包括周宽世、丁锐义、孙守信在内的几位营官,收拢湘军残部,在残垒中又跟太平军战斗了两天。周宽世在弹药耗尽后率亲兵突围,身负重伤,中途落水,身上的书信全部遗失。

三河古镇回味三河大捷
三河战役胜利后,太平军连攻克了舒城、桐城、潜山。太平军将领陈玉成、李秀成不久后被封为“英王”和“忠王”,成为太平天国后期的中流砥柱。封王时,李36岁,陈22岁。由于三河大捷,巩固了政权和根据地,太平天国又多延续了5年多。
三河古镇回味三河大捷
太平军之所以取得全歼李续宾部的胜利,主要由于决策正确果断,兵力对比上的绝对优势。另外湘军孤军深入,疲敝少援,也是原因之一。
三河古镇回味三河大捷
之后来到三河古城墙,8米高的城墙上,太平天国的旗帜依然飘扬,让人仿佛能看到当年英勇的太平军将士坚守的身影。1854年,太平军开进三河镇,由于三河周边富饶的土地以及便利的水路交通,让三河很快成为太平军的粮食供应地。粮草是军队作战的重要保障,太平军在选择三河作为重要粮仓之后,便为护粮建起了城墙,据说只用33天的时间急建成。现在尚存古城门一个、古炮台一座,城墙80多米。有资料显示,当时设计的三河城墙,东西长700米,南北宽200米,城墙高8米、宽2米多。为了建设这样的城墙,当时的太平军从周围的乡镇搬来了不少物料,包括牌坊、石碑、石臼等,而建设城墙所用的泥土,则就地取材。如今在三河古镇内的护城河,据说就是当年修建城墙所挖而成。
往事如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