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节特别策划:请好好爱自己,你值得!

标签:
育儿养育情绪放松母亲节为了孩子减压晏红杂谈 |
分类: 精彩推荐 |
母亲节特别策划关注妈妈的身心灵
母亲节特别策划:请好好爱自己,你值得!
——泛焦虑时代,妈妈减压方案
专题策划/本刊编辑部 执行/刘丽
看看专家给出的减压方案
找出自己的压力来源
文/晏红(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
1.“这是初为人母必经的心路历程”——写给彤彤妈
减压小方案:
1.思想上减压。对自己说:“我的担心是不可避免的,也是有益的,这可以提醒我密切关注宝宝的健康。但我还是可以放松一点,我知道该怎么做,没关系的,我没必要因此紧张兮兮的,我还要享受做母亲的快乐!”有益的自我对话,是心理学上非常重要的减压方式。
2.做到心中有数。有些害怕是源于未知,如果妈妈多多了解婴幼儿疾病的基本常识,用知识武装自己,就会减少莫名的害怕。同时了解你所在城市或者社区的医疗环境、医生,这样也能减少不必要的担心。
2.“心态淡定,方式自然”——写给嘟嘟妈
减压小方案:
1.精养适度,粗养也有益。宝宝表面上看起来很柔弱,实际上蕴含着巨大的生命力量,这是大自然所赋予的;过度精养反而干扰了生命成长的自然生态,降低宝宝的自我调节与适应能力。宝宝饿了就会主动想吃,或者用哭声告诉你,这是人的本能,妈妈不必过分担心。普通的摔打滚爬也是锻炼生命活力的机会。科学的养育态度是精养适度,粗养也有益。
2.交流育儿经可行,但不必攀比。如何养育宝宝是年轻妈妈关注的焦点,况且现代社会信息纷繁复杂,与婴幼儿有关的产品层出不穷,妈妈之间有必要相互交流,但是没必要攀比、追逐。养育的心态淡定一点,养育的方式自然一点,孩子成长的本真力量会得到更好的释放。
3.“每个宝宝成长都有自己的时间表”——写给妞妞妈
减压处方:
1.自然成长。0~3岁宝宝的成长具有特殊性,他不吃你给他的那一套,只认“自身发展大纲”。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学家维果斯基说:“3岁前儿童教育的特点是,按他自身的大纲来学习的,儿童所经历的阶段的顺序,是由他从周围环境中攫取什么所决定的。”这就是说,3岁前宝宝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他们学习什么,完全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来选择,而不是由家长的意志来决定的。每个宝宝的成长都有自己的时间表,相对早点或晚点都没有关系,家长急于干预反而欲速则不达。
2.扬长促短。“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尺有所短,寸有所长”都是客观现实,妈妈不妨“扬长促短”。在发现宝宝的兴趣和长处之后积极地鼓励与强化,帮助宝宝建立自信心和积极的自我意识;给宝宝的人生涂上亮丽的底色,可以有效地激活他全面发展的潜能,起到厚积薄发的作用。
4.“重在尽心尽力而不是完美无缺”——写给欢欢妈
欢欢妈的压力类型:目标压力
给欢欢妈的减压理由:期望值过高、目标过大的妈妈容易陷入完美主义的非理性思维误区,这样的妈妈成就动机强烈,但相应的心理压力也很大。因为她总是在对自己说:“我必须做到最好!”“我的孩子应该优秀!”“我的条件优越,我没有理由让自己落后于人。”俗话说:“刚则易断。”思维的绝对化,会让人缺乏弹性和变通力,一个小小的挫折就能对心情造成不小的打击。经常被小事打击的人难以享受生活的乐趣与从容。事实上,有些地方不尽如人意或者偶尔出几次状况并不是糟糕透顶的坏事。时时刻刻、处处超过别人的心态,会让人的心理长期处于紧绷状态,不利于人的心理健康。养育宝宝重在尽心尽力而不是完美无缺。
减压处方:
1.自我反驳。妈妈要经常反驳自己的非理性思维,去掉那些绝对化、完美主义、以偏概全的词汇,换成可以接受的温和词汇。例如当你想对自己说“宝宝怎么能这样?我接受不了,我必须得加强教育”时,试着反驳自己,改为:“虽然我不希望宝宝这样,但我还能接受,我可以试着帮助宝宝慢慢改变”。
2.家庭和谐。每个家庭成员性格不同,偶尔争执也是常见的事情。但是,不管谁对谁错,只要在宝宝面前争吵,造成“火拼”或者“冷战”的家庭气氛,都会对宝宝的健康成长存在不利影响。“家和万事兴”,家庭成员意见不和,需要在宝宝背后商量,同时将这种争执给宝宝的影响降到最小。做妈妈的,如果在这方面有担心,就找个机会向家庭成员说明,长期压抑着,反而容易造成家庭气氛紧张。
每个妈妈都可以学会的情绪放松方法
1.呼吸放松法。就是腹式呼吸,也叫深呼吸。尽可能地吸进一大口气,让腹部膨胀,憋住气,然后再慢慢、均匀地吐气,吐长气,暗示自己吐出心中的紧张、烦恼和不快乐。来回做若干次,就能大大减缓心慌气促的状态。
2.肌肉放松法也叫神经肌肉渐进式放松。首先充分地绷紧肌肉,然后再放松肌肉,交叉体会紧张和放松的不同,最终达到放松的目的。肌肉放松法可以从手开始,也可以从手臂、眼睛、脖子、肩部或者脚开始。从手开始比较方便,先握紧拳头,握紧再握紧,紧得不能再紧了,再慢慢伸开手掌,同时体会放松的感觉。
《为了孩子》2011年5月0-3岁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