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儿童安全】离漂亮玩具远一点

标签:
关注儿童安全为了孩子 |
分类: 精彩推荐 |
鲜亮的气球、塑料玩具、彩泥、色笔……越是漂亮、惹眼的玩具越是吸引孩子,相应的,潜伏的安全风险也越大。爸爸妈妈务必加强认知,在日常生活中加以防范。
“炸弹”一般的氢气球
央视《原来如此》有一档节目专门讲了各种氢气球的危险性——主持人先是介绍了我们日常生活中各种各样的氢气球伤人事故。接下来的实验中,孩子玩的卡通气球、婚宴用的氢气球,这些我们常常见到的漂亮气球,用明火、静电都可以被引燃。实验中,模特的头发、衣服、手均被不同程度烧伤。
宣教归宣教,自己没有遇到的危险好像离我们还远,生活中没有坚持住最终给孩子买氢气球的爸妈还真不少,原因就是那玩意儿好看,孩子要,拿在手里跟着你飘啊飘的,多好玩呀!更有甚者还把气球带上车,在密闭的空间里,它就是一枚“不定时炸弹”!
有小贩会说他们给气球充的不是氢气,是安全的氦气,可是我们也没法分辨气球里到底充的是哪种气体。总之,再漂亮也不买就对了。
气球瘪了莫用嘴吹
和氢气球相比,我们从小玩到大的洋泡泡(气球)总是安全的吧?
2014年12月下旬,一则“别用嘴巴吹气球,小心有致癌物”的消息在微信、微博上流传,又给大家敲了一下警钟——
丹麦环境保护局化学品管理署对气球安全性进行了调查,发现市面上60%的气球存在亚硝基、亚硝胺等致癌物质。儿科专家指出,这一说法并无临床依据,但建议尽量少用或不用嘴吹气球,防止意外发生。
去年也曾有报道说,一名4岁多的男孩玩气球,误将气球吸入了气管,导致窒息,经抢救无效身亡。据急救人员分析,气球吸入孩子气管的较深部位,从事发到父母将其送到医院,大约有10分钟时间,在此过程中出现窒息,对心脏、肾脏及身体其他机能的伤害很严重。
现在我们知道了,气球瘪了,无论大人还是孩子,最好都别用嘴吹气球,一不卫生,二不安全,尤其是孩子,他们可能会不小心将气球吸入而堵塞呼吸道,造成窒息;如果吹气球时,气球突然爆炸,也有可能伤到或吓到孩子。
慎重:选玩具的首要法则不是漂亮,是安全
玩具与孩子朝夕相伴,而孩子的认知能力有限,对于玩玩具时可能造成的伤害无法及时觉察到。因玩具选择和使用不当导致的孩子窒息、跌倒、烫伤、中毒,甚至溺水,没有一样是家庭所能接受或承受的后果。所以,爸爸妈妈平时要多留意和查询有关儿童玩具的安全和召回信息,并在购买玩具时将“安全”作为首要的考虑因素。
第一条:首选天然与自然
玩具不用很花哨,最好是天然材质的。大自然里未经雕饰的木头、石子就是最好的积木,沙子、泥土孩子们更是百玩不厌。
那些人工增色的玩具,用鲜艳色彩、动听声音引人关注的塑料玩具,打着益智的旗号,起到的作用是刺激感官,对孩子的身心健康无益。有研究显示,长时间玩耍声音过响的玩具,会引起孩子的听力损伤。如果玩具发出的声音超过90分贝,就是会伤害身体的噪音了。
第二条:选大不选小,特别当心小部件
人在小时候是用嘴巴来认识世界的,尤其是3岁以下的宝宝,会习惯性地把物件送入口中,有的大孩子也会因为好玩,将小玩具、小部件往嘴巴、鼻孔甚至阴道里面塞。
假如玩具很小或者玩具带有一些可拆卸的小部件、小零件,比如玩具中自带的电池,就极有可能被孩子吞咽,引发噎塞和窒息,包括前文因吹气球导致意外的例子。因此,爸爸妈妈选购时要严格把关。
第三条:充分考虑塑料和涂层的安全性
近年来,无处不在的塑料占据了我们的生活。因为防水、轻巧,可塑性强,摔不碎、撕不烂,携带方便,使用寿命长,很多儿童玩具和生活用品都会用塑料来做,给塑料注入色彩后,玩具的卖相就更吸引人了。然而,塑料本身及玩具表面的涂层的安全、无毒十分重要,避免因接触塑料引发健康问题(比如儿童性早熟),是爸爸妈妈需要特别留意的。
另外,孩子涂鸦、画画、做手工用的所有的蜡笔、颜料都应该是无毒的。购买玩具、用具时请仔细查阅说明书,看看它们是否通过安全合格检测。
第四条:看清玩具是否有3C标识
现在网购流行,无论线上还是线下的购买方式,为孩子选购玩具都要仔细阅读说明书上关于安全的提示,有安全标识的才能放心下单哦。
3C标识
我国对娃娃玩具、电玩具、金属玩具、童车、塑料玩具、弹射玩具等六类玩具实施强制性的3C认证。在购买时,一定要检查是否有此标识。
文/成诚
以上内容选编自《为了孩子》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