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儿童安全】预防走丢,出门无忧(上)

标签:
关注儿童安全为了孩子 |
分类: 精彩推荐 |
新闻链接:
2013年国庆节,北京动物园的游客络绎不绝,与人流量成正比的是,动物园的儿童走丢数量也是相当惊人。据该动物园服务部门统计,就国庆假期前5天,一共走丢72名儿童。
2014年五一小长假,第十届动漫节在杭州举行,小长假前两天客流量共计27.5万人次,创下动漫节举办10年来客流历史新高,但是,有超过150个孩子和家长走散了,所幸最后都被执勤的民警找回来了,可谓有惊无险。
先说一说:0~3岁宝宝,出门去哪比较合适?
1个月大的宝宝就可以带到户外了,但3岁前宝宝的适应能力、独立性、自我保护能力都还很弱,所以不论是带宝宝在家周围转转,还是居家出行,应尽量避免人群拥挤的地点,比如大型的购物中心、室内游乐场、各种展会或大型活动现场等。
再说一说,在什么地方,什么情况下,宝宝容易走失?
- 家长一人带宝宝时,各种场所的厕所门口是走失的高发地。
- 大型公园、植物园、动物园看点多,地点开阔,容易吸引宝宝松开妈妈的手,去看自己感兴趣的东西,而人的心情也是比较放松的,可能会因看护不当发生走失。
- 医院是大家想不到的,宝宝会走失的地方。带宝宝看病时,流程多,挂号、收费、排队,加上手上拿着病历,家长难免有所疏忽。
分解任务,让宝宝理解什么是“不要乱跑”
如何预防宝宝走失呢?宝宝还小,仅仅简单地告诉宝宝“不要乱跑”“不能走丢”,没有用,宝宝也无法明白。我们可以模拟出门的场景,将“不能走丢”的目标分解为以下6个小任务,然后逐步和宝宝一起完成:
(1)紧紧跟随爸妈:宝宝要有紧紧跟随家长的意识,比如拉着妈妈的手或衣服,即使家长稍不留意或双手拿着东西不能牵着宝宝时,宝宝也不会自己走开;
(2)听到爸爸妈妈叫自己时有反应:这能让家长更容易地发现宝宝就在附近,也容易找到宝宝;
(3)和爸爸妈妈一起看有趣的东西:宝宝和家人出门,容易走失的原因之一便是宝宝看到自己感兴趣的事情,自己走开了。如果宝宝学会表达“我想看看这个”,“我们去那里”,让爸爸妈妈带自己去看,就不会走丢了;
(4)原地不动:宝宝走失后,家长一般会按照刚才走过的路线回头去找宝宝,所以告诉宝宝,一旦看不见到家长时,最重要的是站在原地等妈妈(不是蹲着,而是站着),妈妈一定会回来找他的。
(5)认识警察叔叔、保安叔叔、售货员阿姨:宝宝与家长失散时,很容易慌乱害怕,这时,如果宝宝能认出穿制服的成人,并向他们求助的话,爸妈可以及时找到宝宝。
(6)建立安全区:及早树立“界限”的概念非常重要,在哪个范围内,宝宝是可以随便跑的,但不能跑出去,比如在社区公园里,草坪之内是可以到处跑的,儿童游玩区是可以自由玩耍的,但不能“出界”,自控力强的宝宝更懂得如何保护自己。
文/王桂岐
以上内容选编自《为了孩子》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