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类教子,我有话说
——十月专题征文
孩子爱玩,坐不住,上课不认真听讲,去兴趣班只是为了完成妈妈交给的任务……如果等上了小学还这样,爸爸妈妈每天要担心老师来电话,担心孩子的学习成绩,这可怎么办?
或许您已经听说过4岁开始写日记、6岁出书的神童窦蔻,退学在家每天由“专职父亲”带教、只上“特长班”的快乐女孩冯亦丹,8岁在父亲办的私塾接受“另类教育”的闪泽光,还有《为了孩子》杂志上曾介绍过“四不老爸”和他上民工学校的女儿刘真然……
与在学校接受正规教育的孩子相比,这些孩子是那么的与众不同,他们的爸妈选择了“另类教子”的方法,并认为这样做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有利。对此,您是否认同呢?请您也来说一说。
对象:3-7岁孩子的家长
字数:500字左右
投稿方式:
E-mail至编辑邮箱:shilyhw@hotmail.com,来稿请注明您的真实姓名和联系方式。
截稿时间:2008年7月25日
链接:"另类教子"经典范例
洛阳女孩冯亦丹
冯亦丹上小学二年级时,父亲冯超突然发现孩子在数学应用题上的理解能力非常弱,从此,他开始开始担心,如果孩子这样下去,很可能就成了差生.于是,他决定放下手头的生意,全心投入对女儿的教育,由此成了一名专职的“陪读父亲”,他到处找专家取经,根据学来的教育方式回家陪女儿写作业、背课文。慢慢地,女儿的学习成绩有了明显提高。但冯超并不满意,他觉得女儿在洛阳就读的小学里的教育方式并不是他理想中的模式,他希望能够为女儿找一个更有爱心、更愿意和他产生互动,共同促进女儿健康成长的学校。几番考察下来,冯超理想的学校没有找到,就“决定让孩子回家学”。
离开学校后,冯超按照自己的思路有选择地为她报了一些“特长班”:游泳班、语言班、跆拳道班以及钢琴班。每天早上,冯亦丹6点30分起床,先背一些诗,然后弹琴、练字。晚上,她要到特长班上去学习。
休学一段时间,冯亦丹变得活泼了,还在洛阳市举办的一些比赛中获得了名次。冯超认为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孩子在9-12岁阶段的教育非常关键,选择让她在这个年龄段离开学校,也是想在这个关键时期培养她的学习能力。”但为了女儿的今后着想,冯超还是决定到时候让女儿回到初中读书。
小作家窦蔻
窦蔻一出生就跟着父母开始了“流浪”生活,他曾经到过乌鲁木齐、武汉、上海等30多个城市。窦蔻3岁时,父母开始教他学习小学课本。4岁半时,窦蔻开始写日记,到目前,他已写了24本日记。5岁时,窦蔻开始了文学创作,一年后,《豆蔻流浪记》问世了,之后,他又相继出版了《豆蔻的年华》等书。
尽管在学校的生活加起来只有3年半的时间,但窦蔻对于学校教育没有太多的好感:“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我学的东西基本上都是父母教给我的。”
6岁时,经过测试,窦蔻成为一名小学五年级的学生。由于成绩优秀,第二学期他开始学六年级下学期的课程。而他的初中也上得断断续续,所用的时间加起来也就一年。初中毕业后,他顺利考入上海一所高中,在经历了一年半的高中生活后,他参加了高中毕业考试,拿到了高中毕业证。
窦蔻的妈妈说:“要给孩子充分的爱和自由,对孩子不应过于苛求,让他按着自己的兴趣顺其自然发展就足够了。”
上私塾的闪泽光
闪泽光本该读小学了,但他没有上正规的学校,而是在父亲办的一所私塾里读书。这所私塾的招生对象是幼儿园的孩子,但里面有个“另类教育”小学班,闪泽光就是这个小学班里的10名学生之一。
每天早上7点30分,闪泽光和同学们开始早读,读的书是国学,1小时后的英语课没有老师讲课,孩子们听的是老师所放的磁带;上午其他的时间,孩子们要做的是看书。
下午,学生们要学的是语文和数学,这两门课同样没有人教,学生自己学,不会的话可以问老师。闪德志认为自己的教育方式不错,因为他所教的都是以后用得上的知识,用不着的知识他不会教。学生自学的效果很好,据他说,他拿来外校的试卷让学生们做,他们的成绩并不差。
从不参加考试的刘真然
天津女孩刘真然上小学以来,从未参加过考试。这是她的另类老爸给她的“特权”,这位老爸名叫刘书宏,笔名“老蛋”,他的文学作品一直在各大报纸和杂志上刊登,他的小说获得贝塔斯曼人球华人网络文学大赛第一,他还把他和女儿之间的故事和情感写成了两本书《你不就是希望我快乐吗》和《我就是希望你快乐》。
当初,刘书红为女儿选择学校时,跑了十几所小学,反复比较后,却发现最好的小学是民工小学。原因是那里的孩子来自全国各地,而且能让孩子从小就接触这些各个阶层的人,对她的一生都有好处。”
但是,不久以后,他却给孩子转学了,原因是发现女儿的老师没有笑容:“一个没有笑容的人,是不值得信赖的人。”
放假了,别的孩子都在忙着上各种辅导班、写假期作业,刘真然却忙着在老爸的公司打工:上午扫地,下午擦桌子、喂鱼浇花,中午还要给烧一碗面条。一天的薪水是5元钱,有哪样做不好,就会被扣掉一块钱。老爸说,这样做一是为了锻炼孩子的劳动能力。
14岁曹黎勇游遍中国
1993年出生的小黎勇,不满1岁时,父亲曹敬钢就带他去过天津的周边城市。小黎勇两三岁时,就已经周游了湖北、山东、江西等地。7岁时,小黎勇喜欢上了轮滑运动,也是从这个时候起,他们父子开始了“疯狂”的周游全国。从莫高窟到吐鲁番、乌鲁木齐,从库尔勒到西安,从大连、旅顺到拉萨……10000多张图片,3600多分钟的录像,无数张火车票、住宿票、景点门票,就这对父子10多年的收获。
与其他同学相比,小黎勇拥有丰富的社会阅历,显得更加稳重成熟;当然,小黎勇的学习成绩一般,甚至上小学的时候,小黎勇还撕毁过试卷。或许,其他家长遇到类似的事,恐怕得气得跟什么似的,可曹敬钢却持有不同的见解。他认为,虽然儿子还小,但他有权利选择自己的生活,比如,他有权利喜欢轮滑运动,有权利想去某个城市游览,更有权利不参加考试。而作为父亲,不仅应该尊重儿子的选择,还应该尽一切可能满足儿子的愿望。当然,这一切是以他和儿子“深聊”并达成共识为基础的。
加载中,请稍候......